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1篇
金属工艺   11篇
水利工程   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用抛光的 WOL 型恒位移试样跟踪观察了各种低合金钢在 H_2S 中应力腐蚀裂纹产生和扩展的规律。结果表明,当钢的强度和 K_I 均大于临界值之后,在裂纹前端将会发生滞后塑性变形,即裂纹前端塑性区的大小及其变形量将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当这种滞后塑性变形发展到临界状态时就会导致应力腐蚀裂纹的产生和扩展。对超高强钢来说,当这个滞后塑性区闭合后应力腐蚀裂纹就在其端点形核,随着滞后塑性变形的发展,这些不连续的应力腐蚀裂纹逐渐长大并互相连接。对强度较低的钢,随滞后塑性变形的发展,应力腐蚀裂纹沿着滞后塑性区边界向前扩展。已经证明这个滞后塑性变形是由氢引起的,称作氢致滞后塑性变形。利用 WO 型试样测量了在 H_2S 气体以及 H_2S 饱和水溶液中的 K_(ISCC)和 da/dt,研究了它们随强度变化的规律,以及阴极极化和阳极极化对超高强钢 K_(ISCC)和 da/dt 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几十年来,人们对金属的氢致损伤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金属的宏观力学性能和半微观性能。本文用正电子湮没技术研究氢对金属中小到原子尺度的微观结构的影响。 选用纯度99.99%的铁样品八对,经840℃、1.5小时真空退火后电解充氢,充氢电流密度分别为0、2、4、8、16、32、64、256(mA/cm~2),放置19小时后在室温下测量各样品的正电子寿命谱,实验结果用Positronfit程序进行三寿命分量的自由拟合,结果发现,所有充氢样品的平均正电子寿命τ_M和第二寿命成份的相对强度I_2都大于未充氢样品,并且随着充氢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铁中的氢可以引起微观缺陷浓度的显著增大。根据第二寿命成份的寿命值I_2(230~270ps),可以推知新增加的缺陷主要是各种空位,位错和微孔洞。  相似文献   
13.
自从1989年Liu等人预言β-C3N4可能具有超高硬度等特殊性能以来,这种材料得到了科技界和工业界的广泛重视,然而至今尚未获得与理论预测完全相符的实验结果。鉴于这种情况,一方面采用更新的材料制备与检测手段进行合成以获得真正的β-C3N4晶体;另一方面对碳、氮反应所形成的固体材料进行性能研究以寻找可供使用的特殊性能。为此对近年来β-C3N4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4.
置换型杂质原子和正电子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在七十年代已取得一些进展。Dekhtjav用角关联在Pd-1at,%Fe中发现导电子湮灭率增加17%,实电子湮灭率减少7%。Tanigawa等在Cu-0.5at.%Mn单晶中,观察到退火状态θ=0和θ-8mrad的符合计数的比值[N(O)/N(8)]_(归一)比纯铜小,作者认为是由于锰离子相对于铜离子来说离子价较小,如果以铜离子的平均电荷为零,则锰离子相当于一个负电荷,因而吸引正电子,而且锰离子的实电子湮灭率比铜离子高。Doyama等在分别含0.5at.%的Ni,Co、Fe、Cr和Ge的五种铜基固溶体中观察到类似的现象,而且比值N(O)/N(10)随着杂质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左移而线性下降,作者认为按  相似文献   
15.
用楔形加载试样测定了裂纹顶端区正电子湮没多普勒加宽谱的S参数,并确定了试样充氢以后S参数的变化。经过标定,定出塑性区内的等应变曲线。充氢以后,使塑性内的等应变曲线向外扩展,在最大切应力方向发展最快。作者认为氢使塑性区内的位错增殖或可动位错滑移,同时产生空位。  相似文献   
16.
<正> 本文作者在文献[1,2]中,曾观测到经200℃保温8h的不同含Nd量的Fe试样,在Nd含量为0.087wt-%附近,正电子湮没线形参数S有最小值,超过此浓度,S参数陡然增加,显示了有新的含Nd相析出,该突变点示出Nd在Fe中的固溶度,为了  相似文献   
17.
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系列Fe/Ti纳米多层膜,周期调制在2.2-24.0nm;用透射电镜和小角,高角X射线衍射分别研究了样品的结构;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和Mossbauer谱研究了样品的磁性,发现铁层厚度在2nm附近时存在铁磁性面心立方γ-Fe,样品的易磁化方向平行于膜面;随调制周期增大,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增加,矫顽力下降且与结晶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8.
超硬薄膜β-C3N4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法,用高纯敢(99.999%)和甲烷(99.9%)作反应气体,在单晶硅多晶铂基片上沉积β-C3N4薄膜。X射线能谱(EDX)分析了这种晶态C=N膜的化学成分,对不同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N/C原子比在1.1-2.0范围内,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结果与计算的α-和β-C3N4单相X射线的峰位和强度相比较,说明它共价键的存在。薄膜的体弹性模量达到349GPA。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多普勒加宽谱研究了钢材裂纹顶端塑性区内的应变分布及其充氢后的变化。 40MnNb中强度石油用钢在H_2S介质中使用发生氢脆。用这种钢制成10×20×160悬臂梁试样,线切割和疲劳裂纹总长度为5.977mm,经抛光后在悬臂梁上加载,作用于裂纹顶端的应力场强度因子K_I=273kg/mm~(3/2),然后加楔固定裂纹顶端的张开位移。在加载的情况下线切割成2×20×40(mm)薄片状恒位移试样,切割面经砂纸磨光,  相似文献   
20.
采用X射线衍射和正电子湮没多普勒展宽测量相结合,研究了纳米晶态材料Fe73.5Cu1Nb3Si13.5B9的结构随退火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急冷非品样品在480℃开始明显晶化,基体中析出体心立方结构的α-Fe(Si)固溶体。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非晶漫射峰不断减弱,而晶态相的衍射谱逐渐增强。进一步计算对衍射谱的分离,给出了品化分数和非晶相平均原子间距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正电子湮没实验证实了约550℃退火时样品内出现以Nb、B原子为主的晶界非晶相,S参数随退火温度的变化与非晶相平均原子间距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