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9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无线电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陈翔  赵英全  顾庆  倪超  王赞 《软件学报》2019,30(12):3694-3713
软件缺陷预测技术通过挖掘和分析软件库训练出软件缺陷预测模型,随后利用该模型来预测出被测软件项目内的缺陷程序模块,因此可以有效地优化测试资源的分配.在基于代价感知的评测指标下,有监督学习方法与无监督学习方法之间的预测性能比较是最近的一个热门研究话题.其中在基于文件粒度的缺陷预测问题中,Yan等人最近对Yang等人考虑的无监督学习方法和有监督学习方法展开了大规模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一些无监督学习方法,其性能要优于有监督方法.基于来自开源社区的10个项目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同项目缺陷预测场景中,若基于ACC评测指标,MULTI方法与最好的无监督方法和有监督方法相比,其预测性能平均有105.81%和123.84%的提高;若基于POPT评测指标,MULTI方法与最好的无监督方法和有监督方法相比,其预测性能平均有35.61%和38.70%的提高.在跨项目缺陷预测场景中,若基于ACC评测指标,MULTI方法与最好的无监督方法和有监督方法相比,其预测性能平均有22.42%和34.95%的提高.若基于POPT评测指标,MULTI方法与最好的无监督方法和有监督方法相比,其预测性能平均有11.45%和17.92%的提高.同时,基于Huang等人提出的PMI和IFA评测指标,MULTI方法的表现与代价感知的指标相比存在一定的折衷问题,但仍好于在ACC和POPT评测指标下表现最好的两种无监督学习方法.除此之外,将MULTI方法与最新提出的OneWay和CBS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ULTI方法在性能上仍然可以显著优于这两种方法.同时,基于F1评测指标的结果也验证了MULTI方法在预测性能上的显著优越性.最后,通过分析模型构建的时间开销,表明MULTI方法的模型构建开销对开发人员来说处于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82.
通过试验对扬子石化选送的催化油浆、乙烯焦油和重芳烃油溶解沥青的能力以及与沥青形成的混合物的稳定性等方面作出综合评价 ,优选出乙烯焦油作为今后大化肥沥青管道的冲洗油  相似文献   
83.
间孔,平均孔隙度为4.24%,平均厚度为36m,属裂缝-孔洞型储层及裂缝-孔隙型储层。储层发育的岩相古地理背景为内缓坡相,发育的物质基础是颗粒碳酸盐岩,其纵向演化及横向展布受颗粒滩亚相的控制。龙王庙组优质储层形成的建设性因素包括:①颗粒碳酸盐岩的粒间孔奠定了储集空间形成的基础;②准同生期大气淡水的淋滤溶蚀作用形成了大规模发育的溶蚀孔洞;③同时或稍后发生的准同期白云岩化作用有利于早期孔隙的保存;④加里东期表生岩溶作用改善了储集性能;⑤构造破裂及埋藏溶蚀作用进一步改善了储集性能。储层经历的破坏性作用主要为胶结作用及压实作用,其次为热液矿物充填及沥青充填。沉积及成岩作用综合分析确认,龙王庙组优质储层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发育颗粒滩,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淋滤溶蚀作用、早期白云岩化作用和加里东期的表生岩溶作用分别决定了大面积分布孔洞型储层的形成、早期形成孔隙的保存和最优质孔洞型储层的形成。因此,龙王庙组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是“优势相带+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淋滤溶蚀作用+准同生期白云岩化+表生岩溶作用”。  相似文献   
84.
