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21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6篇
武器工业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3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41.
以6061铝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慢应变速率拉伸(SSRT)、断口扫描和金相组织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状态包括铸态、均匀化态、热轧态和T6峰时效态的应力腐蚀性能。结果表明:6061铝合金从铸态、均匀化态、热轧态到T6峰时效态,均不存在应力腐蚀性能上的"遗传性"。另外,除了热轧态的合金不具有应力腐蚀敏感性外,其余3种状态下,6061铝合金的应力腐蚀敏感性情况为:均匀化态铸态T6峰时效态,其应力腐蚀敏感性系数分别为0.094、0.064、0.053。  相似文献   
42.
使用新的制备方法成功制备了功能梯度WC-Co/WC-Fe-Ni双层结构硬质合金。冷压成型所需的压制压力需要保持在15 MPa,在这个压力下WC-Co和WC-Fe-Ni层的烧结收缩率相同,制备的双层合金没有分层和裂纹等不利现象出现。采用X射线衍射(XRD)、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实验手段研究了双层合金的相组成与微观结构,发现合金中没有η或者石墨相的存在,而且,WC-Co和WC-Fe-Ni层间的界面处结合良好。同时,在WC-Co/WC-Fe-Ni双层结构硬质合金的界面处有明显的连续变化的 Fe, Ni 和 Co 成分梯度,两层间的成分梯度导致界面附近的硬度梯度的形成。制备的功能梯度WC-Co/WC-Fe-Ni双层结构硬质合金同时高的硬度、耐磨性和韧性。  相似文献   
43.
为了研究微量Sc、Zr在Al-Mg-Mn合金中的作用,采用铸锭冶金方法制备了Al-6.0Mg-0.5Mn-(Sc、Zr)合金,通过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透射电镜组织观察和低频扭摆法测量内耗方法研究了微量Sc、Zr对Al-6.0Mg-0.5Mn的组织、再结晶行为及内耗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0.21%Sc和0.15%Zr可显著细化Al-6.0Mg-0.5Mn合金铸态组织;粒状Al3Sc1-xZrx相对位错、晶界有强烈钉扎作用,抑制合金再结晶;冷变形后的Al-6.0Mg-0.5Mn-0.21Sc-0.15Zr合金的内耗表现出非线性特征,频率越低或温度越高,合金内耗Q-1越大.在频率为1Hz、应变振幅为4.6×10-5下,冷变形Al-6.0Mg-0.5Mn-0.21Sc-0.15Zr合金升温Q-1-T曲线上在326℃时产生内耗峰,该峰可由Al3Sc1-xZrx沉淀粒子与位错脱钉机制解释.微量Sc、Zr可以细化Al-Mg-Mn合金组织,抑制合金的再结晶,导致合金在升温Q-1-T曲线上产生内耗峰.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铜及Cu-2.80%Sn-1.06%Al合金在3.0%NaCl溶液及流动海水中腐蚀性能,利用金相、扫描电镜及电化学特征分析了它们的耐蚀特性。结果表明,纯铜在21mV时发生阳极溶解,在海水冲刷作用下保护膜很快遭到破坏,腐蚀速度大,Cu-2.80%Sn-1.06%Al合金由于其表面形成的Cu、Sn和Al的混合氧化物保护膜均匀、致密、质硬、在流动海水冲刷、摩擦作用下,保护膜稳定性好,腐蚀速度小。  相似文献   
45.
几种铸造铝合金的铸造性能、力学性能及耐蚀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5种铸造铝合金的铸造性能、力学性能及耐蚀性。5种铸造铝合金分别为铝硅系的A(ZL101,Al-7.1%Si-0.3%Mg0,铝镁系的B(Al-6.50%Mg-0.28%Ti)、C(Al-8.58%Mg-1.4%Z-0.07%Ti)、D(ZL301,Al-10.0%Mg-0.09%Ti)及新近研制开发的低镁低硅铝合金E(Al-2.5%Si-2.1%Mg-0.8%Mn-0.2%Cr)。结果表明,5种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力学,合金A铸造性能较好,耐蚀性差,合金B、C、D耐蚀性好,但铸造性、抗应力腐蚀性能差,低镁低硅的铝合金E具有极好耐蚀性及其它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46.
用机械合金化制备镍基固溶体细微粉末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镍基固溶体粉末, 探讨了机械合金化球磨工艺对镍基混合粉末粒度的影响, 在以酒精为过程控制剂, 转速为180 r/min, 球磨时间为20 h, 球料比为40∶1 时, 可获得粒度约为3 μm 的镍基合金粉末。  相似文献   
47.
氧化亚铜粉末的制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合介绍了干法,电解法,湿法制备氧化亚铜粉末的方法,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电解法制备氧化亚铜粉末,该法制得的粉末分散性好,粒度较细,湿法制备氧化亚铜粉末正受到重视,已摸索出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48.
过程控制剂的种类及加入量对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取镍基过饱和固溶体细微粉末有很大影响。研究发现庚烷是最合适的过程控制剂,且以每100 g粉末中加入量为10mL时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9.
通过力学性能、剥落腐蚀和极化曲线测试,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淬火后冷轧5383铝合金组织及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冷轧(60%变形量)再结晶温度为280℃;合金在150℃退火1h的5383铝合金,β相及相主要在晶界分布,合-7金具有较弱的抗腐蚀性(腐蚀腐蚀电压为-0.730V,腐蚀电流为9.004×10 A);在300℃退火1h后,β相及相在晶界和晶-8内呈均匀分布,合金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腐蚀电压为-0.604V,腐蚀电流为8.987×10 A);在350℃退火1h后,晶粒变-7粗,β相发生长大,合金抗腐蚀性能又减弱(腐蚀电压为-0.860V,腐蚀电流为8.212×10 A)。  相似文献   
50.
以工业WC粉、Co粉和Cr_3C_2粉为原料,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制备了WC-Co-Cr_3C_2复合粉末。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光电子能谱等对粉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球磨12h后复合粉末的粒度可达0.1μm左右,Co均匀分布且部分包覆在WC颗粒表面,处于亚固溶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