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3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51.
双平方根叠前深度偏移的广义高阶屏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既可在炮点-接收点域实现,也可在共中心点一炮检距域实现。前人将裂步延拓算子推广到共中心点一炮检距域相移法双平方根叠前偏移中。在波场向下延拓的每一步长内,仅通过一次时移量来校正常速相移延拓产生的误差,得出了简单、高效的裂步双平方根叠前深度偏移方法,但精度较低。本文基于波场延拓的非稳态相移公式,通过引入参考速度,并对双平方根项中的两个平方根项作泰勒级数展开,经过适当的数学推导,得出了共中心点-炮检距域波场延拓的双平方根非稳态相移新的高阶屏近似公式。该公式可直接在共中心点-炮检距域高效地延拓叠前波场。通过增加屏的阶数,提高了剧烈横向变速条件下叠前深度偏移的精度。它是裂步双平方根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推广。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试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是有效而实用的。  相似文献   
52.
精确监测地层孔隙压力是及时调整钻进参数、确保安全钻进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国内地层孔隙压力随钻监测难度大,精度不足。考虑钻进过程中钻井液渗流引起的近井底地层孔隙压力重分布问题,分析井底压差、钻头单齿吃入井底岩石深度和钻头机械钻速三者间对应关系,推导并建立了地层孔隙压力随钻监测模型(机械钻速法),并将机械钻速法的监测结果与dc指数法和岩石强度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井底压差与钻井液渗透强度和机械钻速呈正相关关系,与钻头单齿吃入井底岩石深度呈负相关关系;机械钻速法的单点监测精度均高于95%,平均误差只有1.63%,适用性更强。研究成果为钻进参数(尤其是窄密度窗口层段)及时调整提供理论支撑,为安全、高效钻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3.
破裂盘是管理深水油气套管环空压力的重要工具,安装破裂盘需要对套管进行开孔操作,会对套管原有的性能造成一定影响。通过建立套管短节有限元分析模型,对破裂盘安装孔位置、安装孔数量、安装孔尺寸、安装孔台阶面及螺纹类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探究了破裂盘安装孔相关参数对套管短节强度的影响规律。利用套管短节下放至飞溅区所承受弯矩对推荐方案的套管短节进行强度校核。结果表明:在推荐方案下,当短节下放时经历一年一遇与十年一遇海流时可安全下放,当短节经历百年一遇海流时可能无法安全下放。分析结果可为后续破裂盘套管工具的安装下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以脑心浸液(BHI)肉汤为营养组分,以黄原胶与卡拉胶两种冷水可溶凝胶作为复合凝胶,研制出可应用于食品微生物菌落总数检测的凝胶型测试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测试片培养基附加组分最优添加组合,并试验了两种凝胶不同复配比例对理化及微生物结果的影响,最终确定测试片培养基组分为BHI 38.5 g/L,TTC 0.008 g/L,SAP 0.05 g/L,丙酮酸钠2.0 g/L,且黄原胶与卡拉胶比例为8:2时,测试片达到最优性能。本文研制的菌落总数测试片,与国标平板计数方法相比,两种方法线性相关性达到0.99以上,测试片检出限可达2 CFU/mL,灵敏度达到100%;与行业主流产品3M Petrifilm菌落总数测试片相比,定量结果无明显差异,R2达到0.99。本文所研制的凝胶型菌落总数测试片可应用于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检测。  相似文献   
55.
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的构成——以松辽盆地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山岩气藏勘探的核心问题是储层预测,而储层预测的关键是看储集空间是否发育。为此,采集了松辽盆地下白垩统营城组野外露头区及钻井区167块代表性样品,通过对岩石薄片和铸体薄片的观察,利用面孔率统计方法和物性数据分析,研究了火山岩储集空间的构成问题,对比了不同岩性岩相的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发育情况,并探讨了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的成因。结论认为:①气孔火山熔岩原生孔隙最发育;致密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熔岩的原生孔隙、次生孔隙、裂缝发育比例相近,前者裂缝较发育,后者原生孔隙较发育;火山碎屑岩和沉火山碎屑岩次生孔隙和裂缝发育比例较大。②火山通道相以砾间孔和裂缝为主;爆发相和喷溢相从底部→顶部各亚相,原生孔隙发育比例上升,次生孔隙和构造缝发育比例下降;侵出相以原生收缩缝为主,火山沉积相以次生孔缝为主。③发育气孔构造、石泡构造、气孔杏仁构造、流纹构造、珍珠构造、柱状节理、间粒结构和熔蚀结构的火山岩易形成原生孔缝;构造作用、风化淋滤作用、溶蚀作用和脱玻化作用等后期成岩作用促进了次生孔隙和裂缝的形成。以上认识对火山岩储层内部构成的细化及火山岩气藏的开发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6.
间隙大小对压气机转子间隙泄漏流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叶尖率先出现失速信号的一亚音速轴流压气机转子,采用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3种顶部间隙情况下泄漏流动特点,以及它对转子气动性能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间隙情况下泄漏涡的运行特性与压气机的性能和稳定性密切相关。3种间隙情况下,泄漏涡在近失速工况下均发生了破碎。涡破碎造成泄漏涡体积突然膨胀,从而使堆积在机匣壁上的低能流体迅速扩散,对来流产生了很大的阻塞效应。在下游工况相同的条件下,大间隙时最先发生了泄漏涡破碎,说明泄漏涡初始形成时的强度越强,越容易出现涡破碎。  相似文献   
57.
结合CMOS运算放大器,从一阶系统着手,重点分析二阶系统的频域响应与建立时间的关系,并给出合理设计建议.最后结合分析,设计一个在速度、精度、功耗和输出摆幅等方面都能有良好表现的运算放大器.  相似文献   
58.
离心泵叶轮内流场的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离心泵由于其复杂的几何结构,所以内流场结构也极其复杂,呈强烈三维紊流特性.在目前的理论水平与实验条件下.只有依靠精确的计算机仿真,才能获得其内流场的详细分布.文中通过求解三维紊流N-S方程、利用标准紊流模型封闭方程组,运用多重网格法、残差光顺等加速收敛技术,对一低比速离心泵叶轮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证明了文中所用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详细观察、分析了其内流场特性,得到了其流速与压力分布规律,并捕获到了二次流现象.  相似文献   
59.
梯形间隙处理机匣对于离心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速离心压气机设计了6种梯状间隙机匣处理结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比较分析了不同机匣结构对离心压气机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梯状间隙结构径向尺寸的增大,近失速点效率会随之逐渐下降,而稳定裕度值和近失速点压比则有所提高。梯状间隙结构大径向间隙区域的轴向尺寸变小,会使近失速点效率,压比以及稳定裕度值都略有增大。通过对叶顶区域流场的分析,揭示了梯状间隙结构机匣处理的扩稳机理。  相似文献   
60.
基于重路由的匿名通信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基于重路由的匿名通信系统主要采用重路由机制来提供匿名保护。论文在分析基于重路由的匿名通信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转发概率等比递减的重路由算法,理论分析和计算数据表明这种重路由算法能有效保证匿名性能,使匿名通信路径长度的期望值显著降低,缩短匿名通信的延时,但随着重路由路径重组轮数增加,系统提供的匿名性仍将会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