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4篇
矿业工程   34篇
能源动力   1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在选煤厂成分分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过程中,对企业现行管理模式优化、功能模块结构设计、成本分析决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系统的软硬件运行环境以及数据维护等其它功能。  相似文献   
22.
在选煤厂成本分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过程中,对企业现行管理模式优化、功能模块结构设计、成本分析决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系统的软硬件运行环境以及数据维护等其它功能。  相似文献   
23.
本文在强稳定条件下,对关联大系统的跟踪问题进行了讨论,采用H∞方法设计了比例积分控制器,可使故障大系统不仅分散强稳定,且能渐近跟踪常值参考输入信号。  相似文献   
24.
将粗糙集理论引入航材股评价过程,结合信息熵理论,实现对航材股定量打分排序,区分航材股的优劣。针对粗糙集理论无法处理决策属性缺失系统的缺陷,利用信息熵,选取权重值最大的条件属性作为决策属性,完善航材股评价信息系统,拓展粗糙集理论的应用。采用改进的贪心算法离散属性值,约简冗余属性,提升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可以完成对航材股的评价打分,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25.
阻尼式脉动气流分选装置分选机理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于传统气流分选装置,物料的沉降末速是决定不同组分有效分选的主要因素.因颗粒的沉降末速与颗粒的密度、粒度和形状有关,故影响传统气流分选装置有效分选的因素较多.阻尼式脉动气流分选装置是一种新型的气流分选机.在传统的气流分选机中加入阻尼块,将在分选装置中形成气流的加速、减速区域,所产生的脉动气流可实现物料在分选装置内按密度有效分离.实验选用两种粒度相近、密度不同的示踪颗粒作为被分选组分,实验研究表明,与传统气流分选相比,阻尼式脉动气流分选可获得更高的分选效率和更宽范围的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26.
一种基于粗糙2模糊集集成模型的决策分析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信息系统为连续属性的情况,提出一种将粗糙集与模糊集相结合来获取决策规则的方法,这种基于粗糙—模糊集集成模型求取决策规则的方法通过一个模糊隶属函数将连续属性值表示成模糊值,从而避免了连续属性的离散化问题,同时给出了连续属性值转换成模糊值的表示形式,提出了模糊相似关系和模糊相似类的概念,给出了粗糙—模糊近似空间的下、上近似及其性质以及模糊相似关系下属性约简的方法,最后以自修复飞行控制系统的效能评估为例,给出了自修复效能评估的决策规则。  相似文献   
27.
为探究微波预处理对炼焦中煤磨矿性质的影响,采用颚式破碎机及棒磨机对炼焦中煤进行破碎试验。预处理前、后煤样的背散射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微波诱导煤样产生微米级裂缝,煤样的可磨性显著提高。挤压破碎条件下,经不同时间微波预处理煤样的破碎产物具有近似的粒度分布,微波预处理并没有改善煤样的破碎特性。磨矿试验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可以显著的改善煤样的细磨效果,微波预处理时间、给矿量及磨矿时间对磨矿细度的交互作用明显,建立了3种因素对磨矿细度的模型关系。在相同的粒度要求条件下,微波预处理可以显著的降低磨矿时间。能耗分析结果表明:预处理时间为3 min时,磨矿过程综合能耗可以降低31.24%。磨矿产物密度分析结果表明:磨矿时间相同时,由于微波助磨作用及选择性加热作用,磨矿产物的解离度随预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预处理时间为3 min时,精煤灰分为10%条件下,精煤产率提高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8.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精确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可磨性指数(HGI)测定回路中嵌入能耗测定模块,并对磨后细粒产品进行激光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磨能耗与HGI不呈严格的线性相关关系;磨后产品的粒度分布与比表面积增加规律超出了可磨性指数测定依据面积假说所能解释的范畴.这导致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结果存在一定偏差.  相似文献   
29.
采用哈氏可磨性指数测定仪和激光粒度仪分别对某电厂4种不同粒度和4种不同密度低变质煤样的可磨性指数(HGI)和研磨后的粒度分布进行了测定,并用功耗模块测试了不同煤样研磨过程中的能耗,分析了煤样粒度与密度特征对其研磨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粒度级别相同时,密度对HGI值、研磨功耗和磨后产品的粒度分布均有很大的影响。密度级别相同时,1.25~0.63 mm级别物料的HGI值最大。物料的研磨功耗随着粒度的增大而增大,但研磨后产品粒度分布与原煤粒度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30.
为探究页岩油对褐煤浮选的可行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测试、煤泥浮选试验、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分子模拟方法,分别测试了页岩油的化学成分,考察了褐煤浮选行为和页岩油、煤油预处理对煤粒表面官能团的影响,探究了分子尺度的煤-油-水体系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烷烃、烯烃是页岩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烷烃多以碳数12—22的形式存在;页岩油可通过覆盖褐煤表面的亲水性含氧官能团,提高C—C/C—H的相对含量;无论采用何种浓度,页岩油对褐煤的浮选效果始终显著强于煤油。分析认为,页岩油的吸附覆盖了褐煤表面部分孔隙,可降低褐煤表面粗糙度,抑制水分子在煤表面的布展,因此页岩油可作为褐煤浮选的高效捕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