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10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18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熔融浸渍法制备了连续碳纤维(CF)增强聚酰胺66(PA66)浸渍带,用万能材料试验机、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热力学分析以及热重分析仪等研究了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结晶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F的加入改变了PA66的α晶型的晶态结构,促进PA66异相成核,导致结晶温度升高;CF的加入使得PA66的双重熔融现象变得愈加明显,其高温熔融温度先减后增,这是由于CF对PA66具有诱导、促进成核作用,过多的晶核生长不完善,出现晶粒细化现象,其熔融温度降低;进一步增加纤维含量,其对成核的促进作用达到了饱和,晶粒逐步生长趋于完善,其熔融温度升高;浸渍带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其拉伸强度、储能模量、损耗模量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2.
针对周期性纹理背景影响织物缺陷检测效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度测量和颜色距离的织物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先将待检测图像由RGB颜色空间转换到HSV颜色空间,并分别对三通道进行同态滤波处理,以提升缺陷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利用粗糙度测量对织物图像进行分类,并将同一类别的织物图像分成大小相同且互不重叠的图像分块,分别估计各个图像分块与其八邻域图像分块的颜色距离,从而实现对缺陷的粗定位;最后对粗定位图像分块进行显著性和二值化处理,有效减少了周期性纹理背景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近期4种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对周期性纹理织物图像表现出了较好的检测效果,检测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33.
金属离子在煤炭固液界面的作用机制对促进煤炭清洁 高效加工利用、水资源与矿物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及“碳减 排”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耗散石英微晶天平(QCM-D)研究 了 K+ 、Mg 2+ 、Al3+ 、Fe3+ 四种金属离子在碳表面的吸附脱 附行为。结果表明,浓度和价态的升高均有利于提高金属离 子的吸附作用,四种金属离子与碳表面的作用强度由高到低 排序为:Fe3+ >Al3+ > Mg 2+ > K+ ;K+ 和 Mg 2+ 表现为单 段吸附,在2min内达到吸附平衡,随着吸附量增加,吸附层 的密实程度无明显变化,用水清洗后可完全脱附;AlCl3 溶 液只有在100mmol/L高浓度情况下的吸附是完全可逆的, 在10mmol/L和50 mmol/L 的低浓度情况下,AlCl3 表现 为两段吸附特性,第1段吸附物的量虽少,但比第2段吸附 物密实,脱附后仍有少量密实性吸附物残留;FeCl3 溶液与 其他溶液均有较大区别,在研究的10~100mmol/L浓度范 围内,吸附均不完全可逆,浓度越低,多段吸附和不可逆吸附 特性越明显,脱附后的残留量越高,脱附过程中结构较为松 散的吸附物优先从表面脱附,结构较为密实的吸附物残留到 了碳表面。FeCl3 和 AlCl3 的不可逆吸附行为与其水解反应 有关,浓 度 越 低,越 容 易 生 成 不 可 脱 附 的 Fe(OH)3 和Al(OH)3。  相似文献   
34.
聚苯乙烯(PS)纳米粒子可作为捕收剂用于煤泥的浮选,但由于吸附选择性较差导致药剂消耗量过大,因此探索PS纳米粒子在碳及石英表面的吸附行为对于降低纳米粒子浮选时在非目的矿物表面的吸附,从而达到减少药剂用量以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出阳离子型PS纳米粒子,采用耗散石英微晶天平(QCM-D)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纳米粒子在碳表面与石英表面的吸附脱附行为。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粒子均会在石英表面及碳表面产生不可逆的吸附,且前者吸附量约为后者的2/5,这解释了为何实际浮选过程中药剂消耗量较大的原因;减小乳液固含量对于抑制粒子在碳表面上吸附更为明显,因此在实际浮选过程中通过降低固含量进而抑制粒子在非目的矿物表面的吸附并不可取;酸性(pH 为5)和碱性(pH 为9)条件对于纳米粒子在石英表面上的吸附效果起到抑制作用,因此浮选时调控pH 为7的矿浆环境更有利于粒子在煤颗粒表面的吸附;随着吸附量的增大,碳及石英表面的吸附层都变得更为密实,且碳表面的密实度均小于石英表面的密实度,较高固含量或中性环境在促进碳表面吸附的同时,吸附层构型也变得更为松散,但水流的冲洗始终不足以克服粒子的吸附能垒造成脱附现象。  相似文献   
35.
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为了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要,提高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逐渐成为各国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韩国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并将其作为国家战略。2023年以来韩国颁布了《2023年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及《基于数字的教育创新方案》,旨在推动韩国教育向数字化转型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韩国在2023年教育工作计划和教师培训计划中明确提出了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的要求。这些政策和策略的实施旨在引导教师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值得注意的是,韩国教师ICT发展指数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所以,研究韩国的经验可以为我国教师数字素养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6.
一种新的阈函数的分析框架及有关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加权Hamming距离球(WHDS)分析阈函数。首先提出并证明加权Hamming球与阈函数完全等价,然后以有向图的形式表示加权Hamming距离球并给出几个重要性质。最后由加权Hamming距离球的分析得到几个阈函数判别及构造的几个结构。  相似文献   
37.
地下水是水资源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维系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主要控制因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地下水超采严重。造成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引起地面沉降形成超采区和漏斗区,易发生地面塌陷事故。文章采用工作联系实践的方法,为了更好的保护地下水资源,从健全管理体制,运用经济杠杆调控、加强法律监管、采用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广使用技术、动态监测及节水创建等方面提出地下水开发过度的防治措施及治理方法,确保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8.
基于推理的组卷数学建模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多目标约束空间优化的组卷问题,采用目标参数降维和推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一种推理匹配组卷数学模型,该模型具有动态规则库设计免维护、推理抽题满足用户主动参与组卷等特点,能够提高试卷的实用性,并可有效避免后续遗传算法组卷早熟现象。  相似文献   
39.
目前所使用的优秀的多媒体播放软件大多体系庞大,占用系统资源较多,本文利用VB语言对多媒体播放器进行设计,阐述了在VB环境下利用Windows Meida Player控件制作多媒体播放器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使得应用软件具有支持格式多样、界面美观、占用系统资源少、运行效率高、丰富了应用软件的功能。  相似文献   
40.
煤泥絮团结构对自身沉降有着显著的影响,针对煤泥水处理过程中存在水流剪切造成絮团结构不一,导致沉降效果不佳等问题,探讨机械剪切对不同分子量絮凝剂所形成的絮团结构的影响和絮凝剂结构的影响。通过PIV粒子测速仪对絮团的跟踪拍摄和分光光度计对上清液的测量,研究机械剪切对絮团结构特性、上清液粒度含量分布及透射比的影响,利用旋转黏度计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机械剪切对絮凝剂黏度大小和分子链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剪切强度的改变影响絮团的粒径、有效密度、絮凝剂的黏度和分子链结构。机械强度增大使上清液透射比、絮团大小、有效密度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转速300~400 r/min时,絮团有效密度最大达到673.14 kg/m3,粒径大于0.3 mm含量占比高达96%,上清液透射比达到最大值94.8%,絮团沉降效果最佳。机械剪切强度的提高降低药剂黏度,使得药剂分子链发生断裂,改变了药剂间作用力,降低药剂吸附性能,减小了网捕作用,影响药剂作用效果。在转速200 r/min时,不同分子量絮凝剂的黏度达最大值8.5 m Pa·s,絮凝剂分子链结构表现最为完整。通过改变机械剪切强度,促进煤泥絮团沉降,改善沉降效果,为高效固液分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