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8篇
轻工业   1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抗性淀粉体外消化模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消化模拟方法,研究了抗性淀粉在人工胃肠液和大肠液中的消化吸收情况,并用原淀粉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抗性淀粉和原淀粉在生理盐水中均没有被分解,生理盐水对抗性淀粉的消化毫无影响。与对照组原淀粉相比,抗性淀粉在人工胃液(pH3、pH4、pH5)和人工肠液(pH6.8)中变化很小,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对抗性淀粉不起消化作用。抗性淀粉在大肠液中有明显的失重,说明大肠液对抗性淀粉有影响,抗性淀粉能够被大肠中的微生物发酵或部分发酵。从而说明抗性淀粉不能在胃和小肠中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52.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高碘酸钠为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制得双醛淀粉(DAS);然后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为保护胶体和醋酸乙烯酯(VAc)为DAS的接枝单体,再配合其他助剂制得双醛接枝淀粉基木材用胶粘剂。结果表明:当w(DAS中醛基)=20%、m(DAS)∶m(VAc)=1∶2.5、w(PVA)=75%、VAc为25 mL、接枝反应温度为65℃和反应时间为3 h时,胶粘剂的干、湿强度分别为3.0、2.4 MPa。  相似文献   
53.
概述了一种新的热凝胶多糖(curdlan)及其衍生物结构和功能研究现状,探讨了几个研究热点问题,包括其生产过程的强化,凝胶机理,功能性,消化性,在分散介质中的性质变化,硫酸化衍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性等。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必将拓展其功能性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54.
李倩  高群玉  吴磊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6):306-309,334
以三偏磷酸钠(STMP)为交联剂,醋酸酐为酯化剂,对甘薯淀粉进行复合变性,通过一步和二步改性法制备交联酯化改性甘薯淀粉。比较了一步和二步改性法对交联酯化甘薯淀粉性质的影响。一步法指甘薯淀粉交联后调整酯化的条件,省去水洗、中和与干燥操作工序连续进行酯化;二步法为将制备的交联淀粉粉碎干燥后作为酯化变性反应的原淀粉。以峰值粘度和稳定性为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一步法改性的交联酯化甘薯淀粉具有更好的峰值粘度和稳定性;二步法改性的交联酯化甘薯淀粉具有更好的抗凝沉性,溶解度和膨胀度略高于一步法,抗冻融性更好,但与一步法差别不显著。  相似文献   
55.
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高碘酸钠为氧化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双醛淀粉制备的最优工艺条件:高碘酸钠与淀粉物质的量之比1.1:1,反应pH3.0,温度30℃,反应时间2h,淀粉乳浓度8%,得到的双醛淀粉中醛基含量为87.36%。偏光显微镜图片显示,样品醛基含量越高,偏光十字越少;通过红外图谱的表征,发现在波长为1729cm-1处出现明显的吸收峰,说明反应产物中有醛基存在;布拉班德粘度曲线表明,双醛淀粉的起糊温度比原淀粉高,峰值粘度随氧化度的升高而降低;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强峰吸收随着醛基含量的升高而消失,说明淀粉的结晶结构被破坏。  相似文献   
56.
谢钦  高群玉 《食品科学》2012,33(9):72-76
采用一种基于累积光密度(IOD)值的数字图像分析技术的方法,动态定量监测500nm波长处,A型(玉米淀粉)、B型(马铃薯淀粉)、C型(豌豆淀粉)3种淀粉在过量水分含量体系中糊化时的结晶程度的变化情况;建立同一温度点下对应的DGI (IOD法对应的糊化度)和DGD(DSC法对应的糊化度)的直角坐标系,分析不同淀粉的糊化进程;绘制温度-IOD响应差谱图和代表淀粉糊化过程中结晶变化的响应强度的峰形图。结果表明:3种淀粉经历了不同的结晶程度从减弱到完全消失的历程,并且在糊化的不同阶段各有差异,同时糊化进程也差异明显。这种差异主要和淀粉的结构多样性与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57.
采用不同方法制备豌豆抗性淀粉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豌豆淀粉为原料,研究交联、湿热、脱支酶解3种不同方法处理后其抗性淀粉含量及其他性质的变化。实验表明:交联、湿热、脱支酶解处理均能增加豌豆抗性淀粉的含量,且脱支酶解处理>湿热处理>交联处理;交联处理后其溶解度降低,但湿热和酶解均使其溶解度增加,3种处理方式均使豌豆淀粉膨胀度降低;交联和酶解处理使豌豆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糊化焓增加,糊化变得困难,而湿热处理后其糊化峰变为2个;X射线衍射数据表明,交联处理不会改变豌豆淀粉的晶型,湿热处理和脱支酶解后豌豆淀粉的晶型分别由原来的C型变为A型和B型;体外消化模拟实验表明,经交联处理后豌豆淀粉消化性增加,而经湿热和酶解处理后其消化性能均降低。  相似文献   
58.
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在酸醇介质中制备淀粉微晶。对制得的不同水解率的蜡质玉米淀粉微晶进行了颗粒形貌、X射线衍射、DSC热稳定性分析,溶解度和消化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酸醇水解程度的增加,淀粉颗粒形貌逐渐呈片晶状,最终为碎片;淀粉颗粒的无定形区先被水解,结晶区后被水解,进而导致颗粒破裂;晶体形态仍为A型。与原淀粉相比,淀粉微晶的Tp和Tc均增大,糊化温度范围也有很大提高;不同水解率的淀粉微晶的热焓(△H)先减小后增大。淀粉微晶的溶解度随水解率的增加不断增大。酸醇水解蜡质玉米淀粉的水解率越高,其在in vitro模型中的消化产物也就越多,消化速度也越快。对于同一水解率的淀粉微晶,其消化速度随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  相似文献   
59.
不同链淀粉含量玉米微晶淀粉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别以蜡质玉米淀粉、玉米淀粉及高直链玉米淀粉为原料,在酸醇介质中制备不同水解率微晶淀粉,测定不同微晶淀粉水解性能并研究其颗粒形貌、结晶结构、溶解度及消化性。结果表明:淀粉颗粒内部结构致密性依次减弱,支链淀粉含量高的淀粉较易被试剂进攻;经酸醇处理后,三种微晶淀粉均保留原来晶型,颗粒形态没明显变化,没破碎和膨胀出现,但颗粒表面变粗糙;随直链淀粉含量增加,相似条件(水解率和温度)淀粉溶解度逐渐降低;in-vitro消化体系中三种淀粉及其微晶淀粉消化速度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60.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采用湿热交联协同处理,制备高含量抗性淀粉,探究最佳工艺条件并研究了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当交联剂质量分数为10%、pH11.5、水分20%及温度120℃时,制备的抗性淀粉质量分数达72.45%,结合磷质量分数为0.39%。通过31 P NMR检测,RS质量分数为72.45%产物中含有磷酸二淀粉酯(DSMP),而没有发现磷酸单淀粉酯(MSMP)。扫描电镜和偏光显微镜观测结果表明:在高水分下进行交联反应,淀粉颗粒易受水汽和热能的影响而部分糊化,表面发生部分破裂,从而影响淀粉的抗酶解性。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甘薯抗性淀粉的晶型仍为C型,但相对结晶度有稍许变化。糊化温度随水分增加而升高,糊化焓值则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