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5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3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分析了内燃机车接地保护电路改造后发生线路烧损的原因,提出了改进的方案。  相似文献   
52.
为降低密集射频识别技术(RFID)网络在多读卡器、多标签环境中的冲突并提高网络容量,提出一种新的多读卡器联合检测方案。该方案将 RFID读卡器密集排列,并应用交织多址技术,使得处于多个读卡器覆盖范围内的标签之间的干扰能够得到解析。这使得读卡器间的联合检测与分集合并成为可能,从而达到更高的信道复用率和网络容量。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在密集 RFID环境中该系统可以在同等或更好误码率条件下实现2~6倍的信道复用率。  相似文献   
53.
基于交织多址网络编码中继合作系统,分析了其采用Turbo编码后在多径信道环境下的系统性能。研究了该系统中利用不同交织器来实现多用户的多址接入方式以及网络编码的中继合作机制。将多径信道以及Turbo编码融入该系统中,搭建计算机仿真环境,通过仿真数据分析系统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多径信道环境下,采用Turbo编码的交织多址网络编码中继合作系统的系统误码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4.
为了提高轴承座注塑件有限元分析中的网格质量,利用Hypermesh软件划分有限元网格,并按照网格质量的一般准则进行检验。运用Moldflow模拟吸尘器轴承座的成型过程中,采用了4因素5水平的正交试验探究翘曲与主要因素的关系。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来得到正交空间内最优注塑参数组合。为了找出整个工艺条件空间内的最优解,利用翘曲测试数据建立起用于预测轴承座翘曲值的多元回归方程,然后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最后根据回归方程求得工艺空间内的最优参数组合,从而得到最小的翘曲量。研究表明采用Hypermesh划分网格比Moldflow更容易得到高质量的网格模型,运用回归方程求取的最小翘曲值比极差分析获得的翘曲值更优。  相似文献   
55.
应用于测风激光雷达的多普勒校准仪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测风激光雷达作为一种测速工具,系统的多普勒校准是验证测量准确性的关键步骤之一。针对车载、机载测风激光雷达的校准要求,设计了便携式多普勒校准仪。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已知目标的运动速度,与激光雷达系统测得的目标运动速度比较,得到系统的速度校准曲线。研制的多普勒校准仪自身系统相对误差为1%,小于激光雷达测量误差;其多普勒散射信号频谱展宽小于0.7 MHz,可以等效为气溶胶的后向散射谱。径向速度的连续调节范围可达±50 m/s。实验结果显示:当探测光子数接近2000时,激光雷达测速的精度为0.6 m/s。  相似文献   
56.
研制了基于双F-P标准具直接探测的地基测风激光雷达.简要回顾了双边缘直接探测技术,介绍了系统结构与控制.为验证系统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研制了多普勒校准仪.在+40 m/s动态范围内的校准实验表明:当累计光子数达到2 000时,测风激光雷达系统对靶盘径向转速测量的标准误差为0.6 m/s.风场观测初步对比实验时,测风激光雷达的测量结果与风廓线测量结果一致.给出了24 h连续大气风场观测的结果:风场观测的垂直分辨率为21.2m,每个径向观测的累积时间1 min,当激光雷达扫描视场内有云层时,测风激光雷达的探测高度可达10 km.  相似文献   
57.
UWB标准之争     
0.引言 超宽带无线电(Ultrawidebandradio)是在辐射波形的基础上定义的,最常见的关于“超宽带(UWB)”的定义来源于UWB雷达系统。1989年前,超宽带信号主要是通过发射极短脉冲获得,这种技术广泛用于雷达领域并使用脉冲无线电(IR)这个术语,属于无载波技术。1989年美国国防部(DAR-PA)首次使用超宽带这个术语,并规定若一个信号在-20dB处的绝对带宽大于1.5GHz或相对带宽大于25%,则这个信号就是超宽带信号。[第一段]  相似文献   
58.
介绍了一种新型宽带宽波束折角振子天线,微带振子的两臂分别印刷在介质板的正反两面,该结构实现了从不平衡微带线到振子两臂的平衡馈电.调节振子臂的折角角度,获得了较宽的波束宽度,通过在接地板外侧刻蚀齿状扼流缝隙,抑制了后向辐射从而提高了天线的增益.对该天线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给出了驻波曲线和方向图,实验结果表明该天线阻抗带宽达到40.9%(VSWR≤2),覆盖了7.0 GHz~10.6 GHz的频率范围.基于上述优点,该天线在相控阵和通信系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9.
自由空间光通信中的PPM迭代软解调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避免自由空间光通信中的信道衰落,提高抗干扰能力,采用脉冲位置调制(PPM),提出一种基于光子计数的单数据流软入软出迭代解调算法.在受限散粒噪声Poisson信道模型下,推导迭代解调算法,并基于该算法给出4PPM的简化方案.针对重复码和串行级联码分别进行数值仿真并分析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简化算法能降低计算复杂度,且易于硬件实现.  相似文献   
60.
随着互联网渗透到各行各业,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各行各业带来全新变化。伴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支持与推动,在加上新势力造车越来越符合老百姓的需求,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不断壮大,今后如何发展新能能源汽车产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在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得到广泛且深度的应用,将是车企未来所有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对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