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17篇
机械仪表   11篇
矿业工程   3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Gleeble-1500D热力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为350~750℃、应变速率为0.01~5 s-1、总应变量约为0.5的条件下,对复合材料的高温热变形行为及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弥散铜-WC复合材料高温流动应力-应变曲线主要以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软化机制为特征,峰值应力随变形温度的降低或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加;在真应力-应变曲线基础上,建立的Al2O3/Cu-WC复合材料高温变形本构模型较好地表征了其高温流变特性,其热激活能为208.35 kJ/mol;同时,利用其θ-σ曲线出现拐点及-dθ/dσ曲线上出现最小值研究了动态再结晶的临界条件。  相似文献   
62.
为了改善增强相在Cf-Al2O3/Cu复合材料中的分布和结合,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化学镀法对碳纤维(Cf)表面进行了镀TiO2和Cu涂层处理,并采用粉末冶金法结合内氧化工艺制备Cf-Al2O3/Cu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布氏硬度计和导电率测试等研究了纤维涂层对Cf-Al2O3/Cu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Cf和Al2O3的添加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硬度,但是致密度和导电率相对于纯铜有所下降.Cf表面涂层处理保护了粉末冶金过程中Cf的结构完整性,有利于Cf在铜基体中的均匀分布,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和导电率相对于无涂层状态明显提高.其中,纤维表面化学镀Cu涂层厚度均匀且连续性较好,其制备的复合材料导电率达到80 %IACS,相比于未处理的Cf-Al2O3/Cu复合材料提高了11.9%.  相似文献   
63.
在开发C/S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有时需要实现数据库查询结果的自动刷新功能。针对这一功能提出了两种实现思路:定时刷新和通讯刷新;同时给出了在Delphi7+SQLSever2000环境下的具体实现方法,并对这两种方法的使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4.
采用真空熔炼的方法制备了Cu-0.1Ag-0.26Cr合金,通过显微硬度、电导率测试等方法,对合金的时效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Avrami方程结合时效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分析了合金的相变动力学.结果表明:试验合金在450℃时效2h达到电导率和显微硬度的良好结合,导电率87.36%IACS,显微硬度125 HV;合金在500℃时效时的相变动力学方程为f=1- exp( -0.1305t0.3709),导电率方程为σ=54.82+ 35.33×(1- exp(-0.1305t0.3709)).  相似文献   
65.
Cu-Cr-Zr原位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真空熔铸与形变相结合的方法制备高强高导Cu-Cr-Zr原位复合材料,利用SEM和TEM分析材料在铸态及变形态的显微组织,研究不同变形量和中间热处理对Cu-Cr-Zr原位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导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u-Cr-Zr合金经室温冷变形,Cr相由铸态树枝状转变为纤维状;中间热处理能够明显提高材料的导电率;采用500℃中间热处理并结合冷变形,能得到具有较好综合性能的Cu-Cr-Zr原位复合材料,其抗拉强度达到1119MPa,导电率(vsIACS)达到76%。  相似文献   
66.
采用冷变形+中间热处理方法制备Cu-15Cr-0.1Zr原位复合材料.这种Cr纤维原位强化复合材料的强度为1200 MPa,导电率为73%IACS.研究了不同应变量下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随应变量的增加,强度增加,Cr相形态由枝晶演变为细小丝带状.研究不同中间退火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冷变形及适当的中间热处理可获得强度和导电率的较好组合.  相似文献   
67.
稀土钕对AZ31B镁合金铸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及化学成分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添加不同含量稀土Nd的AZ31B镁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稀土Nd的添加,形成了高熔点、高热稳定性的Al4Nd和Mg12Nd稀土相,细化了晶粒;减少了β-Mg17Al12相的数量,改变了β-Mg17Al12相的形态;微量稀土Nd的加入可以提高AZ31B镁合金的强度和塑性,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使其强度达到210MPa,相对于AZ31B镁合金提高了42MPa.  相似文献   
68.
一种新型的高强高导兼顾的铜合金材料———Cu Ag Zr合金,采用真空熔炼的方法制备。利用硬度测试、金相和透射电镜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微量Zr对Cu Ag合金再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 微量 Zr的加入能抑制合金的再结晶过程,使 Cu Ag合金的再结晶软化温度提高 200℃以上;同时还能显著细化合金的再结晶晶粒;Zr对合金性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使该合金中形成细小、弥散分布的析出相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9.
利用EXCEL在组态软件RSView SE中实现复杂报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如何将工业控制软件RSVIEW SE与内嵌VBA、办公软件EXCEL结合起来,解决RSVIEW SE在实际应用中对复杂报表支持的不足,实现复杂生产报表打印。  相似文献   
70.
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铜-镍-硅合金在应变速率0.01~5 s-1、变形温度600~800℃压缩条件下的流变应力及其动态再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对合金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影响较大,变形温度越高,应变速率越小,合金越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利用Arrhenius双曲正弦函数求得铜-镍-硅合金的热变形激活能为245.4 Kj·mol-1;得到的Zener-Hollomon指数函数形式为ε=e28.47[sinh(0.013σ)]5.52exp[-245.4×103/(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