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71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24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1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提出一种预置反馈的方法,推导出汽轮机调速控制系统的端口受控哈密顿系统(PCH system)模型,进而根据PCH系统的自适应L2增益干扰抑制方法,设计汽轮机调速系统的控制规律。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方法能有效抑制干扰,可以在大干扰条件下提高系统暂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72.
采用预置反馈方法,首先推导了TCSC与STATCOM的PCH(端口受控哈密顿)模型,接着基于受控哈密顿(Hamiltonian)系统理论,采用自适应L2增益控制设计方法分别设计了单机电力系统中相应的自适应L2增益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与传统PID控制器以及不同的干扰抑制比相比较,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3.
搭建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参与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功率分配的框架,并建立其优化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电动汽车参与AGC功率分配的成本一致性算法。智能体间采用虚拟一致性变量作为一致性交互计算信息,同时以真实一致性变量确定电动汽车的AGC功率,提高算法的应用灵活性。某电网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成本一致性算法可以减少电网调节成本,提高区域电网的控制性能标准,且能有效实现电动汽车参与电网AGC功率分配的自律调频。  相似文献   
74.
在最小生成树的基础上提出了粒子群引导的最小生成树算法,并结合粒子间互学习,优秀粒子自学习,优胜劣汰机制和Multi-agent系统的特点,构成了一种新的配电网重构算法。该方法加强了信息在环境中的传递,有效地解决了一般最小生成树的盲目性,边值的难以确定性和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仿生学意义的不明确性等缺点。在Multi-agent系统中,粒子通过竞争与合作,提高了粒子间的相互交流,加快了粒子向全局最优点靠拢。对粒子进行互学习和自学习操作,使算法的收敛速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对PG&E69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提  相似文献   
75.
提出了一种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和DAG(Directed Acyclic Graph)支持向量机的电能质量扰动检测和识别方法.将扰动信号通过Blackman窗短时傅里叶变换,得出时域最大幅值向量,然后把它作为特征向量输入到DAG支持向量机来实现电能质量扰动类型的识别.其中,时域最大幅值向量不仅能反映各种扰动的特征,还能显示电压突升、电压暂降、电压中断和暂态振荡等扰动的发生时刻和持续时间.仿真测试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各种电能质量扰动,而且识别正确率高,训练时间短,实时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6.
在最小生成树的基础上提出了粒子群引导的最小生成树算法,并结合粒子间互学习,优秀粒子自学习,优胜劣汰机制和Multi-agent系统的特点,构成了一种新的配电网重构算法.该方法加强了信息在环境中的传递,有效地解决了一般最小生成树的盲目性,边值的难以确定性和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仿生学意义的不明确性等缺,点.在Multi-agent系统中,粒子通过竞争与合作,提高了粒子间的相互交流,加快了粒子向全局最优点靠拢.对粒子进行互学习和自学习操作,使算法的收敛速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对PG&E69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具有计算速度快,收敛性好,求解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77.
基于已有的多Agent系统及特性,设计了一个电网广域后备保护的分区分层结构系统及其各层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各层模型的功能及其协同关系。该模型利用电网广域信息实现各保护装置之间动作的配合协调,以提高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和电网的安全稳定性。并介绍了电网广域后备保护各Agent的决策过程,此过程能实现缩短整定延时、快速跳闸切除故障、加速后备保护。  相似文献   
78.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原理及电池安全性相关理论。基于对锂离子电池单体的滥用试验结果,分析比较了软包锂离子电池和壳装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为电力系统背景下的研究、设计和运行人员描述了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考量并阐述了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79.
针对8.8 m支架超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强烈而顶板活动规律不明的问题,以神东上湾煤矿124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矿压大数据分析手段研究了8.8 m支架超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采用微震监测、顶板深基点位移监测、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综合手段研究了工作面覆岩运移破断结构特征,并通过分析二者的时空关系,研究了覆岩破断对工作面矿压显现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2401超大采高工作面具有周期来压步距短、来压持续时间长、动载矿压强烈、来压急增阻、非来压恒阻或缓增阻等浅埋采场矿压显现的典型特征,工作面矿压显现与埋藏深度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在埋深180 m以浅,工作面存在大小周期来压的现象.工作面上覆岩层存在高位主控岩层和低位主控岩层(基本顶)2个主控岩层,高位主控岩层以下、直接顶以上顶板运动受低位主控岩层控制,呈整体性切落破断运动特征,在垂直方向形成"切落体"结构形式;切落破断后的块体依靠破断面之间的挤压力和滑动摩擦力作用,处于缓慢的滑落下沉状态,在水平方向形成"挤压平衡拱"结构,进而提出了8.8 m支架超大采高工作面"切落体+挤压平衡拱"结构模型.论文分析了"切落体+挤压平衡拱"结构的特征及形成条件,得出了8.8 m支架超大采高工作面近、远场顶板结构失稳与采场大小周期来压的内在联系及作用机制,给出了维持采场顶板稳定所需的支架工作阻力.  相似文献   
80.
通过试验的方法研究制冷剂在系统中的分布规律,提出测试原理及方法。测试数据显示,热泵在稳态运行下,制冷剂主要分布在两器中,在制热工况下,气液分离器中贮存约13%的气态制冷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