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2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1篇
建筑科学   18篇
矿业工程   10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32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10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1.
陈然  令晓明 《通信技术》2011,44(2):128-129,132
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是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移动通信网络,使用户对其定制业务的体验始终如一,这就需要为用户提供不同网络之间尽可能小的切换时延。文中采用OPNET Modeler仿真软件,对紧耦合结构下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到无线局域网(WLAN)的切换协议进行仿真。以地铁站为场景,设计考虑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与无线局域网(WLAN)间的切换,对比紧耦合结构与松耦合结构下的切换时延,说明网络结构的耦合度越高,切换的时延就越小。  相似文献   
22.
23.
物理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加热、紫外辐射、超声波振荡、均质分散和微波辐射5种物理方法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处理,观察蛋白分散性、分散稳定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起泡稳定性、黏度的变化。对5种物理改性方法的作用效果进行了横向比较,结果表明微波辐射的改性效果最好。对5种物理改性的蛋白质电泳分析表明,物理改性基本上不改变大豆分离蛋白的结构。  相似文献   
24.
随着现代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以及零件加工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检测仪器的功能和检测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动化、智能化、高精度已成为检测仪器发展的主要趋势。基于ARM的复杂零件几何量检测仪采用了非接触式检测技术,能对复杂零件的几何量误差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和显示结果,具有检测速度快、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廉等特点,使其能在行业中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5.
研究一种基于伺服闭环位置控制的新型数控锥齿轮滚动检查机,介绍系统设计的思想及实现方法。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稳定性强及位置控制精度高的优点,是国内传统的数控检查机的一次技术突破。  相似文献   
26.
借助水热技术,以壳聚糖为碳源,通过简单的"一锅法"直接合成荧光碳点,研究了其紫外吸收与荧光光谱,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其形貌与大小。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碳点有着近球形的形貌,并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性能。在此基础上,以生物医用材料聚乙烯醇水凝胶为基材,通过与碳点的物理复合以及适当的化学交联,制备了同时兼具光致发光与形状记忆二重功能的聚乙烯醇/碳点杂化水凝胶。通过优化"冷冻-解冻"时间调整水凝胶的结晶微区,可以得到形状固定率与回复率均超过85%的聚乙烯醇/碳点形状记忆杂化水凝胶,而且水凝胶的三维交联网络,对碳点的荧光衰减行为起到了良好的抑制作用,使其发光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这些发现将有利于拓展聚乙烯醇以及荧光碳点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7.
28.
米曲霉氨基酰化酶拆分DL茶氨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L-茶氨酸经乙酰化可生成N-乙酰-DL-茶氨酸,然后利用米曲霉氨基酰化酶拆分N-乙酰-DL-茶氨酸可以获得L-茶氨酸。本文对氨基酰化酶酶促反应也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和底物浓度等因素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转化温度40℃、转化时间30h、pH为7.0和底物浓度0.2mol/L时,目的产物L-茶氨酸的产率最高。  相似文献   
29.
考察了多种类型金属腐蚀抑制剂和汽油清净剂对M15甲醇汽油胶质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状态下,各金属腐蚀抑制剂中苯并三氮唑能够降低胶质生成量,乙胺、正丁胺和乙醇胺对胶质生成量无明显影响,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会使胶质生成量有所增加;储存过程中,与空白M15甲醇汽油相比,苯并三氮唑可使未淋洗胶质和溶剂洗胶质含量的增幅分别降低0.6mg/100mL和0.4mg/100mL,三乙醇胺会使未淋洗胶质和溶剂洗胶质含量的增幅分别增加5.2mg/100mL和4.4mg/100mL,其他金属腐蚀抑制剂也会使增幅略有增加。初始状态下,三种汽油清净剂均会导致未淋洗胶质含量大幅升高,当添加量为0.04%时,未淋洗胶质含量范围为19.4~31.4mg/100mL,当添加量为0.10%时,未淋洗胶质含量范围为51.6~68.4mg/100mL;储存期过程中,与空白M15甲醇汽油相比,三种汽油清净剂均能降低溶剂洗胶质含量的增幅。红外光谱试验结果从液相氧化的角度有效验证了胶质试验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30.
酶法分离制备γ-氨基丁酸和L-天冬氨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晓燕  钱绍松  刘毅  陈然  刘茜  焦庆才 《精细化工》2005,22(12):895-897,902
以L-谷氨酸(L-G lu)和L-天冬氨酸(L-Asp)两种混合酸性氨基酸〔m(L-G lu)∶m(L-Asp)=1∶1〕为原料,利用大肠杆菌菌体内脱羧酶对L-谷氨酸的专一脱羧作用,酶法分离制备了γ-氨基丁酸和L-天冬氨酸。考察了转化体系温度、pH等影响L-谷氨酸脱羧酶活力的主要因素,实验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5℃,转化体系pH=5.0,ρ(菌体)=6 g/L,ρ(Tween80)=0.15 g/L,菌龄16 h,ρ(底物)=60 g/L。L-谷氨酸脱羧酶在最适转化条件下比酶活高达15 036 U。1 g湿菌体可重复使用3次共转化L-谷氨酸和L-天冬氨酸混合物30 g,其中L-谷氨酸完全转化为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及L-天冬氨酸的总收率可分别达到理论收率的88%和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