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3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5篇
矿业工程   8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武器工业   12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介绍了一种针对土壤和沉积物样品中Pu核素的ICP-MS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硝酸浸取和两步阴离子交换层析对样品中的Pu进行提纯和除杂,此方法对U的去污因子为1.5×105。在加入了APEX-IR雾化装置和Spiro膜去溶装置后, ICP-MS测量中影响239Pu和240Pu计数率的238U多原子离子238U1H+/238U和238U1H+2/238U产率分别为3.4×10-5和7.6×10-6。将该方法运用在我国环境土壤和沉积物的ICP-MS测量中,可使样品中Pu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降低到约千分之一。该方法对239Pu和240Pu的检测限分别为3.6 fg/mL和 7.3 fg/mL。利用该方法对IAEA-soil-6和NIST-4357两种参考物质进行前处理和ICP-MS测量,结果表明样品中239+240Pu活度浓度和240Pu/239Pu同位素原子比与参考值符合,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2.
瘦煤制取生物甲烷过程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现波  吴昱  夏大平  陈鑫 《煤炭学报》2013,38(6):1055-1059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煤层生物甲烷生成过程。采用红外光谱法、气相色谱法及X-射线衍射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显示:(1)在反应过程中,煤微晶层片直径La、层片堆砌高度Lc、层片间距d002和层片数Nc均有所降低;氢键力逐渐减弱,有氧官能团含量发生不同程度的减少。(2)反应过程中产出了乙醇、乙酸和丁酸3种有机物,并随着反应进行逐渐被消耗。(3)反应液pH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终维持在8.4左右至反应结束。由此可得,CO2还原是生物甲烷生成的主要途径,乙酸发酵在前期对生物甲烷的生成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23.
阐述了湿式脱硫GGH易堵塞问题,并分析了其主要原因为吸收塔出口烟气携带石膏浆液,提出了清洗吸收塔出口烟气的弯头式除雾器结构,并进一步计算论证了这种结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4.
随着信息等级保护制度的推广,全国各行各业的信息系统都要逐步纳入到该制度中,实行信息等级保护管理。信息等级保护制度的实施将增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从而完善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本文在介绍信息等级保护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二者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5.
通过构建太湖流域北部一维、二维耦合的河湖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并分析了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运南段主要无闸控支河设控前后对引水沿线河道和滆湖水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孟河运南段支河口门设控下,引水后运南段河道水位、流速将明显上升,经北干河东侧入滆湖流量有所增加,但支河闸控有利于北干河西侧分流比升高,支河口门东侧闸控将导致滆湖北部水体交换能力降低、水动力有所减弱,滆湖东侧出湖河道流量受新孟河运南段支河闸控的影响较小。为提高新孟河工程引水效益,探讨提出了支河闸控方案在引水期、非引水期和应急排水期等时期的实施建议,为新孟河工程运行及优化调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6.
针对国内某钢厂采用EAF→LF→VD→CC流程生产的SAE8620RH齿轮钢中夹杂物,通过SEM-EDS和热力学计算研究了夹杂物的形成机理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钢中的复合夹杂物主要是以MgO·Al2O3为核心外部包裹CaS的复合形式存在。LF精炼初期夹杂物主要为MgO·Al2O3,外部包裹有少量的CaS;经过钙处理后,部分MgO·Al2O3被改性为液态钙铝酸盐;经VD真空处理后,MgO·Al2O3外部包裹的CaS比例明显增加;铸坯中MgO·Al2O3外部重新析出MnS,形成MgO·Al2O3-(Ca, Mn)S。当钢液中的w(Al)=0.03%时,w(Mg)=1.85×10-6就可以生成MgO·Al2O3。在LF精炼初期,CaS主要是[S]和[Ca]直接反应生成...  相似文献   
27.
冷轧带肋钢筋在现浇楼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昱 《山西建筑》2003,29(8):109-110
介绍了冷轧带肋钢筋的概念及分类 ,指出其在应用现浇楼盖中具有塑性好 ,粘结锚固可靠 ,强度高的优点 ,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8.
吴昱  尹喜凤  武湃 《含能材料》2004,12(Z1):234-236
从烟幕颗粒本身的特性着手,以硫酸插层的可膨胀石墨为基准,建立了测试可膨胀石墨用于毫米波干扰发烟剂中膨化率反推的测试方法,并拓展到可计算不同插层的可膨胀石墨膨化率的范围.  相似文献   
29.
为了探索施加生物炭对黑土区的土壤改良作用,于2015—2017年在黑龙江省北安市红星农场径流小区内,开展了不同施用量(0、25 t/hm~2、50 t/hm~2、75 t/hm~2、100 t/hm~2)的生物炭连年施用对土壤结构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和施用年限的延长,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土壤总孔隙度不断增大。施用生物炭后,土壤三相比率得到调节,土壤结构指数(GSSI)有所提升,在生物炭施用当年以100 t/hm~2处理GSSI最大;而在连续施用两年、三年生物炭条件下,均以50 t/hm~2处理最优;连续两年施用生物炭,施用量为56.75 t/hm~2时,可使GSSI达到最大;在累积施炭量相同的条件下,分次施入对土壤结构的改良效果优于一次性施入。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中大团聚体,特别是2 mm粒级的团聚体的含量,显著降低了0.053 mm粒级的微团聚体含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土壤团聚结构。研究结果为东北黑土区秸秆资源的高效、绿色、循环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可为黑土资源保护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基于扩散机制的双种群粒子群优化算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避免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PSO)过早收敛的缺点,把热力学中的扩散现象引入到PSO算法的改进当中,提出了基于扩散机制的双种群粒子群优化算法(DPSO)。DPSO算法中定义了粒子的扩散能、种群的温度和粒子的扩散概率三个概念,两个群体中的粒子在进化过程中根据粒子的扩散概率被选入到各自种群的扩散池中,从而实现两个种群之间信息的交换和共享。通过解决典型的多峰、高维函数优化问题来证实DPSO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DPSO比标准PSO具有更高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