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6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98篇
电工技术   134篇
综合类   176篇
化学工业   314篇
金属工艺   153篇
机械仪表   158篇
建筑科学   244篇
矿业工程   220篇
能源动力   64篇
轻工业   148篇
水利工程   113篇
石油天然气   644篇
武器工业   42篇
无线电   14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2篇
冶金工业   141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26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白节丝的产生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百胜 《人造纤维》2003,33(5):36-38
  相似文献   
63.
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聚氯乙烯(PVC)分子量分布与经典方法相比具有快速,试样用量少、重复性好、易连续化和自动化等优点。因此目前国外已将GPC法广范的应用于高聚物的分子量测试中。 PVC的性质和加工性能,与树脂的分子量分布及平均分子量有密切关系。所以了解树脂的分子量分布情况,对于改进树脂性能及选择加工条件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关于这方面的测试,近年来逐渐被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所重视。我们通过实验  相似文献   
64.
丹酚酸B-卵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非质子性有机溶剂作为反应体系,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溶剂、时间、质量浓度、投料比和温度对复合物形成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鉴定复合物的形成,采用正辛醇-水体系分析复合物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表明,复合物制备条件反应溶剂为四氢呋喃,反应时间为50 min,丹酚酸B的质量浓度为2 mg/mL,反应投料比为1∶0.8,反应温度为55℃。红外光谱分析确认了复合物的形成,复合物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测定表明,丹酚酸B和卵磷脂的复合提高了丹酚酸B的脂质溶解性能。  相似文献   
65.
根据刁口河流路末期自然出汊点不断上提的演变特征以及清8汊河人工出汊的实践,提出黄河河口人工出汊宜在自然出汊点抵达高潮线附近时,并充分利用海域容沙能力、结合重大生产需求进行实施。现行清水沟流路在2004年和2007年出现两次较大规模自然出汊。出汊点上提2.5 km并接近高潮线,口门摆动距离达到7.2 km,表明清8汊河流路已处于"重新出汊"的行河末期。清水沟流路达到改道标准时,沙嘴延伸过长,将继续侵占孤东海域容沙空间。另外,孤东海堤附近海域自清8改汊以来水深最大增加了5 m,在波浪作用下仍将继续冲深。建议近期开展启用北汊河研究,实现缩短河长、充分利用孤东海域容沙能力、减缓孤东海堤侵蚀、支援油田开采等目的。  相似文献   
66.
黄河河口清水沟流路清8汊河已进入流路自然演变的末期。为此,界定了出汊、改道、流路稳定及黄河河口稳定的内涵,系统分析了近期黄河河口水沙及流路、海岸的新变化,通过试验研究了尾闾河道出汊机制,综合提出出汊阈值、触发条件以及黄河河口流路稳定综合判别指标。在此基础上,预判了清水沟清8汊河的稳定性,提出近期流路安排应优先考虑北汊河。  相似文献   
67.
采用柱体过滤实验,模拟可渗透反应墙原位处理酸性矿井废水过滤区堵塞的过程。通过改变过滤材料配比、进水悬浊液浓度、水力停留时间,测定出水悬浊液浓度及渗透速率的变化,系统研究了这3个变量对过滤区堵塞的影响。结果表明:滤料配比石英砂∶陶粒为1∶0和2∶1时,孔隙率下降最小,分别下降了26.8%、23.5%;综合分析出水处理效果及柱体孔隙率的下降规律,确定进水浓度为15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为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68.
针对大多数工业系统的控制输入输出都存在约束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广义预测控制算法。广义预测控制算法采用隐式算法,用最小二乘法直接辨识控制增量表达式中的参数,避免求解丢番图方程;为避免粒子群算法陷入早熟,提高精度,在广义预测控制算法的滚动优化环节采用速度变异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克服了受约束优化问题处理的缺陷,更快更准确地寻到最优目标函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69.
选用稀土氧化物(Lu2O3)作为单一添加剂,通过热压烧结法制备了氮化硅陶瓷.对样品进行了力学性能测量,并通过XRD和SEM进行相分析和表面形貌分析.高温氧化实验在1400℃下进行,在空气气氛下氧化100h,通过精密天平称重得到样品的氧化增重曲线,对氧化后样品进行力学性能实验和相分析,并观察表面形貌.实验结果表明,稀土氧化物(Lu2O3)作为烧结助剂能够有效改善氮化硅粉体的烧结活性,使得烧结致密化,主晶相为β氮化硅,具有良好的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从氧化增重曲线可以得出样品的高温氧化行为服从抛物线氧化规律,表明离子扩散是氧化过程的控速步骤.  相似文献   
70.
分别以Yb2O3和MgO为添加剂,通过对原始α-Si3N4粉热处理的方法,分别在1700℃和1650℃的温度下,制备出了具有柱状形貌的β-Si3N4晶体颗粒。并将这2种β-Si3N4晶粒在未经酸或碱处理的情况下,作为晶种添加到原始α-Si3N4粉中,采用热压烧结工艺,以Yb2O3作为烧结添加剂,在1800℃下制备了自增韧Si3N4陶瓷材料。研究结果表明,以Yb2O3和MgO为添加剂都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获得适合于作晶种的β-Si3N4晶体颗粒。2种晶种引入到Si3N4陶瓷中都可以有效地改善材料的断裂韧性,但晶种中的残留相对自增韧Si3N4陶瓷的高温强度产生了强烈的影响。XRD和TEM分析结果表明,含Mg相的存在是导致Si3N4陶瓷高温强度的剧烈降低和促进晶间相析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