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94篇
  免费   10542篇
  国内免费   6679篇
电工技术   7820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8469篇
化学工业   13469篇
金属工艺   6299篇
机械仪表   6691篇
建筑科学   7888篇
矿业工程   3373篇
能源动力   2576篇
轻工业   8328篇
水利工程   2699篇
石油天然气   4402篇
武器工业   1185篇
无线电   11175篇
一般工业技术   9644篇
冶金工业   4174篇
原子能技术   1656篇
自动化技术   14465篇
  2024年   341篇
  2023年   1687篇
  2022年   3452篇
  2021年   4727篇
  2020年   3535篇
  2019年   2686篇
  2018年   2833篇
  2017年   3277篇
  2016年   2868篇
  2015年   4460篇
  2014年   5450篇
  2013年   6661篇
  2012年   7541篇
  2011年   8089篇
  2010年   7362篇
  2009年   7177篇
  2008年   7111篇
  2007年   6681篇
  2006年   5960篇
  2005年   4870篇
  2004年   3361篇
  2003年   2353篇
  2002年   2140篇
  2001年   1973篇
  2000年   1620篇
  1999年   1198篇
  1998年   845篇
  1997年   696篇
  1996年   652篇
  1995年   598篇
  1994年   475篇
  1993年   371篇
  1992年   261篇
  1991年   234篇
  1990年   163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18篇
  1976年   4篇
  1967年   3篇
  1959年   11篇
  1951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2 毫秒
991.
烯肟菌酯(试验代号SYP-Z071),化学名称3-甲氧基-2-[2-((((1-甲基-3-(4-氯苯基)-2-丙烯基叉)氨基)氧)-甲基)苯基]丙烯酸甲酯,隶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烯肟菌酯杀菌谱广、活性高、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与环境生物有良好的相容性、且与苯基酰胺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由鞭毛菌、结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酯对黄瓜霜霉病的盆栽杀菌活性(EC90值)为11.192μg/ml;1998~2002年在全国各地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一致表明,烯肟菌酯在100~200μg/ml的处理剂量下,施药2~3次,对黄瓜霜霉病有非常优异的防治效果,防效优于甲霜灵、霜霉威、苯氧菌酯,与安克、安克@锰锌及嘧菌酯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合成了锌酞菁、紫精与二茂铁经共价键相连接的两亲性新的三元化合物,测定了它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和瞬态吸收及其衰减,并与二元化合物锌酞菁-紫精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DMF和表面活性剂溶液中三元化合物都发生了有效的分子内光致电子转移反应,给出了稳定的电荷转移离子对,其寿命长达100μs以上,表明存在着一个两步电子转移过程,用LB膜技术成功地组装了三元化合物的分子,并检测到明显的光电效应。  相似文献   
993.
制备了不同配方的聚丙烯腈纤维增强腻子,参照相应的标准对腻子的抗裂、抗冲击和抗渗性能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腻子的上述性能。纤维在腻子中的临界长度为2mm。此外,纤维增强腻子展现出了更好的施工性能。KNP192聚丙烯腈纤维的最佳添加量为腻子粉质量的0.3%~0.4%。  相似文献   
994.
高温煤气铁系脱硫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高温煤气脱硫净化是目前先进洁净煤利用技术之一 ,但是以前高温煤气脱硫剂在多次硫化再生循环过程中出现粉化 ,妨碍脱硫剂进一步使用 .本研究选择钢厂赤泥作为脱硫剂原料 ,添加不同活性组分和防粉化结构助剂 ,制备了氧化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 .经过 1 0次硫化 /再生循环实验 .结果表明 :1 0次循环累计 1 96.98% ,再生后脱硫活性不发生变化 ,具有较高和较稳定的脱硫活性 .再生后脱硫剂的机械强度高于新鲜样品 ,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出现粉化现象 ,这为氧化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工业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相似文献   
995.
