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阳-安岳裂陷槽东侧台缘发育大型丘滩带,为有利储层发育区,在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中发现大量台内前积反射结构,前积方向大致沿台缘带展布方向,与常规的碳酸盐岩台地前积方向存在差异,鲜见前人的研究文献。为此,利用磨溪地区三维地震资料,结合钻井资料标定,对比、追踪三维区内的多期前积地震反射结构,通过定量分析建立灯四段沉积期充填序列,分析该期德阳-安岳裂陷槽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获得以下认识:①灯四段内部发育多期前积体,主要受高位期相对海平面缓慢下降控制,以横向前积为主,沿台缘坡折不断迁移。②前积坡折及其向陆一侧发育藻凝块石白云岩及藻砂屑白云岩有利储集岩相,为形成优质储层提供了物质基础。③利用台内区地震反射结构识别了各期前积坡折,可寻找储集岩发育相带,叠合岩溶古地貌,有望发现新的天然气富集区。上述基于地震反射结构的储层预测方法对于中国其他深层碳酸盐岩盆地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川东北地区在三叠系飞仙关组飞一段-飞二段沉积时期为孤立台地,发育了多个向上变浅的鲕粒滩沉积旋回,且飞二段沉积时期在孤立台地内部形成了膏质泻湖沉积.在孤立台地背景下发育的储层主要岩性为残余鲕粒泥-粉晶白云岩、残余鲕粒粉-细晶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在向上变浅的鲕粒滩沉积旋回背景下,大气淡水淋滤导致每个向上变浅的旋回自上而下依次为:致密的泥晶白云岩→粒内溶孔(或铸模孔)型残余鲕粒泥-粉晶白云岩→残余粒间溶孔型残余鲕粒粉-细晶白云岩→晶间孔型晶粒白云岩.储层岩石学特征及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飞仙关组白云岩储层经历了2期主要的白云石化作用,第一期为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第二期为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增加了岩石强度、抑制压溶和胶结作用,有利于孔隙保存,而埋藏白云石化造成一定的减孔;埋藏溶蚀作用对早期孔隙进行扩溶,增加了储层渗透率,但并不大规模增加储层的整体储集空间.综合分析川东北地区沉积背景、储层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大气淡水淋滤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先决条件,渗透回流白云石化是优质储层保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安岳大气田震旦系—寒武系储层的发育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勘探揭示,四川盆地安岳大气田的3套工业气层分别发育在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和二段,为了给该区的持续勘探发现提供储层研究支撑,分析了储层的主要特征及其发育机制,取得以下3项成果认识:①依据沉积微相、岩性和孔隙三要素将上述储层分为龙王庙组颗粒滩白云岩裂缝—孔洞型储层、灯四段蓝细菌丘滩白云岩缝洞—洞穴型储层和灯二段蓝细菌丘滩白云岩裂缝—孔洞型储层。②龙王庙组储层的主要岩性是颗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为溶孔溶洞,平均孔隙度为4.24%,平均厚度为36m;灯四段储层的主要岩性是蓝细菌白云岩,溶孔溶洞和洞穴是其主要储集空间,平均孔隙度为3.22%,平均厚度为70 m;而灯二段储层的岩性为蓝细菌白云岩,主要储集空间为溶缝溶洞,平均孔隙度为3.34%,平均厚度为80 m。③储层的发育经历了孔隙形成、热液矿物充填、沥青充填等主要演化阶段,准同生溶蚀作用和表生岩溶作用是储集空间形成的关键,并建立了储层的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二叠统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天然气产层,勘探潜力巨大,但对其层状白云岩储层赋存相带及其分布情况等的认识尚不清楚,影响了天然气勘探的进程。为此,基于四川盆地沉积背景,以层序地层格架下有利储集层段为重点研究单元,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岩相古地理方面取得以下研究成果:①中二叠统栖霞组沉积时总体表现为西南高、北东低的缓坡背景,而中二叠统茅口组在此背景上叠加了一系列北西向展布的台内裂陷,演变成向北东倾斜的隆洼相间的古地理格局:②栖霞组海侵域为开阔台地环境,高位域演化成镶边台地,剑阁一雅安地区的台地边缘滩为有利储集相带;③茅口组海侵域为碳酸盐岩陆棚环境,高位域演化为镶边台地,剑阁—雅安地区的台地边缘(礁)滩和盐亭—广安地区的台洼边缘滩为有利储集相带。结论认为:剑阁—雅安地区和盐亭—广安地区两条高能颗粒滩带是该盆地中二叠统层状白云岩储层规模发育的有利区带,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5.
