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3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回收含铁硅酸盐矿物是实现鞍山式贫磁铁矿再选中矿综合利用的关键之一,但这一回收过程应有选择性:一段磁选尾渣TFe仅为3.92%,不予以回收;而二段尾渣TFe为34.51%,可将其返回直接还原配料,予以间接回收。还原温度1150℃、还原时间45 min、石灰石用量16%以及还原煤用量12%时,闭路实验获得的最优粉末铁TFe为92.69%,εFe为91.17%。含铁硅酸盐中铁元素被还原为单质铁,硅元素最终重构为硅灰石。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羰基法精炼镍的技术原理,从羰基镍产品(纳米级镍粉、微米级镍粉、气相沉积复合粉)的研究与开发、羰基镍生产设备与工艺过程优化等方面小结我国羰基镍工业的技术现状.由于热解羰基镍可以制备出性能各异、形状不同的多种产品,随着当前材料科学与技术的突飞猛进,以这些形状各异、性能奇特的羰基镍产品为原料,可以研制出许多性能优异的高新技术产品,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3.
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50)与聚醚多元醇(1000D)合成异氰酸酯基封端聚醚醇预聚体(A组分),再与含有1000D、端氨基聚醚(D2000)、自制改性环氧树脂和4,4?-双仲丁氨基二苯基甲烷(6200)的R组分混合反应,制备成环氧树脂改性聚脲。与不含环氧树脂的聚脲涂层相比,环氧树脂改性聚脲涂层的性能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当用自制环氧树脂完全取代R组分中的1000D和D2000后,所制涂层的综合性能最好,拉伸强度由4.55 MPa提升至16.63 MPa,耐45%(质量分数,后同)H_2SO_4溶液、75%H_3PO_4溶液和45%NaOH溶液的表现良好;其初始分解温度由288.1°C升至334.1°C,失重50%时的温度由368.0°C升至403.5°C;玻璃化温度由12.6°C升至90.0°C,阻尼温度域变宽,tanδ峰值变大。  相似文献   
14.
选矿生产过程中耗水量大,为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实现选矿厂废水闭路循环,概述了铁矿石选厂、有色金属选矿厂、选煤厂及非金属选矿厂4种类型循环水特点及研究现状,讨论了混凝沉淀法、中和法、吸附法和膜分离法在循环水高效澄清方面的利用情况及存在的不足。指出去除可溶离子、残余药剂,降低循环水中的固体含量是循环水澄清回用的基本要求。对不同的循环水特性应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一般需要联合使用。开发新型高效的澄清技术及工艺,改善现有循环水系统存在的不足将是推进绿色矿山建设重点与热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声强化溶胶-凝胶法,以无水乙醇和钛酸丁酯为前驱体,选取石英砂作为载体,制备了 La、Fe共掺杂TiO2/石英砂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XRD、UV-Vis和SEM等测试手段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并选取 TNT 废液作为目标污染物,考察复合了光催化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紫外光照射下,适量的La、Fe共掺杂能够提高 TiO2/石英砂的光催化活性.当 La 掺杂量为1.0%(摩尔分数),Fe 掺杂量为0.25%(摩尔分数),焙烧温度为450℃时,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近年来TiO2光催化材料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饮用水深度处理中光催化材料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流态化氧化焙烧方式预处理广西某难浸高碳石煤以提高钒的浸出率,对氧化焙烧过程的热力学和钒的氧化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流态化焙烧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煤在氧化焙烧过程中,碳、黄铁矿的氧化反应在热力学上比V(Ⅲ)氧化反应更易进行,它们的存在对钒氧化具有抑制作用。钒的氧化反应受扩散动力学控制,其表观活化能为347.00 kJ/mol。钒浸出率随焙烧温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当焙烧温度为700℃和750℃时,钒浸出率随焙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焙烧温度为800℃,焙烧时间0.5 h时,钒浸出率最高,达97.51%,延长焙烧时间反而不利于钒浸出。与传统的钠化氧化焙烧法相比,浸出率高,环境污染少。  相似文献   
18.
硫酸铵焙烧法浸出镍磁黄铁矿中有价金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镍磁黄铁矿与(NH4)2SO4混合后在高温下焙烧,考察(NH4)2SO4用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稀硫酸浸出液的pH值对焙烧产物中金属元素浸出率的影响,并在氨水-(NH4)2SO4混合溶液中浸出焙烧产物。结果表明:在不同情况下,Ni和Cu的浸出率较高,Mg和Fe的浸出率较低;氨性溶液有利于Ni和Cu的浸出,总氨浓度为7 mol/L时,Ni和Cu的浸出率分别为89.56%和79.35%;低pH值的稀硫酸溶液有利于Mg和Fe的浸出,pH值为0.5时,Mg和Fe的浸出率分别为61.39%和62.56%。由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RD分析可知,矿样中Ni和Cu大部分被浸出;由于焙烧产物中部分Mg和Fe以铁酸钙和硅酸镁等形态存在,Mg和Fe的浸出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镁离子浓度对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氧化亚铁硫杆菌(T.f)培养过程中其他营养物质足量的情况下,通过考察不同初始Mg2+浓度对氧化亚铁硫杆菌(T.f)生长活性的影响,得到在不同Mg2+浓度下细菌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T.f对Mg2+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当培养基中ρ(Mg2+)≤10 g/L时,Mg2+对细菌生长活性影响很小;其ρ(Mg2+)为15 g/L时,Mg2+开始产生延迟效应,抑制细菌生长;ρ(Mg2+)为20 g/L时,细菌生长完全受到抑制。同时利用基于存在非竞争性抑制的Monod方程,建立了T.f在高Mg2+浓度下的生长动力学方程模型,确定在不同条件下细菌生长动力学参数,包括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Monod常数Km及镁离子抑制常数KI。利用correl系数工具分析细菌比生长速率的实验值和模拟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73,表明该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Mg2+浓度对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广西某极难浸石煤钒矿为研究对象,研究循环流态化焙烧试样在加压浸出条件下的钒浸出率。结果表明:在相同酸浸条件下,循环流态化空白焙烧试样的钒浸出率高于钠化焙烧的钒浸出率。系统的焙烧浸出工艺对比研究表明:该石煤钒矿只有在循环流态化焙烧并加压高浓度酸浸作用下才能获得最高的钒浸出率,应属于极难浸石煤钒矿。在V(H2SO4):V(HF)=1:1和MnO2添加量(质量分数)为3%的条件下,循环流态化空白焙烧矿的最佳酸浸条件为液固比1:1、浸出温度150℃、浸出时间6 h,钒浸出率可达98.11%。同时,研究循环流态化空白焙烧矿加压浸出的动力学模型、浸出控制步骤及表观活化能。循环流态化空白焙烧能避免钠化焙烧产生的Cl2及HCl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问题。从焙烧反应设备的创新应用着手,探索试验工艺条件,为极难浸石煤钒矿的工业化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