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79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6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2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高温热解的方法制备出在活性炭中掺杂N元素的催化剂载体,并用原位还原法将过渡金属Ir负载到催化剂载体上,然后经过氧化处理制备出金属颗粒较小且分散均匀的N掺杂活性炭负载型Ir催化剂(Ir-N@C)。Ir-N@C多相催化剂在以乙醇与正戊醇制备直链醇(正庚醇)的应用中表现出一定的活性和较高的选择性。通过对催化剂的制备与反应条件的优化,交叉缩合产物直链醇(正庚醇)与支链醇(2-乙基-戊醇)的比例可以达到6.0∶1.0,乙醇的单程转化率达到45.9%。Ir-N@C催化剂在循环实验中活性没有明显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及循环使用性。  相似文献   
2.
侯珏  李春虎 《化工进展》2020,39(7):2648-2655
丙烯醇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中间体和化学原料。近年来,以甘油为原料直接制备丙烯醇的研究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本文参考了最近十年来发表的文献,详细介绍了均相甲酸诱导的甘油脱氧脱水反应、催化剂作用下的甘油脱氧脱水反应、液固相甘油氢解反应和气固相甘油氢转移反应等过程制备丙烯醇的相关工艺、反应机理和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并对比了上述工艺的优缺点。其中,均相甲酸诱导的甘油脱氧脱水工艺比较成熟,已经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和应用,但是甲酸的消耗量大,整个过程的原子经济性很差。 甘油脱氧脱水反应和液固相甘油氢解反应不仅需要采用价格昂贵的铼基催化剂,而且丙烯醇的选择性较低。 铁基催化剂作用下的气固相甘油氢转移反应制备丙烯醇,由于催化剂的价格低廉、制备工艺简单、产品分离容易等优势而备受关注,是最近五年的研究热点。在文献基础上,认为今后研究应该重点关注催化剂的酸碱性、氢转移能力及其与速率控制步骤的匹配,并有针对性地对催化剂进行优化和改进。  相似文献   
3.
采用淀粉-碘化镉显色法测定复合型助滤剂中的PAM在不同变质程度、不同灰分(岩相)煤样表面的吸附量,同时测定了相应试点颗粒表面的ξ-电位,通过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得到PAM在煤表面的吸附规律:在PAM用量相同的条件下,复合型助滤剂中的PAM与水溶液中的PAM在不同煤表面的吸附量相同,不受复合型助滤剂中其他成分的影响;PAM在煤表面的吸附是非化学吸附,这种吸附没有选择性;吸附PAM之后,煤表面的ξ-电位没有明显的变化,PAM的助滤作用是通过“桥联”形成絮团提高滤饼透气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工业硝酸铈Ce(NO3)36H2O为原料进行热解制取脱硫活性组分CeO2,然后利用干混法制备CeO2高温煤气脱硫剂。通过BET、XRD、强度仪等测试手段,对脱硫剂的孔容、比表面积、晶型以及机械强度等进行了表征;同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不同焙烧温度、不同造孔剂含量以及不同黏结剂对脱硫剂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800 ℃的范围内,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比表面积迅速增大,孔容也大幅度上升,机械强度也呈现增加的趋势,并且脱硫效率也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造孔剂含量的增高,脱硫效率也有增高的趋势,但机械强度有所降低。选用膨润土作为黏结剂更有利于氧化铈脱硫剂的脱硫过程。故合适的焙烧温度、适量造孔剂的加入及选用合适的黏土都可以改善氧化铈脱硫剂的脱硫活性。  相似文献   
5.
在低碳硫比的条件下(H2S体积分数3.0%,CO2体积分数5.0%),考察了温度与胺液体积分数对吸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40℃、胺液体积分数35%~45%为最佳反应条件。对比了MDEA与TBEE对模拟天然气中H2S和CO2的脱除性和选择性,并研究了MDEA与TBEE复配形成的混合溶液对酸气的吸收情况,实验结果显示,TBEE的选择性大于MDEA的选择性,且TBEE对CO2和H2S的吸收效果明显优于MDEA,随着空间位阻胺TBEE在溶液中所占比例的增加,选择性和碳硫容逐渐增加。复合溶液能耗低于MDEA溶液。  相似文献   
6.
薛俊东  李春虎 《水泥》2010,(11):28-30
<正>我公司承建的阿尔巴尼亚ANTEA项目是希腊TITAN公司的一条3 300t/d生产线。其所用燃料是石油焦,点火用天然气来引燃重油,再用重油加热到一定温度来点燃石油焦。2010年1月17日点火后,经过两个多月的生产调试,顺利完成各项测试。  相似文献   
7.
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了固体超强酸S2O2-8/ZrO2 AC催化剂,以二苯并噻吩(DBT)的正十二烷溶液为含硫化合物模拟油(硫质量分数为400 μg/g),H2O2为氧化剂,考察催化剂的催化氧化脱硫性能,采用BET、XRD、FT IR和NH3 TPD分析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所制备的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化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和乳化剂Span60用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活性组分ZrO2负载量(质量分数)为10%,焙烧温度为650℃,所制备的S2O2-8/ZrO2 AC催化剂的催化氧化脱硫活性最高;其氧化20 mL模拟油的最佳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0 min、氧化剂/硫摩尔比5、乳化剂Span60用量01g,催化剂用量以每1 mL模拟油添加004 g计。在此条件下,DBT基本全部转化为相应的砜,采用N,N 二甲基甲酰胺(DMF)萃取,DMF/汽油体积比为1/4时,模拟油的脱硫率可以达到976%,回收率为925%,并且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混合法制备的高温煤气脱硫剂在放大的工厂侧流装置上于高温、高压固定床反应器、强还原性的真实煤气中进行了16次循环、1200h的脱硫 再生测试.结果表明,该脱硫剂具有良好的抗磨损性、稳定的反应性能和较高硫容(累计硫容300.49%);饱和后的脱硫剂可用含1%~3%O2的水蒸汽完全再生.取得的结果为优化新型脱硫剂以适用于更大规模的示范项目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施氏假单胞菌UP-1降解二苯并噻吩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施氏假单胞菌(UP-1)降解二苯并噻吩(DBT)的过程进行了宏观动力学研究,以Michaelis-Menten方程为基础确定了UP-1降解DBT的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动力学参数vmax=84.75 mg/(l·h), Km=759.59 mg/l。通过相关指数R2和F值检验,该动力学模型高度显著,两个重要参数取值可信。在考察的底物浓度范围内菌株UP-1降解DBT过程不存在底物抑制作用,但存在产物抑制作用。求得的UP-1休止细胞降解DBT的最大降解速率为88.5 mmol/(kg DC·h),其降解脱硫能力优异。  相似文献   
10.
汽柴油氧化-萃取脱硫技术中萃取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汽柴油氧化一萃取脱硫原理及常用萃取剂。重点介绍了萃取工艺条件对汽柴油氧化一萃取脱硫效果的影响,其中包括采用的催化氧化体系、萃取温度、萃取剂的筛选、剂油比及萃取时间等。萃取工艺条件中萃取剂的选择是萃取脱硫过程的关键,选择的萃取剂必须与催化氧化体系匹配;萃取温度通常为室温,剂油比1:1,在较佳的萃取脱硫工艺条件下,可有效降低汽柴油硫含量,达到深度脱硫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