汪爽  倪超  严梦姗 《钻采工艺》2014,37(5):8-12
针对气体钻井中携岩气固两相流对井口装置中多功能四通造成的严重冲蚀问题,提出在原配置基础上加装排砂四通的井口优化配置方案。在结合气-固两相流和冲蚀理论,应用耦合运算模型对原配置下多功能四通的冲蚀情况进行仿真计算,并与实际检测的冲蚀情况吻合较好的基本上,利用该模型研究两种配置在放喷工况
下所用四通受放喷量、旁通出口压力、岩屑质量流量以及岩屑粒径大小影响的最大冲蚀速率和最大流体速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多功能四通和排砂四通内最大冲蚀速率都随放喷量和岩屑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旁通出口压力和岩屑粒径的增大而减小;而最大流体速度都随放喷量增大而增大,随出口压力的增大而递减,受岩屑质量流量和岩屑粒径的影响基本不大。而优化后的配置相比原配置能大幅降低井口装置内的最大冲蚀速率和最大流体速度,可有效降低冲蚀风险,避免冲蚀破坏,提高井口装置整体的使用安全和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85.
对古城选煤厂-0.18mm煤泥的浮选机和旋流微泡浮选柱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细粒煤泥分选方面,旋流微泡浮选柱比浮选机更具有一定的优势,FCMC-4500型旋流微泡浮选柱在古城选煤厂取得了良好的工业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6.
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近年来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中国陆上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取得的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趋势尚无系统的分析。通过深入分析,概括了深层油气资源5点基本特征:①气多油少,相态类型复杂;②高温高压普遍,不同盆地或层系差异大;③多元供烃,多源复合;④储层相对致密,但发育规模中高效储层; ⑤成藏过程复杂,多期成藏改造。梳理了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过程,认为中国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目前处于“规模发现阶段”,在深层碳酸盐岩、碎屑岩、火山岩三大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面临4方面挑战,主要表现为:①生烃、成储、成藏过程复杂,制约了勘探方向与目标选择;②钻完井周期长成本高,制约油气发现进程与效益开发;③高温压小井眼测井技术不成熟,制约了油气层识别精度;④开发方式及采油采气技术装备不适应,制约了有效开发和规模动用。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中国陆上深层油气资源集中于三大领域六大盆地,勘探潜力巨大,是重要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领域,建议集中相关油气公司、石油院校及科研单位研究力量,攻克制约深层发展的重大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难题,集成涉及深层领域相关成果,构建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体系,支撑深层领域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7.
川西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观雾山组油气勘探获得突破,但对储集层尚无系统研究。通过野外露头、岩心、薄片、阴极发光资料,结合岩石物性分析,对龙门山地区观雾山组储集层特征、控制因素和储集层演化过程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观雾山组储集层岩性主要为砾屑白云岩、生物白云岩、生物碎屑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残余粒内溶孔、晶间溶孔、大型溶孔为主,构造裂缝发育,平均孔隙度约为2.85%,储集层主要为礁滩体白云岩裂缝_孔洞型储集层。储集层形成受礁滩体、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控制,礁滩体是储集层发育的地质基础,白云石化作用是储集层发育的必要条件,溶蚀作用是储集层发育的关键因素,构造作用推动储集层最终形成。储集层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沉积、白云石化及溶蚀作用奠定了储集空间类型,构造作用改善储集层物性,沥青充填使储集层物性变差。基于储集层主控因素,预测剑阁-江油-绵阳地区古地貌高点的白云岩礁滩体是有利储集层发育区,油气勘探有望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88.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家庭智能网络终端。并给出了系统模块设计,任务划分,任务调度的实现。论文内容已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9.
1993年11月1日,是我国《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之日,它使所有村庄、集镇的规划建设管理都面临着如何与《条例》接轨的问题。笔者现就村庄、集镇规划制定的三个问题谈几点浅见。一、关于规划任务以往集镇、村庄规划任务的落实大都是县、乡两级政府分别以目标管理的形式下达的,年终进行考  相似文献   
90.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ITO导电玻璃上沉积1层致密的ZnO薄膜。用扫描电镜(SEM)对在不同电解液浓度、电压和时间下制备的ZnO薄膜的表面形貌作了表征,并观测了ZnO薄膜的厚度,结果表明当电解液的质量分数为1.2%,电压为1.0V,时间为60s时,制备的ZnO薄膜致密且厚度仅为120nm,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得ZnO薄膜在可见光波段的透射率高于50%,为ZnO薄膜在多层光学超材料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