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1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3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多批次卡车柴油机高压油管在服役中过早发生开裂,利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开裂高压油管的裂纹形态及断口表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高压油管的失效模式均属于疲劳开裂;裂纹起源于内孔清理喷丸过程中形成的纵向微切削损伤,在内孔油压导致的环向拉应力作用下,疲劳裂纹从油管内表面向外表面扩展,最终导致油管开裂漏油。  相似文献   
62.
油库静电引起火灾爆炸是一种恶性事故,如何安全有效地管理和维修油库,提高油库安全可靠性,是当前油库安全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应用事故树法对油库静电风险进行分析,可找出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相应的整改,从而提高油库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63.
介绍1套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的垃圾焚烧烟气在线监测装置。利用FTIR解决多组分气体同时定性与定量分析测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最小二乘法拟合扣除水汽吸收光谱算法是根据标准的吸收光谱,快速拟合出各个组分的吸收光谱,扣除的光谱吸光度与浓度关系成线性关系,相关性达到0.9 99以上。系统经过长时间测量,各组分气体零点漂移都小于1%F.S,其中SO_2、NO_2、HCl、HF稳定性非常好,其标准方差均小于0.1ppm,6组分气体测量结果均足够满足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64.
基于DSP的转台速率数字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锁相环控制为基础研究了转台速率控制系统的设计,利用数字信号处理芯片TMS320F2812、高速A/D和D/A芯片以及FPGA技术完成了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和关键逻辑电路——指令脉冲发生器、精密移相器、鉴相器的设计,并设计了控制器,给出了软件设计流程和仿真结果.实际运行表明,系统稳定可靠,满足了转台的设计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65.
采用空泡腐蚀与定位跟踪观察交替进行的方式,研究了灰口铸铁在自来水中空泡腐蚀过程的表面形貌演变。结果表明:灰铸铁空泡腐蚀系由两个相继发生而又彼此联系的过程组成:(1)片状石墨由表及里脱落形成表面缝隙;(2)表面缝隙的扩展与交汇导致珠光体团块状剥落。还讨论了石墨片的空间取向对珠光体团剥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柴油机球铁曲轴断裂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机氮化球铁曲轴在服役过程中发生了断裂,断裂发生在第一曲拐与第二主轴颈之间的曲柄处。对其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裂纹起始于第一曲拐右下圆角根部,并在弯曲载荷作用下扩展,最终导致弯曲疲劳断裂;曲轴材料的基体组织、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均符合技术要求,渗氮层过浅是曲轴发生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7.
采用MM200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45^#钢-45^#钢摩擦副在含蛇纹石硅酸盐油润滑下的摩擦学行为,借助SEM及EDAX测试分析了自修复膜层的表面形貌及表面成分组成。结果表明:润滑油中添加硅酸盐蛇纹石粉体,在摩擦磨损初期,下试样的失重随磨损时间增加而增加;在试验时间为20h时,试样失重达到最大值,随后试样的失萤反而减小。在载荷600N、试验时间30h摩擦磨损后,在金属表面形成自修复保护膜,弥补了试样的部分失重;自修复膜层表面比较平整光滑,无明显的磨损划痕和犁沟,自修复膜层阻碍了金属摩擦表面的直接接触,有效地降低了金属摩擦副的磨损;自修复膜层与金属基体结合紧密,无明显的界面,膜层的厚度最大为8μm。  相似文献   
68.
对Fe-1.9C-16.5Cr-2.6Ni亚稳奥氏体基合金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表层研究表明,在较低的摩擦应力作用下,表层即可应变诱发α’和ε马氏体。马氏体转变量随原奥氏体形变量增加而增大,硬度也增高。由原奥氏体引起的表面硬度提高的原因:(1)α’和ε马氏体的形成;(2)产生大量的位错和层错。在滑动磨损试验时,该合金的耐磨性高于25%Cr马氏体基白口铸铁。  相似文献   
69.
目的提高F51双相不锈钢的硬度以及耐磨性能。方法将F51双相不锈钢进行低温(450℃)和高温(550℃)离子渗氮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F51双相不锈钢渗氮层的微观组织,利用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渗氮层沿深度方向相组成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实验机分别对渗氮层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能进行测试,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对磨痕形貌进行观察。结果F51双相不锈钢低温渗氮层主要由N相组成,由表及里为N N+N(少量);高温渗氮层主要由CrN+N相组成,由表及里为CrN+N N+N。高温渗氮层厚度约为低温渗氮层厚度的3倍。低温渗氮样品的平均表面硬度约为基体表面硬度的3.5倍;高温渗氮样品的平均表面硬度约为基体硬度的4倍。基体的摩擦系数约为0.71,低温和高温渗氮处理后样品的摩擦系数大大降低,分别为0.24和0.17。渗氮样品磨痕的宽度和深度较基体显著降低。结论F51双相不锈钢低温渗氮层主要由N相组成,高温渗氮层主要由CrN+N相组成,两种温度渗氮后的样品硬度和耐磨性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0.
试验中通常认为SMA较软,但采用不同的入射光源照明所观察到的硬度压痕有明显的差别,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维氏显微硬度压痕,得到定量的三维压痕形貌,观察到SMA的压痕呈星形分布,而不是正方形,表现出硬度的不唯一性,其主要原因是SMA的超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