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72篇
综合类   36篇
化学工业   2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8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搭建30 kW浅层多级流态化颗粒换热试验台,在约1.5倍临界流化速度、换热器采用直管管束逆流形式布置时颗粒侧换热系数可达590~860 W/(m2·K).采用双欧拉流体模型对流化床内水平埋管管束换热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偏差在10%以内.利用析因设计与线性回归模型研究颗粒粒径、颗粒导热系数和流化气体速度对流态...  相似文献   
32.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常产生多环芳烃类物质。为探索新的多环芳烃的检测方法,采用了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检测热重分析仪逸出的聚乙烯热解和燃烧产物中多环芳烃,通过谱线分布特征确定其相对总量的大小,研究了升温速率以及反应气氛对多环芳烃生成量的影响,并就这种方法的特点给出评价。  相似文献   
33.
以木质素为原料,对高温炭化制备的焦炭进行酸洗,得到导电性及孔隙结构良好的焦炭,研究炭化温度对焦炭特性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N2吸附仪(BET)对焦炭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炭化温度在800 ℃以上时,木质素中的Na2CO3经高温分解成Na2O和CO2,析出的CO2可能会对焦炭孔隙起活化作用.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焦炭微孔的体积分数减小,中孔的体积分数增加,孔径主要集中在2~6 nm.炭化温度为1 200 ℃,酸洗后的焦炭电阻率可以降至0.076 Ω·cm.  相似文献   
34.
为了研究煤颗粒灰质量分数对煤在流化床燃烧过程中灰渣形成特性的影响,在一台小型流化床反应炉上进行煤的灰质量分数对灰渣形成特性的实验.按煤颗粒的灰质量分数,把义马烟煤分为6个颗粒组,并选用各颗粒组的3个粒径范围的煤颗粒进行燃烧实验,研究煤颗粒的灰质量分数对底渣质量分数、底渣与飞灰中的碳量质量分数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煤颗粒灰质量分数的增加,燃烧形成的底渣质量分数增加,而煤颗粒的燃尽率和飞灰中的碳质量分数都降低.在粒径和燃烧时间相同的条件下,随着颗粒灰质量分数的增加,底渣中留在本粒径档的颗粒质量分数明显增加,而细颗粒的质量分数明显减少.而颗粒灰质量分数对飞灰的粒径分布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汤元君  池涌  董隽  王勤辉  倪明江  周昭志 《煤炭学报》2018,43(12):3510-3517
采用环境与〖CX1〗〖HT2,3H〗火〖KG-*6〗用〖HT2H〗〖CX〗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褐煤直接燃烧发电系统和褐煤热解燃烧分级转化多联产系统的环境影响与能量转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影响方面,每燃用1 t褐煤,多联产系统产生的环境影响与直接燃烧相比在温室效应、酸化、富营养化和光化学臭氧形成潜力方面分别降低61.7%,62.9%,38.5% 和20.0%。原因主要是多联产系统由于热解气净化后使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能量转化效率高,产生的直接排放少;同时除发电外,多联产系统联产了高附加值产品甲醇、燃料油、硫等,抵消了生产过程的环境排放。能量转化方面,直接燃烧与多联产系统的积累〖CX1〗〖HT2,3H〗火〖KG-*6〗用〖HT2H〗〖CX〗消耗效率分别为94.4%和111.9%,多联产系统的能量转化优于直接燃烧系统。多联产系统输出产物的积累〖CX1〗〖HT2,3H〗火〖KG-*6〗用〖HT2H〗〖CX〗总值高于投入原料与能量的积累?消耗总值(效率高于100%),原因是多联产系统在常规生产电力的基础上联产了高附加值的产物。  相似文献   
36.
多孔介质燃烧火焰面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研究低热值气体在多孔介质燃烧器中的火焰面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二维氧化铝(Al2O3)小球堆积床多孔介质燃烧器内气体燃烧进行模拟。考虑气体的对流扩散和气固间的对流换热及固固间的辐射换热,研究多孔介质燃烧器中混合气体燃烧特性规律,对火焰面形态和火焰面移动规律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堆积小球多孔介质燃烧器内火焰面的移动速度较小,其数量级在10-4 m/s;多孔介质燃烧器中火焰面移动速度随着预混稀薄气体当量比的降低而增大,随入口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预混气体的入口速度较大时,火焰面呈较厚抛物线状,入口速度较小时,火焰面呈较薄平整状。  相似文献   
37.
煤颗粒特性对煤在流化床锅炉燃烧过程中灰渣的形成特性影响很大。将义马烟煤按煤颗粒的粒径和灰含量分为数个规格,在小型流化床反应炉上进行煤颗粒粒径对灰渣形成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灰含量的增加,煤颗粒粒径对底渣粒径分布的影响逐渐增加;随着煤粒径的增大,底渣份额降低,但降低的幅度随着灰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灰含量低的煤颗粒燃尽率与煤颗粒粒径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灰含量高的煤颗粒燃尽率随着煤颗粒粒径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38.
以木质素为制备原料,采用KOH为活化剂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通过探究不同活化温度、活化剂与木质素质量比、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孔隙结构的影响,优化木质素活性炭的制备工艺.采用BET、SEM、FTIR等手段对活性炭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况为KOH/木质素质量比为3∶1,活化时间1,h,活化温度为750,℃.其中,KOH/木质素质量比对焦炭孔隙结构影响最大,活化温度次之,活化时间影响最小.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最高可达2,684,m2/g,孔径分布以中微孔居多,表面含有—OH、—C=O等基团.  相似文献   
39.
采用滑动弧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协同技术研究了催化剂床填充材料、初始浓度、流量等对正己烷降解的影响.研究表明,滑动弧放电催化协同技术可以实现正己烷的有效裂解.对于反应器中不同的填充材料.蜂窝状催化荆优于颗粒状;降解率以蜂窝状Al2O3,填充时最高;单位功耗以填充蜂窝状Al2O3,最小.无论是以Al2O3,填充还是以Pt/Pb催化剂填充,正已烷的降解率均随初始浓度、流量的增加而呈现降低的趋势,但绝对处理量增大.  相似文献   
40.
在小型流化床燃烧器上对含钒石煤料团进行焙烧,并对灰渣酸浸提钒;系统分析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流化风速、氧气含量(过量空气系数)和料团粒径等因素对焙烧成球率和转浸率的影响,获得了各种合理运行参数.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930℃,焙烧时间为90~100 min,较低流化风速,粒径为0~6 mm时,可获得较高的焙烧成球率和钒转浸率.同时,可有效回收石煤中的热能,产气发电,实现含钒石煤的热-电-钒多联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