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14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49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81.
描述了安塞油田王窑区特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在对25块岩心作了渗透率与有效压力实验的基 础上,分别对渗透率对有效压力的敏感性,渗透率的滞后和渗透率的大小与有效压力的敏感性关系进行了 研究。研究认为,存在层理缝或微裂缝时,渗透率在低有效压力下变化特别明显,岩心在净围压的重复变 化过程中均具有一定的塑性;对储层进行评价时,应考虑有效压力和气体滑脱效应的影响;注水开发时,应 考虑微裂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2.
醇诱导盐沉析技术对高温高盐油藏的调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某油田埋深为4880m,根据其油藏流体高矿化度的特性,采用醇诱导盐沉析技术,对该油田高温高盐油藏水驱油剖面进行了调剖实验,以扩大波及系数,提高原油采收率。依据盐沉析量和单位结晶量两个参数对注入体系进行筛选,同时采用扫描电镜,粒度分析仪和三维物理模拟实验对最优体系的结晶颗粒微观结构、粒度分布、压力分布和提高采收率情况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NaCl和KCl作为主剂时,诱导剂和主剂体积比相同的条件下,按诱导剂的诱导能力其排序为醇-A>醇-C>酸-2>酸-1>胺-X。在诱导剂的作用下,小晶体连续堆积的盐颗粒能在溶液中析出,其平均粒径为63.645μm。对于纵向非均质油藏,醇诱导后的盐结晶颗粒能使油流动阻力增大,压力上升,流动转向。在平面上,后续水从主流线流向两侧的剩余油区,驱替剩余油,提高平面波及系数。在纵向上,后续水从高渗层转向低渗透层,提高纵向波及系数。实验数据显示:注入0.5PV诱导剂后,后续盐水驱替量为1.5PV,采收率提高到62.8%,比水驱采收率提高了27%。  相似文献   
183.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断据包络分析法)原理,对广安须家河组气藏广安2 区块的单井产量进行了评价。利用断据包络分析法模型对气井进行横向比较,预测了各个气井静储量、动储量和产量的潜力,并分析了断据包络分析法有效性和实际气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断据包络分析法有效井基本上都是高产井,静储量潜力比较大的井多是中产井,动储量潜力比较大的井多是低产井,产量潜力大的井在动静储量方面均有潜力。据广安气田须六段气井的产能状况分析,多数气井经过加砂压裂后均获得较高的天然气产能。  相似文献   
184.
非均质复合气藏试井模型及压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苏里格气藏非均质性严重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既考虑表皮效应、井筒存储效应的影响,又考虑气藏地层特性及地层厚度变化的适合其气藏特征的三区不等厚横向非均质复合气藏试井解释模型,求出了无限大和封闭边界两种典型外边界条件下的气藏拟压力解,并绘制了井底压降典型曲线,就各参数对典型曲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利用此模型对气井实际试井资料进行了解释,解释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85.
气井产能的影响参数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影响气井产能的因素多种多样,为了具体描述各因素对产能的影响,以长庆气田为例,利用气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从地层系数、产水、非达西流系数、地层压力、表皮系数等几个方面定量分析了各因素对不同储层条件下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地层系数是影响气井产能的主要因素;边界和地层非均质对气井产能影响很大;对于产水气井,应严格按照控水采气技术政策合理开采,避免水淹;随着非达西流系数的增大,气井产能不断降低;在气井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合理利用地层能量;当表皮系数由0增加到6时,其无阻流量为不受污染时的60%~70%。因此,防止储层污染、对储层进行有效改造、合理利用地层能量是获得气井高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6.
新立油田低渗透裂缝性储层形成原因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描述了新立油田扶杨油层裂缝发育的特征和规律。通过从沉积相类型、储层岩石学特征、主要成岩作用、区域构造背景、新构造演化的角度来分析该区低渗透裂缝性砂岩储层形成的原因,认为沉积、成岩作用是形成低渗透储层的原因;钙质胶结为主的砂岩是裂缝形成的岩性基础;在区域构造背景以及该区特定构造演化的作用下,最终导致了新立油田扶杨油层呈现低渗透裂缝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