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17篇
  免费   794篇
  国内免费   476篇
电工技术   954篇
综合类   881篇
化学工业   1561篇
金属工艺   805篇
机械仪表   992篇
建筑科学   1368篇
矿业工程   751篇
能源动力   291篇
轻工业   1201篇
水利工程   609篇
石油天然气   497篇
武器工业   120篇
无线电   10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981篇
冶金工业   477篇
原子能技术   154篇
自动化技术   1229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55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328篇
  2019年   477篇
  2018年   477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329篇
  2014年   787篇
  2013年   562篇
  2012年   647篇
  2011年   641篇
  2010年   619篇
  2009年   550篇
  2008年   614篇
  2007年   605篇
  2006年   543篇
  2005年   491篇
  2004年   403篇
  2003年   404篇
  2002年   400篇
  2001年   377篇
  2000年   322篇
  1999年   329篇
  1998年   233篇
  1997年   219篇
  1996年   228篇
  1995年   207篇
  1994年   185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79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61篇
  1983年   63篇
  1982年   59篇
  1981年   64篇
  1980年   38篇
  1979年   26篇
  1978年   21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7篇
  1956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王焕  郑欣  于雁武  许开立 《金属矿山》2022,51(12):238-245
我国尾矿库数量众多,近年来尾矿库溃坝事故时有发生,一旦溃坝会 造成比较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 损失,因此对尾矿库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 建立尾矿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各 指标分级标准;其次,既考虑各指标对尾矿库风险的影响程度,又考虑各指标 之间的结构重要度,将最优最劣法 (BWM)与决策实验室法(DEMATEL)结合,构建指标权重评价模型,同时又对各 指标之间的因果耦合关系进行了分 析,得到影响尾矿库安全的本质因素:安全投入占比、安全教育培训、事故 应急救援、安全管理机构、事故监测预警、堆 积容量;容易受到影响并可作为监测指标的因素:浸润线高度、干滩长度、 排渗设施完好率、管涌、流土出现地点数、安 全超高、排洪设施完好率;最后采用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方法( VIKOR)对尾矿 库溃坝风险进行评价。 以付冲沟尾矿库 为实例进行分析,风险等级为Ⅱ级(较安全),与实际情况相符,证明该模型可 用于尾矿库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992.
辽河西部古近系广泛发育泥页岩层,是页岩油气勘探的热点层系。利用测井技术识别该地区页岩并区分页岩类型,有助于提高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效率。本次研究利用辽河西部凹陷常规老井的钻测录井资料,对该地区页岩的岩性特征及测井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古近系沙河街组页岩类型主要有油页岩、暗色泥岩、砂质泥岩以及钙质和白云质泥岩。泥页岩主要发育在沙河街组三段、水体稳定的深湖相区,矿物组分以黏土矿物为主。星形图测井相统计认为泥岩可表征为CAL>10 in且1Ω·m相似文献   
993.
基于自制多场耦合装置,研究了Sn-3.0Ag-0.5Cu/Cu钎焊接头在多场耦合时效过程中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的显微组织变化和生长行为。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时效时间内,时效温度越高,界面IMC生长越快。当钎焊接头在85、125和150℃多场耦合时效时,IMC的形貌由扇贝状转变为较平整的层状。在多场耦合时效过程中,在Cu6Sn5层中发现了白色的Ag3Sn颗粒,而且普遍出现在Cu6Sn5凹陷处。界面IMC的生长厚度与时效时间的平方根成线性关系,其生长受扩散机制影响。多场耦合时效降低了界面IMC的激活能,整个IMC层的激活能为49 kJ/mol。  相似文献   
994.
