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综合类   69篇
化学工业   38篇
金属工艺   166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70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篇
冶金工业   58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研究了1100—1400℃时配碳锰矿团块的自还原性能,证明配碳团块的自还原速度很快;并依据配碳团块的结构和自还原规律,提出了配碳团块的自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62.
对黄铁矿-软锰矿浸出过程的热力学平衡进行了重新计算,并结合电化学实验及微观检测讨论了浸出反应机理,表明浸出中单质硫的生成是导致锰浸出率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3.
人工智能在材料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材料设计目标,介绍了专家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及其在材料设计中的应用.并就人工智能技术在材料设计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4.
烧结过程控制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烧结过程控制在总体上可分解为烧结矿化学成分的控制、烧结过程状态的控制和烧结能耗的控制三个方面。烧结过程的动态复杂性和长时滞性,要求对烧结矿化学成分进行提前预报,并采用数学模型与知识模型相结合的控制方法。烧结过程状态控制则必须综合考虑热状态的控制和透气性状态的控制;烧结过程状态的影响因素多且相互制约,宜采用以知识模型为主的控制方法。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忧为烧结过程控  相似文献   
65.
钒钛磁铁精矿铁钒钛综合利用新流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攀西地区太和铁矿所产的钒钛磁铁精矿,采用冷固球团直接还原—磨矿磁选的新流程成功实现了Fe/V、Ti的有效分离。还原前铁精矿品位为TFe52.47%,TiO213.42%,V2O50.595%,经还原—分选后,磁性产物品位为TFe91.25%(ηFe98.63%)、TiO24.21%,V2O50.22%,铁回收率为92.24%,经压团后可作为电炉炼钢的优质炉料;非磁性物品位TFe16.35%、TiO245.74%、V2O51.94%,V2O5及TiO2回收率分别为82.65%和80.88%,可作为提钒钛的优质原料或直接作为钛精矿销售,钒钛回收率分别比传统长流程提高18%和80%。实现Fe/V、Ti有效分离的关键在于采用冷固球团直接还原专利技术及球团内添加高效添加剂。  相似文献   
66.
磁性材料用超纯铁精矿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磁选方法预处理原料,制备适合于永磁铁氧体生产的合格超纯铁精矿。试验研究表明,在磨矿细度98%-37μm、磁场强度0.1T、分散剂用量3mg/L、有机高分子用量ω=4×10-6的最佳工艺条件下,生产出TFe71.8%、SiO2<05%的超纯铁精矿;生产出合格的铁氧体永磁材料,其指标:Br=0.2105T,Hc=129.8kA/m,(B·H)max=7.2kJ/m3。  相似文献   
67.
铅锑锌铁硫化矿的细菌浸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脆硫锑铅矿、铁闪锌矿、磁黄铁矿的细菌摇瓶浸出, 结果发现, 脆硫锑铅矿不能被细菌浸出;磁黄铁矿细菌浸出23 d, 铁的浸出率为99%;铁闪锌矿细菌浸出29 d, 锌的浸出率为91%, 铁的浸出率为15%。矿浆浓度对磁黄铁矿和铁闪锌矿的细菌浸出有影响。利用X 射线分析了3种矿物的细菌浸出机理。  相似文献   
68.
利用微生物吸附法回收铂族金属(PGMs)有较大的应用前景,然而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造微生物胞外金属结合基团,进而提升微生物的吸附量与特异性仍是一项挑战。本研究利用微生物表面展示技术,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简写为E. coli)BL21菌株外膜上展示了不同长度的金属结合肽(EC10、EC20、EC30),并解析了其对钯(Pd(II))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E.coli BL21表面展示不同长度金属结合肽均能增强其对Pd(II)的吸附量。其中,表面展示了EC20的菌株(简写为E. coli EC20)吸附量最高,为144.25 mg/g,是未进行表面展示菌株的1.14倍;E. coli BL21和E. coli EC20均能够从含多种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中选择性吸附Pd(II)和Pt(IV),两株菌对Pd(II)吸附率分别为96.2%和99.0%。以上研究表明利用表面展示技术增加微生物外膜金属结合基团是一种有效提升微生物吸附能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69.
硅材料是现代信息科技的主要载体,而其电化学研究则是正确认识和应用硅材料的前提和基础.从硅的表面和界面特性出发,综述了硅的电化学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硅电极的阳极和阴极反应行为,总结了硅的刻蚀以及多孔硅的电化学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展望了硅材料电化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0.
ZL捕收剂浮选分离白钨矿与含钙脉石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动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 研究了ZL捕收剂作用下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的浮选行为及ZL捕收剂与含钙矿物的作用机理, 并在此基础上对湖南某钨矿进行了实际矿石浮选试验。实验结果表明 ZL捕收剂对方解石捕收能力较强, 白钨矿次之, 萤石较弱;当硅酸钠用量较高时, ZL捕收剂可在pH=11.0的碱性条件下实现白钨矿与萤石、方解石的有效分离, 而且采用该药剂制度, 原矿含WO3 0.36%的实际矿石经常温粗选可获得品位7.45%、回收率92.35%的钨粗精矿。动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ZL捕收剂化学吸附于白钨矿和方解石表面, 而物理吸附于萤石表面;硅酸钠的添加几乎不影响ZL捕收剂与白钨矿的作用, 却可以强烈抑制ZL对萤石和方解石的捕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