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6篇
能源动力   16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IGCC联合循环系统全工况特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概述IGCC联合循环系统全工况特性的分析研究。基于全工况和独立变量概念,剖析系统工况变动的影响因素与构筑全工况图谱框架;分析采用不同调节方式时燃气侧循环和蒸汽侧循环变工况特性规律;在大量计算和分析基础上,绘制完整的IGCC联合循环系统全工况特性图谱,总结归纳系统特性规律和得到有参考价值的结论等。概述的研究成果为IGCC联合循环系统设计优化与运行控制提供完整的信息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附加成份对加热单元进水系统的影响的基础上推导出二回路高压加热单元进水系统的一般表达式,通过详细的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建立起压水堆核电机组二回路的反平衡数学模型,从而为压水堆核电机组二回路的反平衡单元分析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反平衡单元分析法计算简单,结果准确,使于手要计算和编程电算,是二回路系统设计和节能诊断的有力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等效热降法推导出供热机组热系统的局部定量分析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这种局部定量方法简捷方便、计算准确。  相似文献   
14.
压水堆核电机组二回路热力系统的等效热降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压水堆核电机组二加路热力系统的基本方程式出发,推导出二回路等效热降及抽汽效率的线性方程和并联解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各种附加成分出入二回路热力系统时的分析模型。最后应用等效热降法对某引进机组二回路的热力系统进行整体分析和局部定量,所得结果与常规计算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二次再热超临界机组热力系统的三系数线性分析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由于采用二次再热和过热度跨级利用措施,当热力系统发生局部调整和变化时,二次再热超临界机组的锅炉吸热量、汽轮机功率及凝汽器放热量均会发生相应的复杂变化。为了简化二次再热超临界机组热力系统的节能分析,通过严格的数学分析,用吸热系数、作功系数及放热系数3个基本的加热器系统参数概括了纯热量吸入时锅炉吸热量、汽轮机功率及凝汽器放热量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次再热超临界机组节能分析的通用线性法则。运用该法则不但可以方便、快捷、准确地计算出热力系统发生局部调整和变化时锅炉吸热量、汽轮机功率及凝汽器放热量的变化量,而且还可以进一步计算出此时机组汽耗率、煤耗率及循环热效率的相应变化,大大简化了二次再热超临界机组热力系统的节能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16.
IGCC多联产总能系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从能源与环境领域渗透交叉层面、化学Yong梯级利用结合的角度综述IGCC多联产总能系统的研究动态;阐述了多联产系统概念与过程机理。分析了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研究方向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大量文献资料与本研究集体的相关研究,论述了当前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IGCC)技术主要研究方向与进展:传统研究方向的新进展,新颖的IGCC热力系统,多联产与综合利用的IGCC系统,无公害的IGCC系统以及燃料多样化的IGCC系统等。  相似文献   
18.
IGCC热力系统的特点及提高热经济性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对IGCC的热力学实质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作者在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对IGCC的热力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提高其经济性水平的途径,分析了IGCC热力系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项改进IGCC热力性能的新思路,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
针对热电联产压水堆核电机组采用新蒸汽再热和对外供应两种不等价的能量-热能和电能的特点,导出了热电联产压水堆机组二回路的热经济指标转换系数。利用该转换系数建立热电联产压水堆二回路热力系统的经济性定量分析数学模型,同时使热电联产压水堆机组二回路的经济性诊断方法与纯发电压水堆机组的诊断方法得以安全统一。实例计算证明,本文所提理论模型准确、可靠、简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