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4篇
金属工艺   109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1篇
水利工程   1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在假设马氏体岛形态和分布的基础上, 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粒状组织形成过程中的相变残余应力, 并讨论 了相变残余应力对宏观变形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粒状组织形成过程中, 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后将在铁素体基体中产生静水张应力, 而马氏体岛承受压应力作用; 残余应力随马氏体体积分数和铁素体基体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存在临界马氏体体积分数, 此时铁素体完全屈服; 残余应力是导致空冷粒状组织钢出现连续屈服现象的原因之一, 但对屈服强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2.
许峰云  白秉哲  方鸿生 《金属学报》2008,44(10):1183-1187
考虑马氏体岛的塑性变形, 采用Eshelby等效夹杂模型对粒状组织钢单向应力状态下的弹塑性变形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粒状组织钢的屈服强度及马氏体处于弹性变形阶段的加工硬化率均随马氏体岛的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 并呈一定的非线性; 马氏体岛的形状对粒状组织钢均匀变形阶段的应力-应变曲线影响较小; 马氏体岛的强度对粒状组织钢的屈服强度影响不大; 马氏体岛的体积分数越低, 马氏体岛越难发生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83.
预变形对低合金高碳钢超塑性变形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leeble 1500D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单轴压缩实验,研究了低合金高碳钢连续冷却至珠光体转变孕育期变形时的组织演变过程,并探讨了所得组织的超塑性.结果表明:组织演变过程包括珠光体相变、渗碳体球化和铁索体再结晶3个阶段,最终形成微米级(约1μm)铁索体等轴晶粒+亚微米及纳米级渗碳体颗粒的复相组织;利用速率突变法测得该复相组织在700℃, 1×10~(-4)—2×10~(-4)s~(-1)应变速率下m值(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可达0.40;随预变形量增大,所得组织在700℃各应变速率下的流变抗力降低.  相似文献   
84.
高强度低合金中厚钢板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回顾了高强度低合金中厚钢板的发展历程,评述了几类典型的高强度低合金钢,并基于钢的轧制与复相组织强韧化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高强度中厚钢组织设计-仿晶界型铁素体/粒状贝氏体(FGBA/BG)复相组织。  相似文献   
85.
新型Mn系空冷贝氏体钢的创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扼要阐述了新型Mn系空冷贝氏体钢的由来及发展,该系列贝氏体钢的合金化及合金设计思路,强韧化途径,组织与性能特点,优越性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6.
钢轨钢的滚动接触疲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钢轨钢的接触疲劳一直为铁路运输部门和研究机构所重视。轮-轨经过长时间滚动接触会导致轨面剥落,产生疲劳。本综述了钢轨钢的滚动接触疲劳特征及其原因,探讨了提高钢轨钢接触疲劳寿命的途径。  相似文献   
87.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所研制的具有稳定残留奥氏体薄膜的无碳化物贝氏体 /马氏体复相钢 ,出现第一类回火脆性的温度范围提高到 370℃以上。由此可以通过提高回火温度改善钢的韧性 ,降低钢的氢脆敏感性。经 36 0℃回火后 ,所研钢的σb 为 15 80MPa,AKU为 81J ,该钢的KISCC值超过 5 0MPa·m1/ 2 。  相似文献   
88.
影响MnSiB贝氏体耐磨铸钢力学性能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成分、铸造工艺及空冷工艺对新型空冷贝氏体耐磨铸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能显著提高贝氏体铸钢的冲击韧性。与低硅贝氏体铸钢相比,在相同硬度的前提下,添加硅能使贝氏体铸钢的韧性提高1倍以上。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韧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较高的硅含量能抑制贝氏体中碳化物的析出,即用高韧性的残余奥氏体代替脆性的渗碳体。研究还表明,钢中碳含量、铸造工艺及空冷工艺对贝氏体铸钢的强韧性影响极大。采用中低碳、高硅及适当的铸造工艺和空冷工艺可使贝氏体铸钢有优良的强韧性配合:HRC≥45,ak=30~50J/cm2(10mm×10mm×55mm,U型缺口)。  相似文献   
89.
中低碳空冷贝氏体钢的冲击磨损性能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研究了4种碳含理分别为0.15%、0.18%、0.23%和0.30%的空冷贝氏体钢的冲击磨损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磨损表面的貌特征。结果发现,随着碳含量的提高,冲击磨损速度降低,碳含量分别为0.18%,0.23%和0.30%的3种贝氏体钢的冲击磨损速率相近,前3种低碳空冷贝氏体钢的磨损表面除了有磨损犁沟外,还存在唇状裂纹,碳含量越低,磨损表面越粗糙,所研究的4种贝氏体钢中,当抗拉强度1550MPa,容易形成穿透性裂纹。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