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23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30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24篇
建筑科学   24篇
矿业工程   9篇
能源动力   9篇
轻工业   12篇
水利工程   12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冶金工业   19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51.
优化卫星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全球的热点问题之一,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不断推动着无线技术的进步,是连接地面和太空之间的重要纽带,其发展的速度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卫星技术方面的发展,为了达到通信全球通的效果,需要在不断在发展中优化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的发展空间无限大,需要在科技的不断创新中得到优化。尽量使全球的每个盲区都能得到信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是便捷。本文,首先介绍了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然后提出了优化卫星通讯技术的措施,最后简单介绍了卫星通信的前景。  相似文献   
252.
以一种应用于环形线运输系统的初级分段不连续型直线电机为研究对象。分段不连续型初级结构的优势在于节约成本、减小损耗且电机系统更具柔性化,但此结构导致动子在段间切换受到很大端部力,造成电机运行时推力波动较大。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次级辅助极与初级端齿相结合的优化方案。分析电机在空载运行时所受的定位力并进行解析,对比动子在初次级耦合以及段间切换这两种情况下所受的定位力。首先对电机的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结合响应面法建立多目标响应面模型;然后通过遗传算法进行寻优,通过仿真对优化前后的定位力进行对比;最后基于实体样机进行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添加辅助结构下的电机模型可有效抑制定位力与推力波动。  相似文献   
253.
为了明确径向流吸附器变压吸附制氧的传热传质规律并提高制氧效率,建立π型向心径向流吸附器(CP-πRFA)的气固耦合两相吸附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能量模型、吸附热以及颗粒尺寸等因素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单相模型在加压过程和吸附过程中床层内最高温度分别为309.19 K和311.63 K,氧气摩尔分数最高值分别为55.66%和62.65%;同等条件下两相模型在加压过程和吸附过程中床层内最高温度分别为302.27 K和305.29 K,氧气摩尔分数最高值分别为57.51%和66.02%.未考虑吸附热的加压过程和吸附过程床层内最高温度分别为293.5 K和293.9 K,氧气摩尔分数最高值分别为59.25%和72.18%;同等条件下考虑吸附热时在加压过程和吸附过程中床层内最高温度分别为302.3 K和305.3 K,氧气摩尔分数最高值分别为57.51%和66.02%.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加,出口产品气的氧气摩尔分数逐渐下降,同时产品气流量与回收率逐渐增加,颗粒直径1.6 mm为最佳吸附剂颗粒直径.本实验获得了吸附器内部传热传质规律,为CP-πRFA用于变压吸附制氧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54.
为了探究涩北气田泡沫排水采气措施效果下降的原因,开展了效果跟踪分析,采用泡沫排水采气效果模糊定量评价方法,计算出泡沫排水采气综合评价指数,进而确定选井指标界限为产气量大于0.3×104 m3/d、产水量2~20 m3/d、油套压差0.8~3MPa。然而现场泡排井生产参数大多数不在上述指标范围,所以选井的不合理是造成泡排效果下降的重要原因;同时,通过对现场泡排剂与高矿化度储层适应性分析,发现不适宜的泡排剂是造成泡排效果下降的另一原因。按照选井技术指标界限,并采用耐高矿化度纳米粒子泡排剂,选取15口气井开展泡排现场试验,气井产气量、产水量分别平均提高了9%和31%、油套压差平均降低了4%,表明合理选井和选用适宜泡排剂可以有效改善涩北气田泡沫排水采气效果,为该区块后续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55.
柔性互联装置的广泛应用给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规划带来巨大挑战。该文提出一种考虑智能软开关(soft open point,SOP)接入的ADN扩展规划方法,对变电站新建及扩容,线路新建,智能软开关、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以及无功补偿等设备的选址定容进行协同规划。首先,考虑分布式电源出力和负荷功率不确定性,采用基于改进高斯混合模型的聚类方法构建典型日场景。在此基础上,以年综合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考虑SOP接入的ADN扩展规划模型。然后,通过线性化和二阶锥松弛技术,将原始非凸非线性规划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mixed-integer second-order cone programming,MISOCP)模型,并提出逐次收缩凸松弛算法以获得凸松弛间隙足够小的原问题最优解。最后,在54节点主动配电网算例上验证了所提规划模型和求解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6.
先将丙酮与三羟甲基丙烷(TMP)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将TMP分子的2个羟基保护起来,得到单羟基化合物(TA),然后以TA为起始剂进行环氧乙烷开环聚合及甲基封端反应,再对其进行羟基脱保护得到侧链型聚氧化乙烯二醇,并以此为原料合成水性聚氨酯。探究了羟基保护、封端工艺及羟基脱保护工艺条件变化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羟基保护工艺条件为:以固体酸为催化剂,丙酮质量分数为反应物总质量的45%;封端工艺条件为:NaOH质量分数为5.5%,一氯甲烷质量分数为5.5%;羟基脱保护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总质量5%,反应时间为6 h。合成的水性聚氨酯具有较好的耐酸、碱、盐稳定性。  相似文献   
257.
为解决现有电压损失补偿方法存在的补偿效果、效率不佳的问题,提出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电压损失补偿优化方法。根据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方式和硬件设备的空间关系,构建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数学模型。在该模型下,模拟供电系统负荷过程。通过计算供电系统电压损失量,确定电压的待补偿值,利用安装的静态无功补偿器,实现供电系统的电压损失补偿。经过补偿效果测试实验得出结论:在三种不同的牵引工况下,应用设计的损失补偿方法能够将供电系统输出电压的畸变率控制在1%以下,且补偿时间开销低于30 s,即设计电压损失补偿方法在效果和效率两个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58.
以热浸镀纯Zn镀层板为对比,对具有不同表面状态(涂油或钝化)的热浸镀锌铝镁(ZM)镀层平板及双拉变形板在汽车主机厂进行了硅烷电泳处理,随后对其硅烷膜和电泳漆膜的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ZM镀层板的硅烷涂装性能优于纯Zn镀层板;变形对纯Zn镀层和ZM镀层的涂装性能无明显影响,但表面钝化会明显降低电泳漆膜的附着力和耐蚀性。  相似文献   
259.
该文在共时性的视角下,对位于官渡古镇旁相同时间、相同地点、相同政治背景下建设的云南省博物馆新馆、云南省大剧院、云南省文苑以类型学方法从“类型—原型、空间图式—建筑形构、场地环境”角度进行研究解析,发现三者在地域文化元素的选择、呈现、表达上展现出三个不同时代的遗存痕迹及历史局限。希望以此三个案例的对比及解析,批判性地反思地域文化呈现背后的深层意义并给建筑设计的地域性探索带来更多启示与思索。  相似文献   
260.
高光谱影像具有丰富的波谱和纹理信息,机载LiDAR点云数据包含了地物高密度、高精度的三维信息。分别从两种数据中提取地物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高度特征,并进行不同的特征组合,然后采用随机森林分类器进行地物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机载LiDAR点云和高光谱数据在地物分类方面具有很强的信息互补性;融合了LiDAR高度特征的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均优于仅使用高光谱影像,其中“PCA+NDVI+GLCM+CHM”的特征组合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最高,分别为85.96%和0.81;与未加入LiDAR特征的组合相比,总体分类精度提高了5.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