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720篇
  免费   56626篇
  国内免费   39488篇
电工技术   45420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52306篇
化学工业   58250篇
金属工艺   34152篇
机械仪表   34157篇
建筑科学   36572篇
矿业工程   21195篇
能源动力   12371篇
轻工业   52987篇
水利工程   17184篇
石油天然气   17054篇
武器工业   7438篇
无线电   49449篇
一般工业技术   38764篇
冶金工业   19291篇
原子能技术   7644篇
自动化技术   70599篇
  2024年   2280篇
  2023年   7649篇
  2022年   19054篇
  2021年   24125篇
  2020年   17468篇
  2019年   12077篇
  2018年   12777篇
  2017年   14508篇
  2016年   13190篇
  2015年   21779篇
  2014年   27579篇
  2013年   32329篇
  2012年   40768篇
  2011年   42630篇
  2010年   40420篇
  2009年   38434篇
  2008年   39705篇
  2007年   38486篇
  2006年   32776篇
  2005年   26421篇
  2004年   18986篇
  2003年   12372篇
  2002年   11458篇
  2001年   10387篇
  2000年   8353篇
  1999年   3135篇
  1998年   982篇
  1997年   768篇
  1996年   607篇
  1995年   503篇
  1994年   364篇
  1993年   347篇
  1992年   270篇
  1991年   238篇
  1990年   224篇
  1989年   216篇
  1988年   120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100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56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97篇
  1980年   135篇
  1979年   73篇
  1977年   41篇
  1976年   75篇
  1959年   88篇
  1951年   8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复合驱驱油用无碱表面活性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能与原油形成低的界面张力,而且由于配方中没有了碱,解决了设备腐蚀和乳化等问题,减小了采出液地面处理的难度。通过室内实验优选出二元复合体系的配方,并对该配方与试验区块油水条件的配伍性、黏度稳定性、热稳定性、抗盐性能、抗硬水性能、乳化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评价,认为该配方各方面的性能均符合要求。并利用该复合体系进行了物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洗油效率在采收率中所做的贡献只占复合驱采收率的一部分,而聚合物扩大波及体积对其采收率的贡献占有一定的比例。正是二者的协同作用提高了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992.
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对大坝变形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2年以来,小浪底水库汛前利用预泄汛限水位以上水量、腾空防洪库容的有利时机,连续5年进行集中调水调沙,获得了巨大的减淤效益.但在调水调沙期间,由于大流量下泄,水库水位下降较快,大坝变形明显增大,表现为水平位移向上游变化、垂直位移加速沉降变化的特点.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调水调沙运用不影响大坝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93.
李永新 《红水河》2007,26(B10):18-20
对桥巩保安电源电站厂房结构进行了运行工况、施工完建工况、校核工况、检修工况和施工挡水工况等多种工况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成果清楚地反映了各种不同条件下厂房结构的应力分布状况,对工程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砂岩储集层微波加热产生微裂缝的机理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微波加热无需介质传热,具有升温速度快、热惯性小、选择性加热、穿透力强、过程易于控制等优点,已被试验性地应用于石油开采中。但有关微波加热对储集层岩石微观结构影响的研究还很缺乏,限制了该项技术在油气开采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实验手段研究了微波加热前后砂岩岩样微观结构变化、微裂缝产生机理及特征。结果表明,砂岩在微波加热过程中容易产生微裂缝,且不同岩石的微波加热致裂机理不尽相同,主要包括:矿物失水收缩、颗粒粒间开裂和颗粒内部开裂,低渗透致密砂岩刚性颗粒的粒内开裂作用显著。微波加热产生的微裂缝具非定向特征,即使在应力的作用下有一部分裂缝会发生闭合,但仍有大量微裂缝可以起到增加渗透率的作用。井下微波加热的致裂作用有助于改善近井区域渗流能力,提高低渗透油气藏的开采效率。图4参15  相似文献   
995.
本文研究了高合金铁基烧结材料在轧钢导位中的应用。实验表明,通过粉末冶金液相烧结技术,可以获得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制品,材料密度ρ≥7.5 g/cm3,硬度≥55 HRC,抗弯强度≥1 000 MPa,冲击韧度αk≥3.9 J/cm2,满足了轧钢导位辊的工作要求。材料利用率可达95%以上、降低了制备成本。使用寿命是普通轧辊寿命的3~6倍,适用于线材和小型型材的轧钢生产。  相似文献   
996.
降凝剂对高蜡稠油的改性效果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研究了工业品原油降凝剂WHP改善含蜡56.9%、其中96.6%为正构烷烃的胜利郑王庄稠油流动性的效果。WHP含乙烯/醋酸乙烯/乙烯醇嵌段聚醚三元共聚物30%-35%。在60℃将WHP加入稠油中,测定其凝点和32℃、0-42.6 s^-1范围5个剪切速率下的黏度,均随WHP加量的增加(50-300 mg/L)而降低,200 mg/L为最佳加量,在该加量下0.32 s^-1黏度由34.16 Pa·s降至79.2 mPa·s,凝点(℃)、屈服值(Pa)、稠度系数(Pa·s^n)分别由49.0、32.42、31.57降至39.5、0.1297、0.02142,流型指数由0.1176升至0.9790。由黏温曲线求出,加入200mg/L WHP使该稠油析蜡点由65℃降至58℃,反常点由70℃降至50℃。根据空白和加剂原油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的蜡晶形态,利用共晶机理分析讨论了WHP这种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降凝、降黏、改善流动性的作用。图3表3参5。  相似文献   
997.
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储层构型界面层次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构型理论为指导,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河口坝砂体构型界面进行了层次表征.根据高频湖泛面将8砂组划分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1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建立了河口坝储层5级构型界面层次:5级界面常发育稳定的前三角洲泥岩,构成油田开发中的隔层;4级界面由厚度变化的泥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形成流体渗流屏障;3级界面为低渗透的薄层泥质粉砂岩构成,对地下流体的流动起一定的阻碍和缓冲作用.利用密井网区的动态监测资料,建立了储层构型界面分布模型.构型界面的层次表征揭示了储层内部复杂的构型界面对剩余油分布具有控制作用,为剩余油的挖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98.
秦芳玲  曹丽娟  燕永利  李便琴 《油田化学》2007,24(3):269-271,282
以20号机油为唯一碳源,用无机培养基在30℃摇床培养7d,从中原油田采油污水和咸阳炼油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0株烃降解菌。在进一步摇床培养中,从10株菌中得到了对20号机油降解能力最强的3个菌株Ⅰ12、Ⅰ13及Ⅱ3,其除油率分别为37.2%、38.8%及47.5%,在重复3次的摇瓶培养中,除油率分别为34.5%、36,7%及23.4%。在培养时间筛选实验中,求得Ⅰ13菌株在30℃摇床培养3d时,除油率达到最大,培养液pH降至最小。将Ⅰ12、Ⅰ13及Ⅱ33株菌株用于某石化厂含油污水(含油量661.7mg/L,CODCr值1977.3mg/L)处理,30℃摇瓶培养3d,重复3次,求得除油率分别为45.4%、44,1%及36.7%,CODCr去除率分别为18.4%、55.7%及32.0%。图1表3参6。  相似文献   
999.
简要介绍湖北省十堰市境内河流水电资源分布及开发情况.  相似文献   
1000.
从现场实用的角度对比分析了手动、数控2种修螺纹方法,提出了在管具修理工作中研究推广数控技术车修管螺纹的必要性,介绍了试验研究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