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306篇
  免费   13229篇
  国内免费   10013篇
电工技术   11063篇
综合类   13312篇
化学工业   13905篇
金属工艺   8093篇
机械仪表   8315篇
建筑科学   8255篇
矿业工程   4945篇
能源动力   2983篇
轻工业   12796篇
水利工程   3573篇
石油天然气   4076篇
武器工业   1564篇
无线电   11637篇
一般工业技术   9316篇
冶金工业   4059篇
原子能技术   1925篇
自动化技术   16731篇
  2024年   467篇
  2023年   1816篇
  2022年   4667篇
  2021年   5882篇
  2020年   4059篇
  2019年   2781篇
  2018年   2951篇
  2017年   3420篇
  2016年   3127篇
  2015年   5167篇
  2014年   6246篇
  2013年   7642篇
  2012年   9490篇
  2011年   9911篇
  2010年   9297篇
  2009年   9189篇
  2008年   9296篇
  2007年   9139篇
  2006年   7792篇
  2005年   6394篇
  2004年   4590篇
  2003年   3215篇
  2002年   2931篇
  2001年   2677篇
  2000年   2169篇
  1999年   760篇
  1998年   285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37篇
  1979年   17篇
  1959年   3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1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 毫秒
101.
A Study on Turbo—rotor Multi—fault Diagnosis Based on a Neural Network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multi-fault phenomena are common in the turbo-rotor system of a liquid rocket engine.As it has many excellent qualities,the neural network might be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multi-fault diagnasis of a turbo-rotor system.First,the feature expression of a common turbo-rotor fault was studied in order to build up the standard fault pattern and satisfy the need of neural network studying and diagnosing.Then.the turbo-rotor fault identification and diagnosis problem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BP(back-propaga-tion)neural network.According to the BP neural network problems,the parallel BP neural network method of multi-fault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was presented and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arallel Bp neural network method could solve the turbo-rotor multi-fault diagnosis problems.  相似文献   
102.
仑16块泡沫辅助混气水驱先导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色盆地子寅油田仑16块砂岩油藏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水驱剩余可采储量少,注水开发效果差。为提高区块采收率和开发效果,借鉴百色油田灰岩裂缝性油藏空气泡沫驱的成功经验,开展了泡沫辅助混气水驱先导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地层温度49·5℃的低温轻质油藏中,注入的空气与地层残余油可以发生低温氧化(LTO)反应,产出气中氧含量低于2·6%,未出现气窜现象;对应油井产油上升、含水下降,预计最终采收率将提高10%左右,投入产出比大于1∶3·2。该试验的成功对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3.
针对激光扫描加工中存在固有图形畸变的情况,提出了DEA(dual-ends approch)控制模型。由于该模型不仅考虑了透镜焦距f、激光入射角θ、振镜偏转角和光学镜组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考虑了透镜中心厚度、透镜曲面曲率半径以及透镜介质折射率,因此提高了激光扫描加工系统的加工精度,减小了加工误差。同时利用VC++6.0编制了一个对话框程序,对传统fθ控制模型和DEA控制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DEA控制模型能正确表达所设计的加工图形,其精度高于fθ图形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104.
聚合物分散液晶(PMMA:5CB:C60)光折变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用溶致相分离方法制备了3种不同组分的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PMMA:5CB:C60),C60作为敏化剂。利用二波耦合实验测量了不同样品的衍射效率和响应时间等光折变特性,实验发现,液晶含量不同的薄膜光学性质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5.
LD抽运免调试谐振腔被动调Q的固体激光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将免调试谐振腔应用于二极管抽运固体激光器 ,采用Cr4 + ∶YAG晶体被动调Q ,准连续二极管侧向非均匀抽运Nd∶YAG激光棒 ,传导冷却 ,KTP腔外倍频 ,具有结构紧凑、抗失调能力强的特点。获得了远场近似平顶高斯分布的激光输出 ,输出波长 0 5 3μm ,能量 5 2 2mJ pulse ,稳定性 0 5 % ,电 光转换效率 3 4 % ,脉宽~ 6ns,重复频率 10~ 4 0Hz,发散角 2 8mrad。  相似文献   
106.
微机械可调谐滤波器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 Ga As/Al Ga As分布反馈 Bragg反射镜在 Ga As衬底上制作了一个微机械的调谐滤波器 .该器件在 7V调谐电压下调谐范围达28nm  相似文献   
107.
O/W乳化钻井液用的阴离子/非离子混合乳化剂,其中的非离子乳化剂先用PIT法初选,再以O/W乳状液黏度为性能指标,用HLB法选定,其中的阴离子乳化剂也用HLB法筛选。选定的一对非离子和阴离子乳化剂按不同比例复配,利用混合表面活性剂HLB值的加和性原理,由O/W乳状液黏度-HLB值关系确定二者最佳配比。O/W乳化钻井液以体积比70/30的柴油 原油为油相,油水相体积比40/60-60/40,乳化剂加量为油水总体积的4%-7%,加入的主要处理剂有:一种代替膨润土的成胶剂,抗高温液体抑制剂,油溶性储层保护剂,降滤失剂等。该钻井液在180℃、最高压力2.5 MPa下热处理24小时或在-26℃冷冻24小时后解冻,均不发生破乳,性能不恶化;用-26℃冷冻7天的乳化剂配制的钻井液,常温和热处理后性能良好。该钻井液流变性能良好,动塑比0.23-0.60,静切力2-8/2-10 Pa,滤失量为零,抑制性良好。图1表3参4。  相似文献   
108.
复杂目标的近场散射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陶建锋  盛孝鹏  孙青 《现代雷达》2006,28(10):75-78
详细分析了目标散射随距离而变化的特征,根据散射特点的不同将目标的散射特性分为远场散射、准近场散射、近场散射等三种情况,并对三种情况下的描述的手段进行了讨论,提出在近场条件下,用反射功率比的概念直接对散射目标的特性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09.
起升中四腿落地式K型井架及底座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在用四腿落地式K型井架在起升中井架与底座存在的问题,文章以JJ162/42-K型井架为例,采用I-DEAS有限元软件对起升过程中处于各角度时的井架及底座做了应力分析,并将其结果与两腿落地式K型井架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四腿落地式K型井架及底座在井架刚起升时,应力值较大,存在安全隐患。为了增强在井架起升过程中底座的安全性,建议在底座上井架2个铰支座之间加焊加强钢板,并加大井架前立柱铰支座的尺寸。  相似文献   
110.
基于AFM的微结构加工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建立了微动工作台和原子力显微镜相结合的微加工系统,在该系统上采用金刚石针尖进行微加工实验,与SPI系统本身的刻划软件刻划出的图形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这个系统适合微结构的加工;并给出了采用该方法加工的1111面及多边形面微结构;还分析了金刚石针尖几何角度及SPM和工作台的相关参数对加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