竹材丙酮法木质素高效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利用丙酮提取竹材中的木质素,丙酮通过蒸馏回收后,可以反复利用;而通过蒸馏,得到的高纯度的木质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整个过程形成一个封闭循环系统,基本上无三废排放;研究结果表明:当丙酮浓度为80%,液固比为10∶1,在最高反应温度160℃下保温3h,降解木质素的效果最佳;为解决制浆造纸行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提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6.
碱尘暴是一种特殊的尘暴类型,在全球范围内有着不同程度的分布.本文利用SEM-EDX和ICP对吉林西部两个采样点的碱尘气溶胶进行分析,获得了碱尘气溶胶样品的矿物组成和常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样品矿物成份主要是石英(54.9%)和长石(28.3%),其次为碳酸盐(4.4%)和氯盐(2.7%)碱尘的金属元素以Ca,Na为主,含量排序为Ca,Na,Al,Fe,K,Mg,Ti;吉林西部碱尘气溶胶与普通沙尘气溶胶在矿物组成和元素分布上均有明显差别.大布苏湖碱尘矿物来源于湖盆阶地碎屑沉积物、粉砂粘土碎屑沉积物、湖盆边缘季节性结晶盐.Na元素主要来源于钠长石和食盐;Ca元素来源主要是钙长石、方解石和白云石.  相似文献   
997.
中空纤维超滤膜去除乳酸钙中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酵法联合生产乳酸-乳酸钙工艺中,分离出的乳酸钙产品含有蛋白质、还原糖、重金属等杂质,影响产品的品质。本实验研究了中空纤维膜对乳酸钙中蛋白质的去除,并分析了压差、温度、浓度及pH值等因素的影响。得到了较好的工艺操作条件为Δp=0.05MPa,Δ=30g/L,30°C,pH=4。进一步提出用多步超滤能提高蛋白质的去除率15%~27%。  相似文献   
998.
史清洪  杨婕  苏亮  孙彦 《化工学报》2007,58(5):1271-1276
高效置换剂的设计与合成一直是置换色谱发展的重要方向。采用固相合成方法合成了新型树枝状聚电解质置换剂Phe-D和Leu-D,并与置换剂BAEE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置换剂的动态亲和性随着lgΔ值增大而降低。在lgΔ<0.845时,BAEE具有最高的动态亲和力;而随着lgΔ进一步升高,Phe-D展现出最强的动态亲和力,这种趋势一直维持至lgΔ值达到3.08。蛋白质的静态置换实验表明,新型置换剂对蛋白质具有更高的置换百分率。这种高置换率主要源于置换剂中伯胺基团数量的增加;同时,Phe-D分子中苯基的引入使模型蛋白的置换百分率提高了70%,展示了苯基对蛋白质置换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不仅要实施“引进来”的发展战略,更要着手“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在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为了保护我国境外资本在东道国的安全和利益,必须有一套健全的境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而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基本上是处于一种制度供给稀缺的状态,因此,我国有必要在对比分析他国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借鉴他国的先进制度经验,建立、健全我国的境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以为我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提供坚固的“法制防火墙”。  相似文献   
1000.
The monomer 5,5‐dimethyl‐3‐(3′‐triethoxysilylpropyl)hydantoin and its hydrolysis product polymer poly[3‐(5,5‐dimethylhydantoinylpropyl)hydroxysiloxane] were employed to functionalize the surfaces of silica gel particles in order to produce an adhered film that becomes biocidal upon chlorination with dilute sodium hypochlorite bleach. The biocidal efficacy of the functionalized silica gel was demonstrated in a cartridge filter experiment against the bacterial pathogens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Complete 6 log inactivations of the two bacterial species were observed within 30 s of contact. Moreover, upon loss of biocidal activity due to depletion of bound chlorine, the coated silica gel particles could be recharged by further exposure to dilute bleach. Potential uses of the biocidal silica gel include disinfection and odor control in water treatment facilities and recirculating baths. © 2006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101: 3448–3454, 2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