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5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0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64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笔者以一个典型的3节点电力系统模型为例,应用AUTO 07分岔分析软件,分析了励磁系统调节器时间常数和放大倍数对系统电压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双、单轴发电机模型所得分岔分析结果虽然有定量上的变化,但都有相同的定性特征,即在到达SNB分岔点以前均先出现Hopf分岔点.而且,励磁系统调节器时间常数的降低和放大倍数的升高,能改善系统电压稳定性.  相似文献   
22.
高春雷 《化肥工业》2011,38(6):58-60
通过对下降管内温度分布、气化炉内反应机理等方面分析,发现下降管损伤的原因主要是冷却水量不足、炉内产生振动、投料负荷过大或投料液位过高、渣口和下降管挂渣等.根据不同的原因,提出了应对措施,从而延长了气化炉的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23.
1悠久的发展历史 17世纪初匈牙利人发明了磨辊.1828年波兰建成了第一座辊式磨粉机的面粉厂.历经一个世纪的发展,粉厂的规模不断扩大,四辊的复式磨粉机逐步完善,20世纪初期已具有较良好的传动、喂料和轧距调节等机构.回顾近百年来,磨粉机的基本结构型式并无大的变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各种新技术的应用,零部件的设计不断更新提高,整机的性能日趋完善.现将国内外近期生产的新型磨粉机,在传动、喂料和轧距调节方面的技术进步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4.
高春雷  马飞 《中氮肥》2006,(4):26-27
新型气化炉是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开发的一种水煤浆气化炉。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投运的新型气化炉为国内第一套工业化示范装置,属于国家“863”项目,于2005年7月21日化工投料成功。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承担了该项目的黑依水系统絮凝沉降和阻垢分散处理工作。由于选择了适宜的水处理剂,从目前使用和运行情况来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5.
磨粉机的先进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磨粉机的先进性体现在设计型式新颖、工艺性能优良等6个方面。国外的名牌磨粉机在磨辊、轧距调节、喂料和传动4个主要部分的设计各不相同。国内生产的磨粉机,可以博采众家之长进行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26.
第五届中国太阳能春交会于2007年3月12日开展,经过主办方5年的全力打造,展会现已经成为太阳能行业的知名品牌展会。一年之计在于春,太阳能行业经过整个冬天的蛰伏,迎来了新的生机。太阳能春交会应时而动,为太阳能企业提供了一个交流、招商、洽谈的平台。太阳能春交会与太阳能秋交会一南一北遥相呼应,无论从参展商数量、展出面积、专业观众数量等几个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成为太阳能行业品牌展会之一。那么,面对这样背景的太阳能行业的品牌盛会,太阳能企业应该如何备战参展呢?首先,提前准备,通力合作。太阳能春交会作为太阳能行业的主流展…  相似文献   
27.
磨粉机径向跳动的技术要求是:磨辊快辊辊体外圆表面对其轴承公共轴线的径向跳动量。它反映磨粉机碾磨机构部分制造的综合精度,直接影响着设备的碾磨工艺效果。磨辊的径向跳动和轴承,是影响磨粉机装配后径向跳动的两项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8.
简述了80年代以来我国小麦清理设备的发展 ,介绍了国内创新研制的几种循环风清理设备 ,并将其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了比对。  相似文献   
29.
水下混凝土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分散性和流动性。利用聚羧酸减水剂配制的水下混凝土,具有工作性能好、强度损失低,抗分散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0.
介绍了一种铅酸蓄电池的三阶动态模型,在数字仿真软件中建立了其仿真模型,然后通过电池的完整充放电过程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并得出了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制约其充放电效率、容量的关键因素,为电池合理使用及状态监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