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12篇
电工技术   137篇
综合类   49篇
化学工业   97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14篇
建筑科学   124篇
矿业工程   15篇
能源动力   26篇
轻工业   47篇
水利工程   73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29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篇
冶金工业   14篇
自动化技术   4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11.
雷电时间规律的分析对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改造和雷电预警等均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雷电定位系统累计的大量雷电数据,对雷电发生的时间丛集性(clustering)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以中国某城市2008--2009年雷电数据为例,基于变异系数法证实了雷电发生时间上的聚类现象,进一步使用Allan因子对这种聚类现象发生的时间尺度进行了研究,发现雷电事件在约300S的时间尺度开始出现丛集性现象,300~10^6.5 S(约为统计时间长度的1/10)时间尺度范围内其Allan因子在双对数图上存在2段明显不同的线性区域—~即2段分形指数不同的分形自相似区域,2段区域分形指数分别为1.6373(2008年)、l.6461(2009年)和0.5297(2008年)、0.3724(2009年),最后对这2段区域的交叉点(crossover)物理意义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12.
土壤电离动态过程对接地装置冲击散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确地分析接地装置的冲击散流规律是接地优化设计和提高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基础。为考虑雷电流经过接地装置散流时,由于土壤电离动态过程的存在,接地装置周围土壤在散流过程中呈现的非线性特性,及其对接地装置冲击散流规律的影响,通过模拟试验和仿真计算对这一过程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考虑土壤电离动态过程非线性的计算模型,并基于模...  相似文献   
113.
考虑土壤非线性的接地网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随着超特高压电网的出现和系统容量的不断扩大,入地故障电流也随之不断增加,此时接地装置周围土壤在散流过程中将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性.为此,针对大幅值故障电流下土壤的非线性特性,提出一种计算接地装置特性的有限元模型.对有限元计算中的无穷边界问题引入空间坐标变换方法,通过改变介质参数将电场控制在有限范围内,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基础上降低了计算量;对于由接地导体与土壤分界面处介质突变引起的病态方程,采用有限元方程的弱解形式,降低了微分方程对场量连续性的要求,加快了方程的收敛速度;针对大幅值入地电流下土壤的非线性特性,在有限元计算中令单元土壤电阻率为该单元电场强度的函数,采用非线性有限元算法加以考虑.将此模型对典型接地装置的仿真结果与相关实测及文献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其分析接地装置非线性特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4.
基于热浮力-磁场力结合的并联间隙电弧运动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链式电弧模型,分析并联间隙装置之间产生的电弧所受到的磁场力、空气阻力和热浮力,获得了电弧运动速度控制方程,建立考虑热浮力作用的架空线路并联间隙电弧运动模型,并以110kV架空输电线路并联间隙电弧进行仿真计算,与实验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电弧运动模型能有效计及热浮力对电弧运动的影响,电弧运动计算时间和实测时间基本相符;仿真发现,由于热浮力使电弧竖直向上运动,在间隙上电极会偶尔发生上弧根和电极短路而引起弧根跳跃,这能合理解释试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弧根不规则跳跃现象。另外,还分析了电流大小、电极形式对电弧运动过程的影响,仿真表明:电弧运动到电极末端的时间随着电流的增大呈指数衰减;流畅的结构设计有利于电弧的疏导和转移。  相似文献   
115.
刘秀娥  杨庆  曾立云 《广东化工》2011,38(3):149-151
西北某车辆厂含油废水为达到回用水要求,需对其进行深度处理。混凝作为预处理,其效果好坏直接影响气浮及精细过滤,为此进行了影响混凝效果因素的正交试验。通过研究确定出适合该厂水质的混凝预处理控制条件为:混凝剂种类为PAC(I),投加量为30 mg/L,搅拌速度250 r/min,搅拌时间90 s,助凝剂用量为0.4 mg/L。使混凝后出水浊度、COD、油分别在4.5 NTU、55 mg/L、6.0 mg/L左右,与原来混凝后出水浊度10~26 NTU、COD60~92 mg/L、油7.4~10.6 mg/L相比有较大提高,为后续处理作了稳定可靠地保。  相似文献   
116.
为了更全面的分析直流输电接地极的发热过程,优化接地极设计,针对2种不同质地的土壤样品进行了温升模拟试验研究,建立了土壤含水量、热参数以及土壤电阻率的温度特性。同时,结合试验结果,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电热动态耦合模型,仿真分析了单圆环、双圆环型接地极在直流输电系统长时间单极运行时的温升情况,与传统模型中未考虑土壤温升效应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试验及仿真结果表明:土壤参数会随温度而变化,从而进一步影响接地极的发热升温,而温升过高可能导致接地极不能正常工作。因此,结合土壤温度特性对接地极进行设计,能更大程度的保证接地系统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7.
模拟电路是电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内容多、学习难度大。基于产业人才培养的模拟电路课程教学与传统的模拟电路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基于产业人才培养的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应该侧重产业需求和实用性。在模拟电路的教学中应尽可能满足企业对模拟电路实用性的要求,优化课程内容,培养学生模拟电路应用能力,掌握各种器件构成的放大电路的分析、设计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18.
采用氮气和氦气作为处理气氛,对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PHBV)/聚己内酯(PCL)静电纺纤维膜进行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处理,以改善纤维膜的亲水性。通过接触角测试表征其亲水性,探讨了等离子体处理工艺对亲水性的影响;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仪测定纤维膜的表面基团含量,对比氮气和氦气的处理效果;用扫描电镜测试纤维膜表面的微观形态变化。结果表明:PHBV/PCL纤维膜在氮气和氦气气氛下,经等离子体处理对纤维膜的亲水性改善效果显著,氮气的处理效果优于氦气;随着处理功率或处理时间的增加,纤维膜的亲水性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在氮气气氛,处理功率30 W,时间2 min条件下,等离子体处理对纤维膜的表面有一定的刻蚀作用,且随着处理功率的增加而趋于明显,但纤维膜的质量损失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9.
为丰富并联间隙用于在高海拔环境下500kV电压等级线路的绝缘配合研究,在2 100m海拔下对不同结构的500kV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用并联间隙进行了冲击击穿特性试验,并比较了不同结构并联间隙冲击击穿特性的差异。同时,根据雷电冲击试验和操作冲击结果,参考绝缘子串与并联间隙的绝缘配合原则,得到了合适的并联间隙间距。研究结果表明:3 780mm棒形并联间隙、3 780mm环形并联间隙2种并联间隙适合2 100m海拔的500kV线路工程运用,可满足保护绝缘子及线路绝缘的双重要求。研究结论可为并联间隙的工程设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0.
柱塞泵状态发生改变时,其振动信号各频带的能量发生相应变化,利用各频带的能量特征可识别柱塞泵状态。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能量特征和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的柱塞泵状态识别方法。首先利用改进阈值的小波包降噪方法对原信号进行降噪处理,然后对降噪后的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decomposition,EMD),选取含主要状态信息的IMF(intrinsic mode functions)分量,提取能量特征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识别柱塞泵的状态。同时利用小波包分析技术提取能量特征,并运用神经网络进行状态识别。应用实例表明,以EMD提取各频带能量作为特征参数的RBF神经网络状态识别方法比小波包分析提取各频带能量特征的方法具有更高的识别率,能有效地识别柱塞泵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