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7篇
轻工业   5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超临界条件对分散染料染色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爱芹  戴瑾瑾 《印染》2005,31(12):1-3
通过改变超临界条件系统,研究分散蓝79以超临界流体为介质对涤纶织物的上染性能。结果表明,温度和压力都对分散染料的上染性能有显的影响;分散蓝79宜在120~130℃、20MPa的超临界状态下染色;染色60min,上染已接近平衡,且可以达到与常规高温高压法染色相同的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22.
将酶氧前处理新工艺与传统碱氧前处理工艺在水、电、汽消耗及废水的可生化性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新工艺的废水色度低,COD降低34.09%,节水25.63%,节约蒸汽33.77%,节电9.82%,综合节能32.70%。同时新工艺处理后的棉型织物各项指标(白度、毛效、棉籽壳去除率、退浆率、强力等)均达到半制品质量要求。此外,还分别就H2O2和NaOH对PVA在溶液均相体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发现NaOH对PVA大分子基本没有降解作用,在热碱作用下,绝大多数的PVA发生溶胀以溶胶状态留在溶液中,而H2O2处理后的PVA溶液,均降解为分子量10,000以下的小分子有机物,其中分子量在1,000以下的小分子有机物含量占到55.6%,易于后续的废水处理,因此该工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3.
光控可逆胶黏剂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可以改变其黏接性质,实现高效的黏合与分离,并可多次重复利用。试验设计合成了一种含单个偶氮苯单元的小分子化合物D-Azo,探究了其光致固液转化及光控可逆黏合性能。紫外光照射前后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氢核磁共振谱(1H NMR)及示差热量扫描(DSC)表明,在紫外光的作用下,DAzo分子发生了异构转变,在光诱导下染料由固态快速转化为液态,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能够在多个光照周期中保持稳定的光响应性能。将D-Azo用于光控可逆黏合,D-Azo黏接的PMMA板承重达30~35 kg,黏附强度为0.80~0.93 MPa。D-Azo分子具有明显的光致固液转化特性,紫外光照射可以使其脱黏合,表明作为胶黏剂的可逆性和重复使用性能。该材料可望在纺织复合材料黏合领域以及可穿戴黏合材料等领域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24.
采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研究了氟三嗪活性染料FBR的水解反应动力学;测定了由于染料阴离子的存在对电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氟离子选择性电极对偶氮染料和蒽醌染料的选择系数分别为2.23×10~(-3)和1.69×10~(-3),在40~70℃时,pH值是对水解反应影响较大的因素,平均水解反应活化能Ea为133.2kg/mol.  相似文献   
25.
通过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BPTCD)与聚乙二醇2000(PEG2000)的酯化反应,制备了具有光热响应的相变聚合物BPTCD-PEG,该聚合物在相变过程中可以形成液晶态.在偏光显微镜下,BPTCD-PEG呈典型的焦锥花形向列相液晶织构.采用DSC对BPTCD-PEG的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BPTCD-PEG在41.7℃出现明显的熔融峰,相变潜热为80.42 J/g,在30.7℃出现明显结晶峰,对应潜热为63.71 J/g,表明BPTCD-PEG具有蓄热调温性能.将该聚合物接枝到棉纤维上,获得了具有蓄热调温性能的纤维素液晶复合材料.对其整理后棉织物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棉织物的调温性能.在30~40℃内,采用红外热成像仪记录了未整理原棉织物及质量分数为80%的BPTCD-PEG水溶液接枝后的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时间下的升温、降温速率.接枝后的复合材料与未整理原棉织物相比,升温速率与降温速率都明显降低,说明BPTCD-PEG起到了升温过程中降低棉织物的表面温度、降温过程中升高棉织物的表面温度的作用,表明在此温度范围内,经BPTCD-PEG整理后的棉织物具有蓄热调温性能.  相似文献   
26.
光致变色纺织品由于其优异的可逆变色性能和优异的物理性能,在很多高新技术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提高光致变色敏感性,文中设计合成两支不同碳链长短的新型螺吡喃光致变色功能染料,将这些染料通过高温高压染色上染涤纶针织物,获得了具有光致变色功能的针织功能面料.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其在溶液中的光...  相似文献   
27.
涤纶织物的超临界流体染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爱芹  戴瑾瑾 《印染》2002,28(Z1):20-25
超临界流体染色能大大减少水的消耗,显著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且染色时间短,不需要还原清洗.研究结果表明,用合适的分散染料对涤纶织物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其色泽、摩擦牢度和水洗牢度等性能都与以传统方法染色的织物相似.  相似文献   
28.
采用Co salen和Cu salen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应用于棉织物双氧水低温浸渍漂白,研究了配合物浓度、双氧水浓度、pH值、温度和时间对漂白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的优化工艺为:30%H2O2 10 g/L,Co salen 2 μmol/L(Cu salen 2 μmol/L),Na2SiO3 1 g/L,JFC 1 g/L,70 ℃处理 60 min,浴比 1〖KG-*9〗∶〖KG-*2〗20。  相似文献   
29.
超仿棉混纺织物的染色工艺多为分散/活性染料两浴法染色,工艺复杂,能源消耗大,生产效率低。针对盛发纺织印染公司的需要,设计出经纱为涤纶、纬纱为仪纶和棉混纺纱的超仿棉基多元纤维——仪纶/涤纶/棉混纺织物,其中,仪纶、涤纶和棉的混纺比例为20∶50∶30,并对一浴法染色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仪纶/涤纶/棉混纺织物经过一浴法染色后,耐摩擦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耐光色牢度为4级左右;回潮率为4.54%,远高于普通涤纶/棉(65/35)织物的2.20%;静电压为733 V,半衰期为1.14 s,与纯棉织物的静电压(701 V)、半衰期(1.04 s)相当,达到仿棉效果,并优于普通涤/棉混纺织物。  相似文献   
30.
棉织物复合生物酶前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淀粉酶2000L,纤维素酶CR和果胶酶L进行复配,利用其协同作用对棉织物进行前处理。探讨了复合酶的应用工艺和协同效果,优化后的复合酶前处理工艺为:淀粉酶2000L 1.5 g/L,纤维素酶0.8 g/L,果胶酶1.0 g/L,pH值7.0,处理温度55℃,时间60 min,浴比1∶20。复合酶前处理能够达到较理想的前处理效果,退浆率为94.3%,毛效为9.3 cm/3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