克拉通盆地深层白云岩是中国陆上未来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通过统计分析四川、塔里木、鄂尔多斯等中国主要克拉通盆地,明确深层白云岩主要类型为颗粒白云岩、微生物白云岩及结晶白云岩,孔隙类型以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孔隙型为主。指出有利沉积微相是孔隙形成的物质基础,早期溶蚀作用是孔隙形成的必要条件,准同生-浅埋藏期等早期白云石化作用有利于准同生期形成的孔隙保存,表生岩溶及构造破裂作用起到改善储层物性的作用。明确了深层优质白云岩储层仍具有相控性,深层白云岩储层继承性大于改造性,其纵向分布不是受深度控制而是受早期沉积旋回控制,横向分布不是受岩溶作用控制而是受高能沉积相带控制。认为未来深层优质白云岩储层的勘探主要为“台内裂陷两侧”及碳酸盐岩缓坡之内缓坡-中缓坡。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川中龙岗地区雷口坡组雷四3 亚段为低孔、低渗白云岩储层,与石灰岩(非储层)的波阻抗差异小,利用叠后反演技术难以有效预测储层。 从测井岩石物理分析入手,利用参数 λρ,μρ和 vP/vS 构建了对储层更敏感的储层指示因子,然后使用叠前同时反演技术计算出该指示因子,并进行了储层预测。经钻井证实,利用储层指示因子进行储层预测的结果吻合程度高,说明叠前同时反演技术是复杂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储集层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野外露头、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测井和实验测试资料,深入研究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储集层特征、形成主控因素和演化过程,预测有利储集层分布。龙王庙组储集层以残余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溶孔和溶洞,平均孔隙度为4.28%,储集层平均厚度约36 m,以裂缝-孔洞型储集层为主。储集层形成受颗粒滩、准同生溶蚀和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控制。储集层经历4个演化阶段,孔隙形成期奠定储集空间类型和物性条件,表生岩溶期进一步改善储集层的物性,热液矿物充填期孔隙度减小,埋藏溶蚀和沥青充填期使储集层进一步致密化。基于储集层主控因素,预测华蓥山和龙泉山断裂之间的古地貌高带为最有利储集层发育区,广安—南充—剑阁一带有望取得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产气层段主要为雷一1、雷三2亚段及雷四3亚段,近年来在盆地中西部地区雷三3亚段发现一套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值得关注。为此,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结合分析化验结果,研究了雷三3亚段储层特征及其分布情况。结果表明:①雷三3亚段储集岩类以(含膏)泥粉晶白云岩及颗粒白云岩为主,晶间、粒间、粒内溶孔是其主要孔隙空间,海平面下降时期发生的萨布哈白云岩化作用和大气淡水溶蚀作用是孔隙形成的关键因素;②该套储层的发育和分布主要受海平面旋回和沉积相带控制,盆地西部、西北部台缘带储层最发育,中部台内浅滩及潮坪带储层较发育,中部台内洼地带储层不发育;③该套储层在盆地中西部地区广泛分布,并且在川中磨溪等地区油气显示较好,有可能成为雷口坡组新的产气层段。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寒武系洗象池组钻井过程中油气显示丰富,是盆地内的后备勘探领域和重要接替层系,但目前该层系的勘探程度较低、对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认识不够深入。为了确定川中地区洗象池组下一步的天然气勘探方向和目标,利用典型露头、岩心、薄片观察等资料,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其储层特征和岩溶不整合面分布,建立了该区加里东末期洗象池组岩溶储层发育模式,并预测了滩相岩溶储层的有利发育区。研究结果表明:①洗象池组储层岩性以颗粒云岩、晶粒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有溶蚀孔洞、粒间孔、晶间孔与裂缝,平均孔隙度为3.46%,平均渗透率为0.99 mD,为低孔低渗裂缝—孔隙型储层;②川中地区洗象池组存在着一条中部宽、南北两侧窄的环状地层剥蚀带,剥蚀带宽度介于6~50 km,面积为4 700 km2;③剥蚀带发育区受加里东末期地层抬升剥蚀的影响,洗象池组发生强烈的风化壳岩溶作用,发育两种类型岩溶储层,其中暴露剥蚀区发育滩相叠加表生岩溶型储层,埋藏区发育滩相叠加顺层岩溶型储层;④西充—广安—潼南地区为滩相岩溶储层最为有利的发育区,面积为5 000 km2。结论认为,西充—广安地区毗邻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生烃中心,通源断裂发育,洗象池组滩体规模大、岩溶作用强,易形成滩相叠加加里东末期岩溶作用的规模有效储集体,可作为洗象池组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0.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单一的孔隙度难以描述储层的有效性。以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龙王庙组缝洞型储层为例,优选出胶结指数m和基质孔隙度占比2个参数建立了储层有效性评价方法,胶结指数m采用新提出的基于裂缝形态的多孔介质模型计算得到,该模型可以计算出随深度变化的胶结指数m值,且精度高。研究发现,产层胶结指数m通常小于2.25,基质孔隙度占比大于44%;差产层胶结指数m通常小于2.25,基质孔隙度占比小于44%,或者,胶结指数m大于2.25,基质孔隙度占比大于44%;干层胶结指数m通常大于2.25且基质孔隙度占比小于44%。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提高了研究区储层有效性评价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