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66篇
化学工业   74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9篇
石油天然气   47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21.
制备了Pt/HZSM-5双功能FCC汽油加氢异构化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条件和还原条件以及负载金属方法对FCC汽油加氢异构化反应的影响。在290℃、2.0MPa反应条件下对催化剂进行了工艺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焙烧条件对离子交换型催化剂有显著影响,因为它们决定金属的最终分布,还原条件和铂掺合方法是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的重要因素。该催化剂是一种双功能催化剂,具有较强烯烃加氢饱和功能和异构化功能,能使FCC汽油中的烯烃含量大大降低,汽油储存安定性提高,且辛烷值无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2.
通过对汽油组分辛烷值调合特性以及感铅性的讨论,提出了调合汽油辛烷值预测公式,并对石油一厂成品汽油的调合比及加铅量进行了优化计算.经济效益和时间效率均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3.
室温离子液体脱除直馏柴油中碱性氮化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室合成了负载型四氟硼酸离子液体,在一定条件下考察它与辽河直馏柴油络合反应脱除其中碱性氮化物的效果。反应在固定床催化反应器上进行,常压下考察不同的烘干条件、空速、反应温度对产品中碱性氮化物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烘干时间相同时,随烘干温度的升高,碱性氮化物脱除率先增大后略降低;在常压、20℃反应条件下,空速由0.5 h-1增至2 h-1过程中,碱性氮化物脱除率变化不明显,但随空速继续增大碱性氮化物脱除率明显下降;在常压、空速为2 h-1条件下,当温度在20~60℃变化时碱性氮化物脱除率变化不大,温度超过60℃时,碱性氮化物脱除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常压、空速2 h-1、温度20℃下考察离子液体的使用寿命,单程使用寿命可达420 h。  相似文献   
124.
地空导弹混编群作战协同效能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效能评估理论是混编群作战协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混编群作战协同机理,分析出系统协同效能受协同主体、协同客体、协同手段及协同目标等因素影响.结合混编群作战过程,依照各要素基本职能,剖析了混编群作战协同效能层次结构,并采用逐层分解的方式,建立了混编群作战协同评估指标体系;采用证据理论的方法建立了混编群作战协同效能综合评估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可为完善混编群协同机制,指导混编群作战协同行动的组织实施提供有效的量化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5.
采用溶剂萃取-酸碱精制的非加氢联合工艺脱除环烷基馏分油中的多环芳烃化合物(PCA)。对萃取剂的选择、分离操作条件和酸碱溶液用量对脱除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利用FTIR对油品结构进行表征;对实验过程产生的酸渣、碱渣和废液的利用及处理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在剂油质量比为2,萃取温度为45℃的条件下,对原料油进行萃取,PCA含量由12.72%(w)降至3.76%(w);再用2%(w)的浓H_2SO_4溶液和2%(w)的NaOH溶液精制抽余油,此时精制油收率为41.71%,PCA含量为0.79%(w),总脱除率高达93.79%。  相似文献   
126.
以研究煤焦油改质工艺开发与应用为目标,选择由甲苯和正庚烷组成的二元混合溶剂对原料焦油进行改质处理,得到净焦油与煤沥青。结果表明,在甲苯/正庚烷质量比为0.5:1、剂油质量比为1.5:1、温度为70 ℃的条件下,对原料焦油进行萃取精制,焦油中灰分含量由1.89%降至0.03%,甲苯不溶物 (TI) 含量由9.56%降至0.31%,正庚烷不溶物(HI)含量由15.26%降至4.09%,残炭由4.07%降至0.39%,净焦油收率为83.2%。所得净焦油可尝试作为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原料。同时,将副产物煤沥青与抚顺页岩油沥青按照不同质量比进行了掺混,试验发现,当煤沥青掺入量(w)为10%时,所得调合沥青的性能均达到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AH-90标准,可用作重交通道路沥青。  相似文献   
127.
海岸线与海天线检测作为前视红外成像型反舰导弹末制导技术中的关键技术,通常会受到岛岸、云层、亮带、条状波浪等多种因素干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海岸线与海天线的通用检测方法。对原始图像构建积分图像,采用箱式滤波器来增强海岸线与海天线的边缘特征;逐行滑动统计矩形区域内像素的梯度显著性来确定海岸线与海天线潜在区域,通过潜在区域内逐列寻找显著性最大值点,并对所有的最大值点进行多项式迭代拟合,获得海岸线与海天线的准确位置;基于实际采集的前视红外海面场景图像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通用检测方法能够克服岛岸、云层、亮带、条状波浪等复杂背景的干扰,实现海岸线与海天线的检测,场景适应性强,实时性好。  相似文献   
128.
我国焦化蜡油的加工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宋荣君  赵德智  曹祖宾  王峰 《当代化工》2003,32(3):149-151,171
我国焦化蜡油与直馏蜡油相比含有较多的氮、绸环芳烃、胶质等组分,然而作为催化裂化(或加氢裂化)的掺兑原料,高含量的氮、稠环芳烃、胶质会使催化裂化(或加氢裂化)的轻质油收率降低、生焦率增大、装置的处理能力下降,尤其碱性氮化物会导致裂化催化剂中毒失活,是装置总转化率下降、汽油产率降低的重要原因^[1,2]。针对焦化蜡油的特点,目前我国在加工中所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种:优化催化裂化操作条件并采用高效抗氮催化剂来提高焦化蜡油的掺炼比;采用分段进料的吸附转化工艺(简称DNCC工艺);以及焦化蜡油的加氢处理和溶剂精制等。几种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焦化蜡油的掺炼比,改善裂化后的产品分布和产品质量,但与实际需要仍存在差距,需进一步改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9.
采用溶剂抽提糠醛抽出油中的重质芳烃,用以生产橡胶软化剂,提高了抽出油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选用具有良好选择性的糠醛作为抽提剂,原料油在反应温度为60℃,m(溶剂):m(原料油)为2.0,抽提时间为3min,精制时间30min的条件下,抽出油可制取高分子芳烃类橡胶软化剂,其抽余油可作为催化裂化装置的原料,该工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0.
肖莉  施力  曹祖宾 《工业催化》2005,12(Z1):62-65
烯烃含量高是我国车用汽油的一大缺点,采用加氢技术是提高汽油安定性的有效途径,但常规加氢饱和后的汽油辛烷值会大幅度降低,因此在降低烯烃含量的同时,保持汽油辛烷值不变是我国FCC汽油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采用浸渍法制备Ni-Mo/USY沸石催化剂,在实验室小型连续流动式固定床反应器内进行反应,考察了催化剂制备因素中焙烧温度以及添加不同活性组分对催化剂进行改性后催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最佳焙烧温度为500℃,最优活性组分为磷,从而得到了一种较为理想的催化裂化汽油降烯烃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