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6篇
金属工艺   33篇
机械仪表   19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矿业工程   24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8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篇
冶金工业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1.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主坝和库岸周边采用沥青混凝土面板防渗,库盆底部采用粘土铺盖防渗,接头部位形式复杂,施工难度较大。因此,工程接头部位的施工采用了国内的柔性滑动止水材料和特殊的止水结构形式。在施工中遇到了柔性滑动材料的粘结和楔形体填充材料等问题并得以解决。相信,这对以后类似工程会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2.
介绍了邢钢线材厂二车间采用减定径机组进行φ5.5mm线材轧制攻关过程,通过对导卫系统、集卷系统、孔型系统等的改造,有效地减少了减定径机组堆钢、集线挂卷等工艺事故,使φ5.5mm线材尺寸精度、性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3.
目前渗碳纳米贝氏体轴承钢表层高碳成分组织与性能的演变规律还不是很清楚.设计一种高碳钢模拟G23Cr2Ni2Si1Mo纳米贝氏体渗碳轴承钢表层高碳成分,利用SEM、TEM、硬度和冲击等研究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随相变时间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试样在200℃贝氏体等温相变需要总时间为48 h.随着等温时间从0h延长到48 h,组织中的马氏体含量逐渐降低、贝氏体铁素体含量逐渐升高、残余奥氏体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等温12 h时含量最高38.5%.等温48h后,组织中贝氏体板条平均厚度为48 nm.随等温时间的延长,试验钢的硬度先降低后升高,在等温12 h有最小值58.1 HRC;冲击韧性值逐渐增大,在等温48h达到最大值96.0 J/cm2;抗压强度逐渐降低,断裂应变逐渐增大.该研究结果更清晰地展示了纳米贝氏体渗碳轴承钢表层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规律,为其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4.
泊江海子矿是鄂尔多斯地区首个大埋深矿井,该地区浅部巷道锚杆支护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场需要。由于没有类比矿井资料,在支护方式的选择和支护参数的设计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基于这种现状,有必要对泊江海矿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进行研究,保证巷道围岩稳定,实现安全生产。本文通过工程实践的研究方法,比较了不同支护参数对煤巷锚杆支护效果的影响,从而对我矿煤巷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5.
通过拉伸变形和冲击磨粒磨损试验,结合X射线衍射、SEM、TEM、热图、电子探针和Mossbauer谱等分析手段以及经验价电子理论和热力学计算,研究了(4~13)Mn-1C和6Mn-(1~3)Cr-1C钢的耐磨性、合金元素与碳在基体中的分布、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和加工硬化机制。结果表明,在低冲击功下以6Mn-2.5Cr钢耐磨性最佳。随着冲击功的增大,介稳奥氏体锰钢的耐磨性降低,而高锰钢的增强。低温时效可提高介稳奥氏体锰钢在较高冲击功下的耐磨性。碳与合金元素原子在水韧处理状态奥氏体锰钢中以C-Me形式,在低温时效状态者中以-C-Me-C-Me-形式呈短程有序偏聚分布,并存在着合金元素原子优先处于碳的第一近邻倾向。在磨损和变形过程中,水韧处理状态介稳奥氏体锰钢诱发得到无碳马氏体和合金马氏体,无碳马氏体首先形成,合金马氏体在变形量较大的条件下产生。时效处理状态介稳奥氏体锰钢只诱发得到无碳马氏体。马氏体相变受固相奥氏体中原子间共用电子对数目控制,其值越大相变阻力越大。热力学计算表明,对于介稳奥氏体锰钢,KPC模型与实际最接近,规则溶液模型次之,LFG模型相差最大。 介稳奥氏体锰钢的加工硬化机制是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和剩余奥氏作的动态应变时效。其耐磨机制是磨面高度加工硬化、诱发相变提高了基体的抗疲劳性能,以  相似文献   
116.
选取三种热力学模型(规则溶液,LFG,KRC模型)计算了Fe-Mn-Cr高碳四元合金的马氏体相变驱动力和Ms温度。KRC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最为接近,LFG模型计算结果和实测值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17.
118.
本文利用解析方法研究了大尺寸及高频夹心式压电超声换能器的耦合振动。通过引入各部分的振动耦合系数及等效弹性系数,推出了换能器的基模耦合振动频率方程。与数值方法相比,由于计算公式具有简单的解析表达形式,因此无需电子计算机就可迅速得出结果。实验表明,本文理论得 出的夹心式换能器的共振频率比一维理论得出的结果更加接近于实际测量值。  相似文献   
119.
优化爆破参数提高块煤产出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福成 《煤炭科学技术》1999,27(2):31-32,35
当前煤炭市场疲软,然而块煤却供不应求,应从爆破机理入手,优化爆破参数,提高块煤的产出率,增加矿井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0.
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并通过磨蚀和拉伸试验研究了CrMnN(WC)涂层的显微组织、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其显微组织为初晶微组织为初晶奥氏体和共晶体,其共晶体主要为奥氏体的C或B的体例物;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为436.76MPa,涂层的磨蚀失重率为11.19mg/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