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4篇
  免费   3690篇
  国内免费   417篇
电工技术   1046篇
综合类   1288篇
化学工业   246篇
金属工艺   543篇
机械仪表   304篇
建筑科学   403篇
矿业工程   1139篇
能源动力   51篇
轻工业   114篇
水利工程   409篇
石油天然气   426篇
武器工业   90篇
无线电   4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7篇
冶金工业   180篇
原子能技术   99篇
自动化技术   75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36篇
  2022年   1005篇
  2021年   1015篇
  2020年   755篇
  2019年   362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344篇
  2000年   319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结合废钢渣的理化性质及其作用效果,采用废钢渣代替传统的水泥进行粉质黏土地基的动力 特性改良。利用共振柱试验,探讨钢渣粉质黏土混合料的动剪模量 G和阻尼比 D在固定围压 σ0 和养 护龄期条件下,随不同配合比下的变化特点。利用 Kondner模型经验公式,将动剪模量归一化 G/Gmax, 并和阻尼比分别与动剪应变进行拟合。分析钢渣含量与最大动剪模量 Gmax和最大阻尼比 Dmax的变化规 律,并与水泥粉质黏土混合料进行分析对比。试验研究表明,配合比对两种混合土体的动剪模量和阻尼 比的影响最为显著;随着掺料含量的增大,动剪模量和阻尼比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结果 显示,30%的钢渣掺量可代替 15%及以下掺量的水泥用于粉质黏土地基加固。试验成果明确了钢渣应 用于粉质黏土地基处理的可行性,具有实际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42.
为进一步促进连续压实控制技术的精细化应用,在某机场扩建工程开展连续压实控制技术应 用研究。首先,根据依托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连续压实控制技术的关键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 在此基础上,在 4-1标段开展现场校准试验,确定了连续压实控制的目标值[VCV]。最后,采用以目标 值校准法为主薄弱区域识别法为辅的连续压实控制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了碾压质量评估。结果表明, 线性回归决定系数 R2均大于 0.5,满足工程应用的精度要求。在碾压第 7遍后,监测单元的压实程度通 过率达到了 98.7%,均匀系数和稳定系数分别为 0.82和 0.01,同时薄弱区域压实质量可通过复核检 测,监测单元的压实质量评估为合格。质量评估结果验证了本文连续压实控制方法的适用性,从而为类 似工程提供有益的经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3.
了解地铁盾构区间下穿施工对既有运营有轨电车道床的影响对工程安全开展至关重要。以沈阳 地铁新建高全盾构区间下穿有轨电车 1号线为工程依托,采用 Peck理论计算公式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 法预测道床沉降变形,给出地层变形控制措施和施工监测方案,并根据现场实测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设计 方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 Peck沉降曲线预测道床的最大沉降值略微偏大;对于双线 盾构区间,左线、右线盾构先后穿越道床期间引起的道床沉降约占最终累计沉降值的 60% ~70%,且先行 掘进区间上方道床沉降值偏大。建议类似地铁下穿工程采取 Peck公式和数值模拟结合的方式预测沉降 变形、提前制定地层变形控制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案、加强监控量测、实时反馈施工动态保证安全。  相似文献   
44.
针对当前土石坝体填筑过程中虽然绝大多数工程都开展了施工期填筑质量检测工作,但却较 少掌握实际填筑坝料力学特性的现状,结合德党河水库工程,现场取样对坝壳石碴料进行了填筑质量分 析以及室内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坝壳料填筑质量检测,除填筑密度检测外,填筑过程 中应加强而不宜弱化级配的检测工作。而根据坝体填筑质量检测结果,现场取样并对大坝坝壳料进行 试验研究,对掌握实际上坝料及填筑完成后大坝实际的物理力学性状、运行管理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结合数值模拟和统计分析,研究了太原地区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和地表沉降规律。通过有限 元数值模拟研究了影响基坑变形的因素及规律,结合实测结果提出了太原地区深基坑工程的变形控制 标准。研究表明:围护结构的最大侧移量和基坑周边地表的最大沉降量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近似线 性增大,随围护结构插入比的增大逐渐减小。坑外地表沉降主要分布于 0≤d/H≤2.5范围内。建议太 原地区的基坑工程变形指标可按 δhm/H≤0.15%,δvm/H≤0.25%选取,并严格控制基坑周边 1.0H范围 内的沉降。对该地区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土的弹塑性模型在《高等土力学》的教学中具有理论深奥抽象、知识晦涩难懂、计算公式复杂等 特点,是土的本构关系重要的模型之一。为把抽象难懂的弹塑性模型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帮助学 生们理解,用图形法与 Excel表格法进行了授课尝试,同时运用 Excel便捷的计算绘图功能计算不同应 力路径下土的应力 -应变关系,以此提高课堂效率,丰富课堂内容,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7.
2021年5月22日在青海玛多县发生了7.5级地震,其突破了该地桥梁抗震设计参数,桥梁损毁严重。调研了玛多地震中典型桥梁的震害情况,震害包括:落梁、支座脱落、桥台损伤、桥台路基过渡段损毁等,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寒区桥梁设计方法提出:若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则需要设置相应的隔震与防落梁措施,并应考虑低温、紫外线等不利因素对桥梁支座等附属构造耐久性的影响;上部结构可采用较轻的组合梁如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桥梁、MVFT梁、GFRP-混凝土组合结构;继续加强防落梁设计与构造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可熔断”桥面构造层概念并分析了其在简支梁桥中的抗震受力机理。研究内容可为寒区桥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轨道车辆的生产中大量采用平板铝合金或玻璃钢板件,产品质量偏重且材料容易出现下垂,满足不了车体轻量化与美观的需求。通过仿真与试验结合的方式研究酚醛泡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泡沫、聚氯乙烯(PVC)泡沫夹芯中的面板厚度、芯材模量对中顶板质量及下垂挠度的影响,测试了不同复合夹芯板的平拉强度、平压强度以及弯曲强度。结果表明:经过芯材选型优化后,平拉强度≥2 MPa、平压强度≥2 MPa、弯曲强度≥25 MPa、面密度≤7.5 kg/m2、下垂挠度≤2 mm的泡沫夹芯为中顶板的最优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49.
周辉  吴军  廖清芬  魏聪  乔立  赵红生  王博 《陕西电力》2021,(1):71-76,101
从电力公司角度构建了全方面、多维度的电网影响因素体系,由此对地区四大典型新兴产业的电网接入情况进行研究。结合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与基于时间效应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模型计算各影响因素与四类典型大用户产业落户情况之间的信息量值以及关联度大小。综合模型计算所得到的结果确定不同产业中各指标的影响权重和影响比例。从而根据影响指标等级划分表确定不同类型产业的主要电力影响因素,在大用户电网接入规划中能够对主要影响指标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在改善电网以加强大用户接入适应程度的同时,保证电网投资收益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50.
依据海南联网系统500 kV海底电缆捆绑特殊海底光缆的实际情况,通过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结合经有限元仿真模型优化的IEC60287热路模型的方法可以监测海底电缆内部的温度分布。在实验室中搭建岸上模拟实验平台,利用中压电缆捆绑光纤的结构进行捆绑电缆岸上模拟实验。同时,将经验证的温度监测方法应用于海南联网系统500 kV海底电缆,以C相空气段为例监测捆绑电缆光单元的温度。采用有限元仿真计算电缆表面的温度,根据电缆表面的温度基于热路模型推导出对应的导体温度,得到电缆导体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岸上模拟实验测量的导体温度与数值计算得到导体温度的误差低于1.77%, 验证了海底电缆导体温度监测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