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1篇
能源动力   23篇
轻工业   16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以橡胶籽油为原料,在间歇式高温高压反应釜中进行亚临界水解反应,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水油体积比对水解率的影响.应用正交试验得出水解反应的较适宜条件为:反应温度290 ℃,反应时间40 min,水油体积比为4:1.在此条件下水解率可达96.8%.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分析,橡胶籽油水解产物主要由亚油酸、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5种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52.
阐述了开发和应用微机和RSO-4燃烧分析仪配套系统来测试2105A柴油机燃用柴油和掺烧棉籽油的示功图数据,并用开发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压力升高率变化曲线和放热率变化曲线,从而对柴油机燃用棉籽油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3.
介绍了艾萨/澳斯麦特熔炼中所使用的Sirosmelt直立埋入式喷枪的传热机理、传热模型及流动特性,由此提出改进喷枪内部设计,提高喷枪寿命的措施。  相似文献   
54.
一种温室气体减排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化石燃料燃烧过程的CO2捕集技术主要包括燃烧后吸收、燃烧前脱碳和纯氧燃烧技术三种.然而,这些技术因为成本比较高、工艺复杂等原因,仍未得到广泛的应用.笔者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燃烧技术——熔融盐循环热载体无烟燃烧技术.该技术把一个燃烧过程分为氧化剂生成和燃料燃烧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氧气与氮气实现分离,得到高纯度的氮气;第二步,燃料与第一步生成的氧化物发生反应放出热,同时生成CO2和水蒸气,CO2很容易和水蒸气发生分离而被回收.理论上讲,整个燃烧过程不向环境中排放CO2,NOx和SO2等有害气体.金属氧化物分散在熔融盐中充当氧载体,燃烧过程在熔融盐体系中进行.笔者以Li2CO3 K2CO3 Na2SO4作为熔融盐体系,CH4作为燃料,CuO用作氧载体这一个典型的无烟燃烧体系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燃烧过程可以按照理论分析的过程进行,燃烧放出热能的同时得到了纯度为77.0%~95.0%的CO2和91.9%~99.3%的N2.这样高纯度的CO2有利于进一步捕集和储存,因此,这一技术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潜力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55.
李法社  王峥  包桂蓉 《太阳能学报》2014,35(12):2535-2540
在自行设计的反应装置中,研究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制备油酸异丙酯的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 h、催化剂用量为3%、醇酸体积比为2∶1;对甲苯磺酸循环使用7次,活性很稳定。并对此酯化反应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出表观反应级数为1级,活化能Ea=24.0 k J/mol,频率因子A=611.1,反应动力学模型为-d CA/dt=611.1e -24000/RT CA。最后对油酸异丙酯及其与小桐子生物柴油混合物的低温流动性能进行研究,油酸异丙酯的凝点温度为-25.0℃、冷滤点温度为-14.5℃,运动粘度为6.18 mm2/s,采用与小桐子生物柴油调和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改善生物柴油的低温性能和油酸异丙酯的流动性能。  相似文献   
5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La含量改性Cu/Zn/Al的催化剂,通过热重分析(TG/DTG)、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表征手段对改性催化剂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La助剂能够促进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很好地维持了催化剂的孔结构,适量助剂La的添加可促进CuO、ZnO两相间相互融合,增加活性中心的分散度,使CuO更加易于还原,但过多的La含量会使催化剂的性能发生改变,导致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在超临界甲醇中使用La改性Cu/Zn/Al催化剂催化液化微晶纤维素,发现添加少量的La可有效地提高催化液化效果,相较于为添加助剂的Cu/Zn/Al催化剂,MCC转化率与醇类收率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通过GC-MS分析,可以得到液化产物主要有醇类、酯类、酮类、醛类、烷烃等物质,添加助剂后提高了醇类产物的选择性。设置单因素实验,可知改性后Cu1.2Zn4.8Al1.9La0.1催化剂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320℃,反应时间75min,催化剂用量75%。  相似文献   
57.
昆明市医疗废物的集中焚烧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昆明市医疗废物的现状,根据国内外医疗废物先进的管理与处理模式,结合昆明市的实际情况,论述了集中焚烧处理昆明市医疗废物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对集中焚烧处理工艺进行了论述和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58.
生物柴油原料油的理化性能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7种生物柴油原料油分别进行密度、运动黏度、硫含量、酸值和氧化稳定性等性能指标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密度相差不大,其密度(20℃)在0.89~0.93 g/cm3之间,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运动黏度均超过30 mm2/s,地沟油的最大,达到62.64 mm2/s;硫含量均相对较低,芝麻油的硫含量最高,达到201.48 mg/L;酸值(KOH)相差较大,大豆油的最低,为1.31 mg/g,地沟油的最大,达到164.47 mg/g,经过720 d的存放,小桐子油和橡胶籽油的酸值是原来的5.58倍和5.53倍;蓖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最好,诱导期时间达到39.10 h,地沟油的最差,诱导期时间为1.07 h,在两年的存放时间内,小桐子油诱导期时间从15.90 h降为5.24 h。  相似文献   
59.
研究了常见7种生物柴油的氧化稳定性,分析了10种抗氧化剂对小桐子生物柴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棕榈油生物柴油的氧化稳定性能达到生物柴油国家标准;天然抗氧化剂VC、VE的抗氧化效果较差,且其添加量对小桐子生物柴油氧化稳定性影响也较小;GAM(没食子酸)抗氧化效果好,但油溶性能较差;TBHQ在添加量较高时对小桐子生物柴油氧化稳定性影响较大,AP(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和TBHQ对精制和粗制小桐子生物柴油的抗氧化效果差别较大;MT(没食子酸甲酯)、PG(没食子酸丙酯)、OG(没食子酸辛酯)、BHA和BHT 5种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较好,且在添加量较低时对小桐子生物柴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较大,是较为理想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60.
二恶英零排放化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近年来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及作者本人在日本作博士后期间所研制的二恶英零排放化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技术及其工艺流程特点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