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8篇
电工技术   84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16篇
金属工艺   37篇
机械仪表   16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3篇
水利工程   16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冶金工业   1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螺杆制冷压缩机制冷量调节与节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螺杆制压缩机制冷量调节机理的基础上,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调节方法,着重从工作原理、节能的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2.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船板用钢进行模拟试验,采集温度-膨胀量曲线,并结合金相法、硬度法绘制出试验材料的CCT曲线。分析CCT图和试验钢显微组织照片,得出不同冷却速度下该钢的组织转变情况。随着冷却速度的逐渐增大,试验钢的组织由多边形铁素体、准多边形铁素体逐步向粒状贝氏体、贝氏体铁素体的转变,同时显微硬度也随冷速的升高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3.
李红斌  于恩林 《钢铁》2016,51(9):63-69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变形温度(550、600、650、700 ℃)和不同变形速率(0.001、0.01、0.1、1、10 s-1)对热轧态中碳钢温变形过程中变形行为的影响,并结合热加工图探明了在细小晶粒铁素体基体上形成均匀分布细小渗碳体颗粒复相组织的最佳工艺窗口。结果表明,温变形过程中,会发生铁素体再结晶以及渗碳体片层动态球化行为,其微观组织演变对流变应力影响较大;根据绘制的热加工图,温变形的适宜温度区间为630~700 ℃,速率区间为0.30~10和0.001~0.007 s-1,在该工艺区间变形,初始组织转变为细小均匀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细小粒状渗碳体的复相组织。  相似文献   
44.
一种新型传感结构的光学直流电流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比较了多种直流大电流测量方法,指出直流测量设备高压侧无源化是未来高压测量设备的发展趋势。针对传统块状玻璃型电流传感器传感头加工难度大、直流解调算法难以精确解调出法拉第旋转角的缺点,采用一种基于双光源双输出条形传感头的新型无源式直流电流传感器。这种结构降低了传感头制作及加工难度,在双通道光路、电路不对称的情况下,能够将与被测电流成正比的直流信号从直流本底光强信号精确解调出来。试验结果表明,在300 ~3 000 A范围内,测量准确度优于0.5%,在光功率波动达25.2%、双光路光功率不对称度为34.2%的情况下,双光源双输出传感器相对误差变化范围为-0.4% ~ +0.42%,远高于相同测试条件下单光源双输出传感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45.
在高压环境下测量直流大电流是我国高压直流输电蓬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课题。将常规的传感元件与光纤通信技术结合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高压直流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文首先介绍了有源式光纤直流电流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详细介绍了样机的研制过程:选择性能稳定的锰铜分流器作为传感元件;利用光供电技术对高压侧电路进行供电;为了提高光源的寿命和可靠性,设计了基于MSP430F149的高压侧低功耗电路及基于TMS320F2812的低压侧解调电路。对样机的试验结果表明,在300-3000A范围内,系统的准确度优于0.2%,高压侧功耗小于46mW,阶跃响应上升时间为460μs,超调小于10%。  相似文献   
46.
C^*Core芯片SCI串口波特率容限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现了C*Core国芯芯片中SCI发送与接受方波特率误差导致数据不匹配问题,分析了发送与接受方数据传输丢帧、误帧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总结了SCI容限值与芯片主频及标准波特率之间规律,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并通过C*Core C语言编写程序实现。实验证明,优化后的SCI初始化程序可确保SCI发送与接收方不受波特率设置值、芯片主频大小影响,使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丢帧、不误帧。  相似文献   
47.
本文通过对苏北杨木板皮采用JXM预浸渍系统磨浆机制取漂白化学机械浆,评价其制浆性能,并与盘磨(P-RC APMP)工艺技术制浆性能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索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漂白化学机械浆的新型预浸渍磨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JXM预浸渍磨浆机和P-RC APMP两种磨浆方式中,JXM磨浆加后续盘磨磨浆的制浆方式,制得的纸浆性能与P-RC APMP纸浆性能相近,但总体磨浆能耗可以节约30%以上,节水20%以上。  相似文献   
48.
本文通过对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分析,确定系统控制能力和应用模式,进而提出FPGA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实现内容,对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不同时期产生的转矩脉动加以抑制,实现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顺利运行的标准。  相似文献   
49.
选取苏北地区不同品质的杨木加工剩余物为原料,采用一种我国自主研发出来的新型预浸磨浆系统以及常规的高浓盘磨对比研究不同品质杨木加工剩余物对化学机械法制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杨木加工剩余物的质量对制取化机浆的制浆得率、磨浆能耗、纸浆白度及纸浆的强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相同H2O2用量为7.0%,NaOH用量6.0%条件下,以品质较好的杨木加工剩余物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新型预浸磨浆系统制得化机浆的得率可达85.6%左右,纸浆白度值81%ISO以上,在游离度为300mlCSF条件下,抗张强度可达到33N.m/g以上;以品质较差的杨木加工剩余物为原料,制浆得率为84.2%,纸浆白度为73%左右,抗张强度为29N.m/g。另外,采用双螺杆新型预浸磨浆系统比采用高浓盘磨制浆磨浆电耗上可节省30%左右,制浆得率、纸浆白度及纸浆的强度性能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0.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研究了低碳高强舰船用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及热轧后终冷温度对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连续冷却转变只发生了铁素体、贝氏体相变。试验钢轧后快速冷却至不同终冷温度立即空冷工艺下,室温组织主要为贝氏体和多边形铁素体,且随着终冷温度降低,贝氏体的含量增多。与直接空冷至室温相比,随着终冷温度提高,试样的强度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然而,终冷温度提高到650 ℃时,试样强度却降低。终冷温度为600 ℃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最高,分别为644.28 MPa和为679.71 MPa,-20 ℃的冲击吸收能量最优,为112 J。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