在700℃下对强韧化处理(淬火-中温回火)后的65Mn钢进行了低温稀土硼共渗处理,研究了其表面渗层的微观形貌、耐磨性和耐蚀性,并与850℃下常规渗硼后再进行同样强韧化处理的65Mn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渗硼后再进行强韧化处理而言,对65Mn钢先进行强韧化处理再进行低温稀土硼共渗处理所获得的渗层组织更加均匀致密,且未见常规渗硼后再进行强韧化处理所存在的表层及界面区疏松现象;同时,所获渗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均得到明显提高,其体积磨损量仅为常规渗硼后再进行强韧化处理的17.86%,且无论在表面还是界面均未见腐蚀痕迹。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光学显微镜(OM)观察、拉伸试验、XRD及EBSD检测分析,研究了预回复退火对7085铝合金微观组织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强化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预回复退火处理可有效细化7085型铝合金挤压材晶粒尺寸,抑制再结晶,提高拉伸力学性能;强度提高归因于低角度晶界及位错强化。  相似文献   
996.
采用硬度、电导率测试和显微组织观察等手段,研究了二级时效温度对2099铝锂合金硬度、电导率、抗晶间腐蚀和抗剥落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21℃×14 h一级时效和不同温度(151、161、171、181、191和201℃)下的48 h二级时效热处理后,硬度值先随二级时效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在181℃时达到峰值,然后在191℃时开始出现下降趋势,201℃时大幅下降;电导率随二级时效温度变化较小;在二级时效温度为181℃,即峰值硬度时的抗晶间腐蚀性能最差;二级时效温度对抗剥落腐蚀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7.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分析后续热处理对轧制-ECA大应变纯铝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ECA加工后的纯铝以小角度晶界为主,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小角度晶界所占比例减小,材料硬度先上升后下降,强度则持续下降。200℃以上温度的退火可以显著消除大应变加工后材料内部的拉长纤维组织;当退火温度超过300℃时,平均晶粒尺寸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光学显微镜,SEM扫描电镜,XRD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比研究了Mg-7Li-3Zn,Mg-7Li-3Al和Mg-7Li-1.5Al-1.5Zn的合金组织,力学性能以及断裂机制。结果表明:Zn和Al主要以固溶形式存在于Mg-Li合金中,但仍有少量Al与Mg会形成中间相以颗粒状弥散分布在α-Mg的晶界处和β-Li的基体中。三类合金经过挤压变形后,组织得到细化,回复再结晶现象明显,力学性能发生明显改善。其中Mg-7Li-3Al的抗拉强度和最大延伸率达到最高,分别为239 MPa和27%,比铸态下分别提高34%和93%。  相似文献   
999.
采用光学显微镜,SEM扫描电镜,XRD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比研究了Mg-7Li-3Zn,Mg-7Li-3Al和Mg-7Li-1.5Al-1.5Zn的合金组织,力学性能以及断裂机制。结果表明:Zn和Al主要以固溶形式存在于Mg-Li合金中,但仍有少量Al与Mg会形成中间相以颗粒状弥散分布在α-Mg的晶界处和β-Li的基体中。三类合金经过挤压变形后,组织得到细化,回复再结晶现象明显,力学性能发生明显改善。其中Mg-7Li-3Al的抗拉强度和最大延伸率达到最高,分别为239 MPa和27%,比铸态下分别提高34%和93%。  相似文献   
1000.
以6013型铝合金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反复镦压工艺制备细晶材料,消除合金各向异性的可行性。采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研究了6013型铝合金反复镦压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复镦压使合金内部产生取向各异、彼此交错的变形带,有利于细化合金组织,经480℃,2 h的退火处理后,合金发生再结晶,合金晶粒等轴化,大小分布均匀,与未反复镦压合金组织相比,晶粒显著细化,减轻了组织各向异性;合金强度随镦压道次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对镦压后的合金进行T6处理(560℃,2 h+191℃,4 h),反复镦压3道次和12道次合金的硬度分别为1418.5和1503.5 MPa。研究表明:反复镦压工艺可以有效细化晶粒,消除组织各向异性,多道次镦压后,合金强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