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5篇
电工技术   123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2 毫秒
51.
基于IGSO优化LM网络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今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中存在编码边界区间过于绝对、准确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搜索萤火虫算法(IGSO)优化列文伯格·马夸尔特(Levenberg Maquardt,LM)网络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采用萤火虫个体代表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LM网络的均方误差函数作为萤火虫个体的适应度函数,利用改进萤火虫算法迭代寻优得到LM网络的最优权值和阈值.同时,运用模糊理论对改良三比值法的边界模糊化,将得到的特征气体比值编码作为网络模型的输入,不仅有利于去除冗余信息,并且克服了编码边界区间过于绝对的缺点.然后,建立基于自适应搜索萤火虫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将典型变压器故障数据代入仿真,通过与贝叶斯正则化神经网络模型以及粒子群模型的仿真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准确率达到88.57%.  相似文献   
52.
为减小由于传感器数量不足导致的输电线路等值覆冰厚度计算误差,设计了基于3组力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的新型导线覆冰在线监测装置。该装置集成了微气象、导线温度、分布式多杆塔拉力、图像等多项监测功能。建立了相应的等值覆冰厚度力学计算模型,并将该模型与覆冰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给出了一种导线覆冰密度计算方法。新型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于2013-03在贵州电网220 kV线路洒红Ⅰ回安装运行,2013-03-15—2013-03-18期间,该线路发生轻微覆冰,利用该技术得到等值线路覆冰平均厚度2 mm,而忽略大、小号侧杆塔绝缘子串倾角和导线温度的前期覆冰厚度计算模型得到的覆冰厚度均为0。结果表明该新型输电线路导线覆冰在线监测技术能够全面、准确和灵敏地监测线路的覆冰状况。  相似文献   
53.
基于图像处理的输电线路覆冰厚度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以安装在杆塔上的工业摄像机采集的输电线路覆冰前后的图像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图像灰度化、图像增强、图像分割等处理,通过摄像机标定将图像坐标转换为世界坐标,比较覆冰前后图像的边界轮廓来计算输电线路实际覆冰厚度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操作方便,误差较小,能够实现输电线路导线和绝缘子覆冰厚度的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54.
针对在恶劣温度条件下工作的芯片热控制问题,提出由微泵、微通道、热电模块、智能控制单元、散热片以及液体管道等构成的微通道对流换热设计思想。数值仿真分析了换热微通道结构的速度和压力分布,计算了管道、微通道等部件的阻力损失和换热系统的流动阻力曲线,确定了系统必需的微泵工作性能参数,求解了微泵的最佳工况点。最后,制作了微通道对流换热装置,测得了系统流量和流动阻力,证实了可用经典流体理论来分析该系统的流动阻力。  相似文献   
55.
采用真空熔烧法制备了钴基合金-碳化钨复合纳米材料涂层,利用电子探针测得了界面两侧元素的浓度分布,结合扩散动力学计算出各合金元素的原子扩散系数。分析了元素扩散对复合纳米材料涂层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以及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证实纳米涂层与钢基体在界面处发生原子扩散形成冶金结合,结合强度高达385N/mm2。  相似文献   
56.
镍基-碳化铬复合涂层材料的界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项式曲线拟合浓度函数 ,结合菲克扩散第二定律 ,编制了FORTRAN程序 ,快速准确地计算出了各组元的扩散系数。证实真空熔烧所得镍基合金 碳化铬复合涂层与钢基体之间发生界面扩散 ,形成牢固的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57.
由于高压断路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状态数据庞大,传统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高压断路器故障诊断方法在针对这一问题时存在网络结构复杂、训练过程费时、诊断速率缓慢的缺点。由此,文中提出RST粗糙集结合SOM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方法,通过RST理论对断路器故障数据中的各个属性进行评价并寻找最小属性集,以此消除特征信息中存在的冗余属性,得到约简决策表,并将新形成的故障特征数据作为输入结合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进行高压断路器故障诊断。经过验证,在确保整体准确率能够达到91%的情况下,缩短了训练时间,简化了网络结构,在工程实践应用中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58.
设计了一种变压器电容型套管介质损耗在线监测装置。针对谐波分析法,提出利用IRIG-B码授时实现异地高精度同步采样,并采用EIA-485总线实现监测装置与套管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s,IED)之间通信的介质损耗测量方案。采用内嵌处理器软核NiosⅡ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器件EP1C6Q240I7完成对模数转换采样芯片ADS8505的控制,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28335对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等处理,监测终端将数据信息通过EIA-485总线传送至套管IED。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介质损耗测量的精确度和稳定度都比传统装置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9.
输电线路危险点远程图像监控系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方便输电线路的巡视与状态监测,研发了输电线路危险点远程图像监控系统,实现了对输电线路危险点和周围气象条件的监测。在简述了系统构成和技术特点后给出了监控装置硬件结构、摄像机组合等方面的具体设计,研究并应用了图像压缩技术和ARQ误码重传及多通道并行传输技术。系统运行结果表明:现场监控装置将电力杆塔、线路现场的图像、气象信息采集、压缩、分组后通过GPRS/CDMA无线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运行人员在监控中心就可全面了解线路危险点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60.
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的体系结构,给出了变压器冷却系统控制IED模型、逻辑节点及其通信结构,以及IED的软硬件设计及其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