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9篇
轻工业   27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AH,B,X的甜味分子识别及其理论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H,B,X甜味三角理论是目前最有效的甜味学说,它成功解释了三氯蔗糖等强力甜味剂的作用机理,对食品工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但它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对此,本在AH,B基团的性质、疏水基团X的性质、分子内氢键、空间要求等方面对其进行扩充,以期使之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62.
高甜度蔗糖衍生物的研究(Ⅰ)——三氯蔗糖及其制备原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郑建仙  李璇 《食品科学》2001,22(6):13-18
三氯蔗糖是一种全新概念的食品甜味剂,具有甜度高、甜味特性好、安全性高等突出优点,代表着当前强力甜味剂的最高成就.目前全世界仅英国Tate&Lyle公司有生产,但其生产技术尤其是核心步骤与工艺参数秘而不宣.本文首先讨论蔗糖卤代衍生物的增甜原理,及通过全基团保护法制备三氯蔗糖的原则.  相似文献   
63.
乳清蛋白凝胶及其影响因素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了乳清蛋白凝胶的一般机理 ,说明了凝胶形成的大概过程 ,即乳清蛋白分子变性展开、发生分子凝聚、形成凝胶胶束最后形成乳清蛋白凝胶 ;并论述了一些因素如金属盐、pH值和温度等影响乳清蛋白胶特性的可能机理 ,这些因素对乳清蛋白凝胶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在凝胶过程中需要进行良好的控制以获得所须的产品  相似文献   
64.
以小清蛋白粗提物为试验对象,利用美拉徳反应,研究不同还原糖(葡萄糖、木糖、果糖)、热处理温度(60,85,100,121,170℃)以及加工方式(注射加工、腌制加工)对脱除小清蛋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还原糖种类为木糖,热处理温度为100℃,注射加工条件下,美拉德反应产物中小清蛋白含量可降低80%,产物呈棕黄色且具有酱香味,将该试验条件运用于鳕鱼鱼干的生产工艺中,可得到小清蛋白含量更低的鳕鱼产品。  相似文献   
65.
66.
谷物早餐食品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餐食品通常都是由谷物加工制得.在国外,谷物早餐食品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简单烹调的,另一类是即食的.早餐,是每个人每天都要遇到的问题,这方面的市场潜力非常大.作者特撰写此文,希望引起有关人士的兴趣与重视.1需烹调的谷物早餐食品这类产品是指食用者需用沸水冲泡或经短时间烹煮的谷类早餐,它是欧美国家是传统的早餐食品。很多谷物都可加工成这类食品,如从小麦胚乳中提取的粗粒粉,在美国就是一种很好的早餐食品。用作早餐食品的粗粒杨通常是用硬质小麦或杜伦小麦制得的,美国规定这种粗粒粉必须全部通过20号筛(833微米),…  相似文献   
67.
功能性甜味剂在糖果和巧克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蔗糖是生产糖果和巧克力的重要原料,除提供纯正的甜味、16.7KJ/g的能量外,还给产品提供适宜的粘度、质构和体积。然而,蔗糖摄入量过多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不健康因子,是肥胖症和龋齿的直接起因,与糖尿病和冠心病等亦有间接的关系。现代消费者对食品中的蔗糖含量很敏感,但又享受那纯正愉快的甜味,而糖果和巧克力正是令广大消费者感到‘口欲健康两难全’的典型食品。其实,只要正确选用甜味剂来替代蔗糖,就能消除这种矛盾。  相似文献   
68.
0 引言 1965年12月,美国G.D.Searle有限公司的化学工作者J.Schlatter在合成供生物分析用的四肽化合物促胃液激素时,意外发现了甜物质N—L—天冬氨酰基—L—苯丙酸氨—1—甲基酯,并命名为ASpartame。实验中,Aspartame这个中间产物溅到Schlatter的手上。因他知道这种氨基酸混合物无毒,因此就不忙于立即洗手。后来当他  相似文献   
69.
70.
通过酸水解,甲基化和Smith降解等分析方法,借助于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对存在于香菇柄中PJF1多糖组分的化学本质作了剖析,建立了结构模型,应用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和微核双指标生物试验法证实PJF1具有明显的抗突变活性,是一种廉价而又很实用的天然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