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30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4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对于农业的发展而言,最为根本的出路就在于积极推进农业技术的科技革命,而科技成果要想真正转化为农村的现实生产来,关键则在于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虽然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改进的话,势必会产生某种程度的不良影响。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农业技术的推广"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研究的主要切入点,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希望能为进一步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2.
利用竹浆黑液(BL)和无烟煤制备水煤浆(CWS),研究了竹浆黑液水煤浆(BCWS)表观黏度、稳定性及流变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BL干物质添加量为0.5%时,浆体表观黏度最低,煤浆浓度为70%时,黏度<1 000 m Pa·s;BCWS的流变特性属于宾汉塑性流体,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呈剪切变稀的现象,其析水率较低,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23.
油脂脱酸新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油脂脱酸方法如碱炼、物理脱酸和混合油脱酸等在工业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都存在许多缺点.新的脱酸方法如生物脱酸、酯化脱酸、溶剂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和膜分离等,代替传统的脱酸方法,或者将新的脱酸方法和传统方法相结合,可以解决目前油脂精炼中存在的问题.新的脱酸方法不仅能耗和油脂损耗低,而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24.
PCB工厂氨氮废水来源于制程中碱性蚀刻及其它几个工序,过去这类废水常常与化学铜废水合并作为络合废水处理。在解决络合铜、COD问题之后,如何去除氨氮成为当前线路板废水的难点。文章分析了当前PCB氨氮废水处理现状,各种氨氮处理技术优缺点。在PCB行业面临废水提标的形势下,单一的氨氮处理技术存在不足。总结出氨氮废水预处理结合生化处理的方法,为改善PCB废水氨氮处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5.
通过水泥制品的重金属极限溶出与表面浸渍试验,对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制备的水泥其制品环境安全性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浆体对炉渣带入的重金属有较强的固化作用.垃圾焚烧炉渣做水泥混合材制备的水泥其制品中重金属的极限溶出与表面浸渍溶出均能达到Ⅲ类地表水的要求,制品碳化后重金属的极限溶出可达到Ⅴ类地表水要求;垃圾焚烧炉渣作为生料原料之一制备水泥熟料,当炉渣掺量为5%时,其制品中重金属的极限溶出与表面浸渍溶出均能达到Ⅲ类地表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26.
水泥颗粒分布对混凝土耐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水泥胶砂耐磨性试验方法与混凝土及其制品耐磨性试验方法(滚珠轴承式)研究了不同颗粒分布的水泥胶砂及其混凝土的耐磨性能,并通过压汞法检测了不同颗粒分布的水泥配制的混凝土砂浆的孑L隙率.试验结果表明:颗粒分布较宽的水泥,其砂浆与混凝土的耐磨性能均优于颗粒分布较集中的水泥.较宽的颗粒分布使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密实性及孔结构,有利于耐磨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7.
为了保证电网的运行安全,防止误操作事故的发生,防误闭锁装置在变电站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阐述了防误闭锁的内容,介绍了微机防误闭锁系统的发展过程,对目前微机防误闭锁系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8.
木素磺酸钙和丙烯酰胺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了木素基重金属絮凝剂(LSAM).研究了LSAM与聚合硫酸铁(PFS)复配去除铜离子的效果.考察了絮凝剂投加量、pH、沉降时间等因素对铜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在最佳投加量(LSAM 140 mg/L+PFS 150 mg/L)下,pH在6.0左右,沉降时间30 min,Cu2+的去除率可达到98%.  相似文献   
29.
在对典型"联盟式"返回舱座椅局部改进的基础上,建立了能够吸收水平着陆冲击能量的水平缓冲杆支撑座椅模型。基于胀环式缓冲杆的缓冲原理和工作特性,定义了典型、极限水平着陆工况和水平缓冲杆设计要求;应用三部分设计方案和优化选择程序,分别设计了各段胀环长度相等和不相等的水平缓冲杆。座椅实例设计结果表明,综合了着陆工况、缓冲原理、工作特性和优化效率各个影响因素的设计方法,具有统一、全面和高效的特点;优化的水平缓冲杆支撑座椅,实现了同时缓冲头盆向和胸背向过载、适应更宽着陆工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30.
由于地面通过座椅传递过来的多向冲击过载存在超过航天员头盆向过载耐受极限的可能性,提出了一种吸收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着陆冲击能量的新型双向缓冲杆座椅方案.利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座椅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在Adams软件中进行了验证.通过数值算例,比较了竖直缓冲座椅和双向缓冲座椅的缓冲效果,讨论了座椅头部点和转动中心点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双向缓冲座椅能够明显降低头盆向加速度峰值,而对原有竖直缓冲杆的工作特性和胸背向加速度影响很小,实现了胸背向和头盆向加速度峰值降低至航天医学要求范围内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