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0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9篇
化学工业   65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武器工业   8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31.
为考察六氯环三磷腈(HCCT)作为降速剂对RDX-CMDB推进剂燃速、安定性、爆热、机械感度、力学性能的影响,测试了HCCT与RDX-CMDB主要组分的相容性,并采用靶线法、甲基紫法、绝热法等测试了3种不同HCCT含量的RDX-CMDB推进剂的性能。结果表明,HCCT与RDX-CMDB推进剂主要组分NC+NG及RDX的相容性较好,HCCT的加入使推进剂在2~6MPa压强下燃速降低,燃速压强指数升高,爆热降低,摩擦感度和撞击感度降低,抗拉强度及延伸率基本不变,对推进剂的化学安定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2.
交通事故的灰色预测和关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预测和关联度分析根据太原市近几年交通事故的统计情况,对太原市1996 ̄1998年3月中交通事故数值进行了计算预测,并对影响太原市交通事故的诸因素与交通事故进行了关联度分析,从而确定出因素间的主次关系,以便于交通部门抓住重点,减少事故。  相似文献   
133.
为改善Ni-P化学镀层的性能,采用化学复合镀的方法在镀层中添加了爆轰合成超微金刚石(Ul-trafine Diamond,UFD).研究了复合镀层的形成机理及镀液中UFD含量对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及耐磨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用UFD众数粒径为114.6 nm.镀层显微硬度采用国产71型显微硬度仪进行检测,耐磨性采用国产MM200型磨损试验机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镀液中UFD的加入,Ni-P合金粒子会以UFD颗粒为核心形成硬度较高的"包覆球"."包覆球"沉积到镀件表面形成复合镀层.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均随镀液中UFD含量的不同呈规律性变化.与Ni-P化学镀层相比,当镀液中UFD含量为0.8 g/L时,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可提高0.6倍;当镀液中UFD含量为1.0 g/L时,复合镀层耐磨性可提高4.8倍.  相似文献   
134.
HMX粒度级配对HMX/F2641输出能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零间隙小隔板试验为基础,对HMX主体炸药粒度级配与混合炸药HMX/F2641输出能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体炸药HMX粒度级配对混合炸药HMX/F2641的能量输出有明显影响,且随着混合炸药中较细颗粒所占比例的增大,混合炸药的能量输出呈升高趋势,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模拟。  相似文献   
135.
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降解废水中的T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双君  刘玉存 《火炸药学报》2007,30(3):34-36,61
利用超临界水氧化(SCWO)实验装置,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对废水中TNT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TNT.反应温度、停留时间是影响TNT降解效果的主要因素,随着反应温度、停留时间的增加,TNT的降解率显著增大.在反应温度为550℃、压力24MPa、反应时间120s的条件下,废水中TNT的降解率可以达到99.9%.通过色谱-质谱(GC-MS)联用对超临界水氧化降解TNT的中间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间产物主要有三硝基苯、甲苯、硝基苯酚、萘、芴、菲、蒽、邻苯二甲酸正丁酯和庚烷、十二烷、十四烷等直链饱和烷烃,证实SCWO降解TNT的同时,发生了偶合、水解、异构化等副反应.探讨了TNT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36.
以新型熔铸炸药载体为研究目标,以异呋咱为基本结构单元,设计了7种异呋咱含能化合物,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在多个基组水平上分别研究了异呋咱含能衍生物的几何结构、密度、生成焓、爆轰参数、键离解能、静电势和撞击感度。基于基团贡献理论,预测了设计化合物的熔点。结果表明:所设计的7种化合物密度分布在1.807~1.939 g/cm3,爆速分布范围为8.4~9.7 km/s,熔点范围为61~118 ℃,撞击感度分布范围为13~54 cm;除硝酸酯基衍生物外,其余化合物的最弱键离解能范围为240~250 kJ/mol. 根据理论计算结果,筛选出两种潜在的高能量异呋咱熔铸炸药载体:2,2'-二 硝基偶氮双异呋咱和3,5-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异呋咱,其熔点分别为80 ℃和118 ℃,特性落高分别为20 cm和23 cm,能量水平均接近3,4-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呋咱。  相似文献   
137.
LLM-105(1-氧-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是传爆药及主装药的主要成分,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研究了LLM-105的特征吸收谱,首次获得了LLM-105在0.25~2.5THz波段的THz吸收光谱,并确定了其吸收峰准确位置.  相似文献   
138.
采用爆炸法制备了粒径为11.5~16.55 nm纳米多晶氧化锆粉末.借助热重分析(TG-DTA)、煅烧试验研究了气相氧化温度对最终粉体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前驱体和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变氧化温度可实现对粉体晶相组成的控制,该法大大缩短了晶体高温生长时间从而有效抑制了纳米...  相似文献   
139.
在半连续化超临界水氧化装置中进行超临界水氧化六硝基茋生产废水实验。用正交实验考察反应温度、时间和压力等影响因素,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同时观察反应釜的腐蚀区域并测试出水及排盐的pH值。实验结果表明:在氧气1.8MPa(过量)的情况下,COD的去除率随着温度、压力的提高而提高,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60℃、压力27MPa、停留时间30s,其COD的去除率为99%以上;反应釜的腐蚀区域主要在顶部和底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实质是酸和碱复原出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0.
刘玉存  于国强  董国庆 《兵工学报》2010,31(10):1394-1397
采用楔形装药,测量了粒径范围在1~2μm(平均粒径为1.5μm)的超细黑索今(RDX)在不同密度、粒度与不同粘结剂含量下的爆轰临界厚度。以密度、粒度与粘结剂含量作为输入元,RDX爆轰临界厚度作为输出元建立了RDX爆轰临界厚度的E 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采用达到误差要求的模型对不同密度、粒度与粘结剂含量下的RDX爆轰临界厚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3个影响因素对临界直径的影响规律与文献[9-11]报道相同,说明神经网络用于RDX爆轰临界厚度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