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3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连续波500W全固态Nd∶YAG激光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全国产化全固态半导体激光器(LD)抽运模块,Nd∶YAG激光输出功率达500W。介绍了优化抽运模 块结构参数的程度。从增益分布特性等方面,介绍了研究其输入 输出功率特性的实验装置,随着抽运功率的增加, Nd∶YAG激光输出以斜率效率47%线性增加,最大输出功率达到575W,光 光转换效率达26.1%。采用He Ne 激光探测法实验测量了该抽运模块中的热透镜效应。通过测量热焦距,分析了其热透镜效应:热透镜焦距与抽运 功率成反比,抽运功率很小时,热焦距大,热透镜效应很小,被Nd∶YAG棒的修凹面补偿,所以此时热焦距较大,热 效应不显著。随着抽运功率的增大,热焦距减小,热透镜效应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42.
合成工段的氨合成塔的反应气出口与废热锅炉进口连接,通常采用管道连接,所需配管材质须强度高、耐高温、抗氢性能优异,而配管占用场地大、费用高、安全性能欠佳。湖南安淳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为解决此问题,经过近两年设计、研究,成功开发了合成塔锅一体化连接新结构,省略了该热配管,避免了配管的矛盾。  相似文献   
43.
44.
本文主要对3012H型自动烟尘(气)测试仪在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为从事此项工作的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大庆油田徐深气田底水活跃,火山岩气藏裂缝发育,生产过程中易产生积液现象,影响气井产能。为合理确定气井排采措施介入时机,开展了气井积液预判方法研究。将井筒与地层流动模型在井底建立计算节点,形成积液预判模型,给出数值求解方法,模拟流体从近井地层到井口的流动过程,实现了气井未来积液风险预判并开发了计算机软件。现场实际应用表明,积液预判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有效预测周期可达7个月,验证了大庆油田深层气井积液预判模型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6.
张仁栗  张彬  亓岩  颜博霞  毕勇 《激光与红外》2016,46(9):1073-1175
成功搭建了高功率1018 nm连续掺镱光纤激光器,通过合理地择增益光纤长度,有效地抑制了ASE。实验获得了300 W最高输出功率,斜率效率为81%。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介绍了二噁英类物质的产生、毒性和分析方法及在卷烟烟气中的测定,讨论了减少标题化合物在卷烟烟气中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48.
讨论了腔内倍频KIP晶体的热透镜效应,计算了平平谐振腔中KTP晶体在最大泵浦功率为180W时的热焦距为853mm;并在此基础上优化了腔型,改善了光束质量。实验中采用了9个20w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侧面抽运的单Nd:YAG棒、单声光Q开关、高效小曲率凸凸腔内倍频谐振腔结构,对KTP晶体和Q开关采取适当的冷却方式,最终实现了光束质量因子M2达3.16。功率稳定性RMS值为0.781%,平均功率为16W的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的激光器稳定性运转。  相似文献   
49.
针对山西中煤平朔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液氮洗装置原料气中氮气累积造成原料气通道过冷、氮洗塔负荷高、N2、CH4闪蒸塔负荷高、主换热器温差大、系统冷量不平衡、膨胀机不能加负荷等问题进行了优化操作,实现了装置稳定运行,目前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设计值。  相似文献   
50.
介绍了动态激光全息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发展,指出制约着其步向应用的两个关键因素:较低的数据处理速度和显示设备的技术缺陷。从如何解决这两个难题的角度出发,分析和评价了计算全息图的高速解算方法以及近些年来的新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