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281篇
  免费   15438篇
  国内免费   10333篇
电工技术   11451篇
技术理论   6篇
综合类   13573篇
化学工业   18030篇
金属工艺   9149篇
机械仪表   9263篇
建筑科学   10106篇
矿业工程   4815篇
能源动力   3750篇
轻工业   13094篇
水利工程   4439篇
石油天然气   5019篇
武器工业   1882篇
无线电   1540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720篇
冶金工业   5504篇
原子能技术   2134篇
自动化技术   20717篇
  2024年   526篇
  2023年   2225篇
  2022年   4950篇
  2021年   6561篇
  2020年   4647篇
  2019年   3529篇
  2018年   3853篇
  2017年   4228篇
  2016年   3776篇
  2015年   5833篇
  2014年   7255篇
  2013年   8731篇
  2012年   10603篇
  2011年   11199篇
  2010年   10694篇
  2009年   10222篇
  2008年   10131篇
  2007年   9864篇
  2006年   8933篇
  2005年   7224篇
  2004年   5341篇
  2003年   3658篇
  2002年   3632篇
  2001年   3218篇
  2000年   2691篇
  1999年   1739篇
  1998年   1061篇
  1997年   885篇
  1996年   790篇
  1995年   601篇
  1994年   551篇
  1993年   409篇
  1992年   330篇
  1991年   244篇
  1990年   192篇
  1989年   181篇
  1988年   106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21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26篇
  1959年   17篇
  1951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We report a general template strategy for rational fabrication of a new class of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consisting of multicore shell particles. Our approach is demonstrated by encapsulating Au or Pt nanoparticles in silica shells. Other superstructures of these hollow shells, like dimers, trimers, and tetramers can also be formed by nanoparticle‐mediated self‐assembly. We have also used the as‐prepared multicore Au–silica hollow particles to perform the first studies of Ostwald ripening in confined microspace, in which chloride was found to be an efficient mediating ligand. After treatment with aqua regia, Au–Cl complex is formed inside the shell, and is found to be very active under in situ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observations while confined in a microcell. This aspect of the work is expected to motivate further in situ studies of confined crystal growth.  相似文献   
102.
掺镱双包层高功率光纤激光器输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线形腔掺镱双包层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输出特性进行了研究 ,通过求解速率方程 ,得到了激光器泵浦阈值功率、输出光功率和斜率效率的表达式。分析了光纤长度、腔镜反射率和泵浦波长等因素对激光器阈值功率、输出光功率和斜率效率的影响 ,为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3.
以子块直方图彩色图像检索算法为基础, 分析了进一步利用图像空间相似信息的颜色匹配对检索算法的性能。在子块直方图的构成、直方图距离值的归类等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法;给出了子块大小、相似度阈值等参数选择的优化原则,使查准率、查全率等检索性能指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得出了几个有用的结论并形成了实验系统。  相似文献   
104.
焉耆盆地原油物理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焉耆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均发现原油,目前关于侏罗系产层原油的油源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对研究区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认为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原油不仅在物理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别,而且在地球化学组成及生物标记化合物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应具有不同的来源。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属于典型腐殖型干酪根成因,而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除了具有腐殖型干酪根成因的某些特征外,还具有湖相泥岩生烃的特点。通过原油与各类源岩生物标志物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与西山窑、三工河组烃源岩及石炭系、三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均存在明显差异,与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对比性较好。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与八道湾组、三叠系源岩有一定相似性,因此认为八道湾组源岩为其主要源岩,三叠系源岩也有一定的贡献。目前勘探生产主要以八道湾组烃源岩为目标,下一步应加强对三叠系烃源岩贡献区带的勘探部署。   相似文献   
105.
塔北地区储层敏感性综合预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综合分析地质、地震及测井资料,可以准确地预测储层的敏感性。以地质分析及敏感性实验资料为基础,以测井资料为标定手段,以地震信息为横向预测导向,综合处理各种信息,从而实现对区域储层的敏感性预测。其中,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储层敏感性是关键,须采用多参数相关系数法进行单井储层敏感性分析。以塔北地区侏罗系为例,综合各类信息进行了储层敏感性处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储层速敏弱,水敏、盐敏、碱敏和酸敏程度中等,与其储层敏感性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6.
Si纳米氧化线是构筑基于Si的纳米器件的基础。通过AFM针尖诱导阳极氧化加工的n型Si(100)的实验得到凸出的n型Si(100)氧化物高度和偏置电压成线性关系,与针尖扫描速度成负对数关系,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化了AFM针尖诱导氧化加工的机理和理论模型,得到了合适的加工条件为偏压8 V和扫描速度1μm/s。  相似文献   
107.
Na+、K+离子交换对Co-Mo/MCM-41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偏硅酸钠和正硅酸乙酯作硅源制备了MCM-41(分别记作MCM-41(S)和MCM-41(T))分子筛,并用Na2C2O4和K2C2O4对MCM-41(S)进行了碱金属离子交换改性。以质量分数0.8 %的二苯并噻吩(DBT)的十氢萘溶液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不同MCM-41担载的Co-Mo硫化物催化剂对DBT的加氢脱硫反应性能。结果表明,MCM-41担载的Co-Mo催化剂加氢活性较低,DBT主要通过直接脱硫反应路径脱硫。其活性顺序为:Co-Mo/MCM-41(T)>Co-Mo/MCM-41(S)>Co-Mo/MCM-41(K)>Co-Mo/MCM-41(Na)。UV-Vis结果表明,部分Co与MCM-41(S)中少量Al发生相互作用,生成了CoAl2O4,是造成Co-Mo/MCM-41(S)活性降低的重要因素。而在Co-Mo/MCM-41(K)和Co-Mo/MCM-41(Na)中,除CoAl2O4物种之外,碱金属的引入还促进了Co3O4物种的形成,使其活性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08.
储层应力敏感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全面分析储层应力敏感性产生的机理认为,外部因素的改变会引起储层产生应力敏感性.而储层岩石物性等内部因素对应力敏感性的强弱起决定性作用。室内岩心应力敏感性评价时.仪器与设备的精度、加载与卸载方式、实验用流体类型以及各种人为因素等都会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其中岩心密封套在高压、高温条件下的密闭性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储层应力敏感性不应该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高低进行简单评价,中、高渗储层和低渗储层在生产过程也都可能表现出较强的应力敏感性现象。  相似文献   
109.
胡小强 《特种油气藏》2006,13(4):24-26,30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利用地震岩性反演手段,对东濮凹陷胡状集北部沙一下段盐岩透镜体形成古环境、盐湖层序结构模式以及盐岩透镜体所在区域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岩性透镜体是湖泊中心或斜坡带底部发育的盐类扇体,其盐间薄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和砂岩为有利的勘探目标;对研究区寻找隐蔽油气圈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0.
介绍QS-R02新型反渗透阻垢分散剂在齐鲁股份有限公司橡胶厂反渗透系统的工业试验情况,同QS-R01反渗透阻垢分散剂进行了对比。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新型QS-R02反渗透阻垢分散剂的碳酸钙临界饱和指数LSI达到2.5,阻垢分散效果明显优于QS-R01,能够实现橡胶厂反渗透系统运行过程不加酸的目的。同时,QS-R02药剂磷含量低,浓水总磷含量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要求,无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