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电工技术   11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51篇
建筑科学   17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无岩心钻进与取心钻进方法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提高纯钻时间利用率,从而大幅度提高台效;提钻次数少,有利于孔壁稳定;有利于快速通过复杂地层;能缩短施工周期,降低钻探费用;能减轻工人体力劳动强度等。国外,对无岩心钻进十分重视,应用比较广泛,其中又以无岩心钻进配合气举反循环收集岩屑的方法已成为一种很重要的钻进方法。在我国,无岩心钻进还未得到广泛采用。但在某些老矿区地质情况已基本掌握的情况下,在那些根本不含勘探矿种的地层进行无岩心钻进完全是可行的。因此,应该重视无岩心钻进技术的研究。几年来,我们对φ66口径的无岩心钻进进行了一些研制工作,并在某矿区6级以内的红砂砾岩中(其间夹有7级)进行了2000多米的生产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72.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mbrane structures and the air influence factors, this paper presented a method to simulate the air aerodynamic force effects including the added air mass, the acoustic radiation damping and the pneumatic stiffness. The infinite air was modeled using the acoustic fluid element of commercial FE software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embrane roof models were coupled with fluid model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FE computation and those obtained by the vibration experiment for a cable-membrane verified the validity of the method. Furthermore, applying the method to a flat membrane roof structure and using its wind tunnel test results, the analysis of nonlinear wind-induced dynamic responses for such geometrically nonlinear roofs, including the roof-air coupled model was perform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ir has large influence on vibrating membrane roofs according to results of comparing the nodal time-history displacements, accelerations and stress of the two different cases. Meantime, numerical studies show that the method developed can successfully solve the nonlinear wind-induced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membrane roof with aerodynamic effects.  相似文献   
73.
微机械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系统结构的日趋复杂,促进了微机电系统中微装配技术的日益蓬勃发展.因此对微装配和微操作的研究日益引起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详细地综述了近年来微装配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关键技术,包括微装配机理、显微视觉技术、微夹持器、微驱动技术等,最后对微装配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4.
高精度伺服转台通常要求能够在极低的速度下实现位置的实时跟踪,所以,对转台的速度控制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介绍了一种用于高精度伺服转台的速度控制系统.在结合电机的物理参数及其数学模型进行详细分析后,在使用PID控制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按照最佳二阶模型进行开环设计的速度控制方案.给出了理论设计值和实际测得的模拟速度环幅频和相频曲线.并由此得到系统的谐振频率约为118 Hz,闭环带宽约为230 Hz,伺服转台最低速度可以达到1.06"/s,即14 d/r.由于系统的速度控制指标为1 d/r,因此该模拟速度环达到并且优于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75.
用于显微测量的自动调焦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显微系统的自动调焦是实现高精度测量的重要技术。采用偏心光束法,以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激光束与主光路光轴偏心入射到显微系统中,离焦引起反射光位置改变而获得离焦信息,用二象限硅光电池接收,光电信号经差分放大、微机处理、功放后,驱动直流电机拖动微动工作台进行离焦量补偿,从而实现显微系统的自动调焦。实验结果表明:在离焦1000μm 范围内,达到±0.1μm 精度。  相似文献   
76.
基于体硅工艺的静电致动微夹持器制作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体硅工艺的大尺寸、大深宽比梳状静电致动微夹持器的制作工艺。对微夹持器制作中的关键工艺进行分析,重点分析ICP蚀刻工艺的蚀刻时间对结构的影响,总结导致器件失效的原因,探讨了减少失效的方法。加工过程中采用分步加工的办法控制蚀刻时间,成功的释放了宽6μm,厚60μm,等效长度达5470μm的悬臂梁型微夹持臂。研制出一种良好性能的具有S形柔性结构夹持臂的梳状静电致动微夹持器。  相似文献   
77.
微夹持技术是微器件装配的关键技术之一。采用柔性铰链机构设计了三自由度微夹持操作平台,并进行了有限元仿真模拟分析;利用形状记忆合金原理进行设计并研制了环状微夹钳,通过形状训练达到了双程形状记忆效应,并建立了微夹持力计算模型;对微夹持系统的运动精度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沿X,Y,Z方向的位移分辨率达0.01μm,微夹持钳最大张开量达0.2mm,基本满足了系统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78.
本文介绍了调制式激光偏振仪的原理,精度分析及其特点。采用He-Ne激光器作为光源,在塞纳蒙补偿器(Senarmont Compensetor)系统中加入一个KDP电光调制器,在KDP晶体上加交变调制电压,使偏振场中得到交变的延迟量,提高了判断消光场的灵敏度和精确度,从而提高了仪器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79.
采用多波长干涉光强比对法实时测量近场光存储头盘间距,其分辨率小于1nm.该方法通过改变柔性折臂的加载力,预先标定光强与近场间距的关系曲线,然后采集工作过程中测量点的干涉光强与关系曲线比对,获得头盘间距值.该方法需考虑近场光学飞行头表面相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利用TBA法检测了过渡金属配合物[Cu(Ⅱ)MeH(Me)2(en)2]^2+、[Cu(phen)2]2+、[Fe(EDTA)]^2-、[Ni(Ⅱ)MeH(Me)2(en)2]^2+在H2O2存在下产生活氧的能力,结果表明前三种配合物产生活性氧能力较强,后一种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