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86篇
  免费   3860篇
  国内免费   1884篇
电工技术   2429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2677篇
化学工业   6409篇
金属工艺   2195篇
机械仪表   2417篇
建筑科学   2950篇
矿业工程   1133篇
能源动力   1114篇
轻工业   2581篇
水利工程   770篇
石油天然气   2475篇
武器工业   384篇
无线电   485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77篇
冶金工业   1767篇
原子能技术   403篇
自动化技术   6093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789篇
  2022年   1329篇
  2021年   2002篇
  2020年   1483篇
  2019年   1114篇
  2018年   1327篇
  2017年   1385篇
  2016年   1160篇
  2015年   1656篇
  2014年   2141篇
  2013年   2400篇
  2012年   2732篇
  2011年   2961篇
  2010年   2617篇
  2009年   2184篇
  2008年   2330篇
  2007年   2087篇
  2006年   2012篇
  2005年   1751篇
  2004年   1141篇
  2003年   964篇
  2002年   933篇
  2001年   808篇
  2000年   807篇
  1999年   965篇
  1998年   759篇
  1997年   597篇
  1996年   559篇
  1995年   470篇
  1994年   390篇
  1993年   259篇
  1992年   233篇
  1991年   173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8篇
  197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Developing high-efficiency and low-cost catalysts for hydrogen evolution from hydrolysis of ammonia borane (AB) is significant and critical for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hydrogen energy. Herein, the in-situ fabrication of well-dispersed and small bimetallic RuNi alloy nanoparticles (NPs) with tuned compositions and concomitant hydrolysis of AB are successfully achieved by using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g-C3N4) as a NP support without additional stabilizing ligands. The optimized Ru1Ni7.5/g-C3N4 catalyst exhibits an excellent catalytic activity with a high turnover frequency of 901 min?1 and an activation energy of 28.46 kJ mol?1 without any base additives, overtaking the activities of many previously reported catalysts for AB hydrolysis. The kinetic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AB hydrolysis over Ru1Ni7.5/g-C3N4 is first-order and zero-order reac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catalyst and AB concentrations, respectively. Ru1Ni7.5/g-C3N4 has a good recyclability with 46% of the initial catalytic activity retained even after five runs. The high performance of Ru1Ni7.5/g-C3N4 should be assigned to the small-sized alloy NPs with abundant accessible active sites and the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the composition-tuned Ru–Ni bimetals. This work highlights a potentially powerful and simple strategy for preparing highly active bimetallic alloy catalysts for AB hydrolysis to generate hydrogen.  相似文献   
52.
气烟囱效应——礁滩相岩性气藏的典型地震响应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品质良好的地震剖面上出现的地震模糊带称为气烟囱,发现和识别气烟囱是寻找大型气藏的有效方法。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气藏是礁滩相岩性气藏,礁、滩作为一个独立的岩性体,与周围的地层、岩性结构差异较大,由此在构造应力场中形成力学尖点,从而产生气烟囱效应。已知的黄龙场、普光等气田,其气烟囱普遍存在。点礁通常形成下方的气烟囱,台缘礁通常在上方形成气烟囱;礁滩相在构造运动中控制了断层的发育过程,凸起的礁滩相上方可能发育对冲断层;斜坡较陡的台缘礁可能发育叠置的逆冲断层;礁、滩两侧边缘的断层一般都比较发育。断层发育加强了气烟囱效应。模拟试验验证了地震剖面解释结果。根据气烟囱地震相特征,预测黑池梁存在一个大型气藏。  相似文献   
53.
在分析移动智能平台安全需求基础上,从逻辑原理、硬件组成、软件系统三个层面提出了移动智能平台的可信计算体系结构,之后提出了包含十种可信计算应用功能的全景图。  相似文献   
54.
范俊谱  张颖 《电信技术》2006,(10):89-92
在充分考虑目前移动网络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3G网络时与2G网络漫游的优势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提出漫游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5.
塔河油田成藏期次的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油藏地球化学的方法对塔河油田的成藏期次进行了探讨。塔河油田稠油正构烷烃分布完整,但色谱基线不同程度抬升;原油非烃和沥青质碳同位素偏轻,族组成碳同位素发生倒转;原油中普遍含有25-降藿烷。这些特征表明该区油藏经历了至少两期成藏过程,早期充注原油遭受生物降解作用后又受到高成熟原油充注。塔河油田天然气为典型的油型气,成熟度较高,为成熟—过成熟阶段产物,亦显示了两期充注的特征:早期充注的为典型的原油伴生气,充注时间与后期原油的充注时间相同;晚期充注的为高温裂解气,充注方向为自东向西。因此,塔河油田至少存在着3次油气充注过程。   相似文献   
56.
范懋功 《给水排水》2006,32(9):55-56
首都国际机场四机位维修机库平屋面汇水总面积约30000m2,设置了4个雨水虹吸排水系统。该系统设计降雨强度低又无溢流设施,但已安全运行十年。对该系统安全运行十年进行反思分析,供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57.
基于对比折射法的三维静校正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地形起伏剧烈、速度和厚度横向变化大的地区,折射静校正技术的应用受到诸多限制,主要表现在不能准确地识别和拾取来自于地下连续地质界面的折射波,使得精确求取的长波长静校正量困难。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比折射法的三维静校正技术。介绍了这种静校正技术的方法原理和特点,基于对比折射法的折射波至拾取实质上是一个折射层的对比分析解释过程,因此能准确地拾取折射波至,精确地求解低速带的绝对延迟时;然后利用延迟时和近地表速度模型(等效,时深,空变)反演表层模型,最终一次性完成基准面静校正(包含低速带校正和高程校正)。在黄土塬、沙漠以及沙漠和山地的接合部等地区,利用基于对比折射法的三维静校正技术进行静校正处理,使资料的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反射同相轴连续性好,信噪比和分辨率高,构造形态清晰可靠,提高了勘探精度。  相似文献   
58.
大庆长垣西侧扶杨油层油水同层形成及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松辽盆地大庆长垣西侧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勘探实践,从顶生下储的特殊成藏原理出发,详细地讨论了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油水层形成机理,提出了2种形成模式。认为扶杨油层的油水同层是在以上覆烃源岩的超压为驱动力的成藏条件下形成,油水混合运移注入储层,由于储层的孔喉小,油水重力分异不好,造成孔隙存油,喉道存水。这种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含油饱和度低,油水在孔隙中分布状况特殊,使得电阻率等曲线反映流体的信息变弱,造成油水层识别变难。为此提出多参数降维油气水层识别方法,经实际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9.
试油井选层压裂新工艺及现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新型可洗井封隔器,保障油井有反洗井通道,有效防止封隔器以上砂埋所引发的管柱砂卡事故,并对新型封隔器、控制开关、密封接头、同心大通径压力计托筒等井下工具组合优化。解决了多层油井任意选层压裂、求产、测井温一体化的难题。  相似文献   
60.
以硬脂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硬脂酸钠用作制备固体酒精的固化剂,研究了固体酒精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的关系,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用40mL酒精溶解2.0g硬酯酸,50mL酒精溶解0.4g氢氧化钠,在70℃下反应30min,制备的固体酒精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