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8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6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比较了不同加工工艺获得的亚麻籽油的降脂活性。4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高脂对照组(HFD)、花生油组(PO)、热榨精炼亚麻籽油组(HRFO)和冷榨亚麻籽油组(CFO),除Cont组外,其余各组饲喂含各自受试油的高脂饲料4,周后分别测定组织脂质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与PO相比,HRFO和CFO均具有显著的降脂作用;与HRFO相比,CFO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浆及肝组织TC、TG水平,其中血浆和肝组织TC水平均降低19%(P<0.05),TG水平分别降低8%和19%(P<0.05),LDL-C降低11%(P<0.05);与HRFO相比,CFO显著增加大鼠血浆及肝组织抗氧化水平(P<0.05),其中血浆及肝组织T-AOC水平分别增加11%和40%,GSH水平增加32%和37%,SOD水平增加21%和26%,MDA水平降低12%和27%,VE含量增加27%和24%。因此与热榨精炼亚麻籽油相比,冷榨亚麻籽油具有更显著的降脂活性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国内外VD缺乏的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目前VD的补充、强化、强化载体以及在强化载体中的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加强我国VD强化食品研发力度和增加VD的有效摄入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3.
无溶剂系统微波法合成甾醇油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波条件下,以石墨为反应加热介质,反应物油酸为溶剂,硫酸氢钠作为催化剂,植物甾醇与油酸直接酯化合成植物甾醇酯.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筛选出微波条件下最佳反应条件为:n(油酸):n(甾醇)为4:1,催化剂用量2%,反应温度145 ℃,反应时间20 min,最佳条件下酯化率达77.42%.重结晶后产品纯度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4.
脂肪酶催化合成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酶法催化合成甾醇酯工艺是当前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首次研究了脂肪酶催化合成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重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多种脂肪酶、有机溶剂及其添加量、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多种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并采用薄层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对产品进行了分析鉴定.研究结果表明,选取Novozyme435和异辛烷作为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和溶剂,添加量分别为5%和1:1.6(溶剂体积:底物质量),在α-亚麻酸和甾醇摩尔比为3:1、反应温度为55℃条件下反应24h时,酯化率达到40.65%,产品经精制后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纯度能达到85%以上.通过本文的研究,成功得到了一种酶法催化合成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的工艺.  相似文献   
25.
亚麻油的制油工艺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麻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α-亚麻酸含量高达45%~65%,是一种具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营养保健油。主要综述亚麻油的制油工艺及其在食品、医药保健品以及饲料等方面的开发利用和研究进展,并对亚麻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26.
亚麻籽油软胶囊缓解视疲劳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亚麻籽油软胶囊对改善视疲劳的作用,开展人群试食试验.选择视力易疲劳的受试者101名,试食组51人,安慰剂50人,试食组口服亚麻籽油软胶囊每日3次,每次1粒,对照组口服颜色、性状与亚麻籽油软胶囊相同的安慰剂,食用量同试食组,试验期限为30d.然后进行常规观察、安全性检查、眼部症状检查、眼部自觉症状、眼科常规检查、明...  相似文献   
27.
以含50%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二葡萄糖苷(SDG)的亚麻木酚素粗提物(50%SDG)为水解原料,对制备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SECO)粗提物的HCl浓度和水解时间进行优化,进一步通过溶剂萃取、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制备SECO粗提物,并将其应用于磷脂-亚麻籽油乳液体系中,研究水解前后亚麻木酚素粗提物对磷脂-亚麻籽油乳液在65℃高温储藏过程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Cl浓度1 mol/L、水解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水解,可制备SECO含量为65%的SECO粗提物(65%SECO);在磷脂-亚麻籽油乳液高温储藏(65℃)过程中,65%SECO组乳液粒径无显著变化,但对照组和50%SDG组乳液粒径增大;与对照组乳液相比,储藏7 d,65%SECO和50%SDG可分别将乳液中氢过氧化物含量降低11%和27%。由此可见,在磷脂-亚麻籽油乳液的高温储藏(65℃)过程中,50%SDG具有较好的抑制油脂氧化的效果,但通过水解制备的65%SECO能显著提高磷脂-亚麻籽油乳液的物理稳定性。  相似文献   
28.
加工工艺对山茶籽油理化品质及活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加工工艺(传统压榨、压榨-精制、精炼)制取山茶籽油,对不同工艺山茶籽油的理化品质、脂肪酸组成、感观品质、微量活性成分以及氧化稳定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工艺山茶籽油中,精制油在保留山茶籽油固有风味的同时,其酸值、过氧化值和色泽较压榨油有所改善;精制油总酚、植物甾醇、维生素E含量分别是精炼油的2.37、1.06、1.24倍,但其氧化稳定性不及精炼油。山茶籽油的精制工艺仍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9.
亚麻饼粕微生物脱毒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对亚麻饼粕进行脱毒。选用L9(34)正交实验,确定微生物发酵条件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ICC 31077,接种量为3%,含水量为50%,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2 h,在此条件下,生氰糖苷脱除率为76.91%。  相似文献   
30.
冷榨亚麻籽油吸附精炼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冷榨亚麻籽油在储存过程中品质劣化等问题,研究采用冷冻脱蜡、固体吸附物理精炼方法对新鲜冷榨亚麻籽油进行处理,并进行4℃和35℃储存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助熔剂煅烧硅藻土对新鲜冷榨亚麻籽油吸附处理并冷冻后离心,可以很好地避免冷榨亚麻籽油在储存过程中产生沉淀,并部分抑制苦味物质的生成;吸附精炼后获得的冷榨亚麻籽油各项质量指标满足GB/T8235—2008一级油质量标准要求;存放温度对亚麻籽油品质有很大影响,低温存放大大延长冷榨亚麻籽油保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