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2篇
金属工艺   379篇
机械仪表   12篇
矿业工程   1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采用柱形光头搅拌针搅拌摩擦焊接5mm厚的铝锂合金轧制板,并对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焊后接头形成了三个组织差异明显的区域:焊核区,热机影响区和热影响区.焊核区微观组织呈鱼鳞状;热影响区组织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发生回复反应,形成棒状的回复晶粒;前进侧和后退侧热机影响区内为颗粒较大的等轴晶晶粒,且后退侧晶粒尺寸大于前进侧.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焊接速度υ=40mm/min时,接头获得最高拉伸强度(296MPa);焊接速度υ=80mm/min时,接头获得最大延伸率(8.6%).硬度测试结果表明,焊缝区发生了软化,前进侧和后退侧材料的软化区间大致相同,但后退侧软化程度高于前进侧.  相似文献   
92.
TiAl/40Cr扩散连接接头的界面结构及相成长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在 1173~ 1373K、0 .3~ 5 .4ks的接合条件下对TiAl金属间化合物与 4 0Cr钢进行了真空扩散连接。采用扫描电镜 (SEM )、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 (EPMA)、X射线衍射分析 (XRD)等方法确定了反应相的种类和界面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在 1373K的接合温度下 ,TiAl/ 4 0Cr接头生成了TiC ,Ti3 Al,FeAl和FeAl2 4种反应相 ,形成了 3个反应层 ,界面结构为TiAl/Ti3 Al+FeAl+FeAl2 /TiC/脱碳层 / 4 0Cr钢。界面总反应层的厚度随接合温度和接合时间按抛物线方程成长 ,成长的活化能Q为 2 11.9kJ/mol,成长常数k0 为 4 .6× 10 -5m2 /s。当脆性反应层厚度为 3μm时 ,TiAl/ 4 0Cr钢接头的室温拉伸强度达到 183MPa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93.
连接温度对TiC陶瓷/铸铁钎缝处剪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冷却过程中用Ni基钎料对TiC陶瓷/铸铁进行钎焊连接钎缝处剪应力的分布情况及连接温度对钎缝处最大剪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却过程中,剪应力均主要集中在TiC陶瓷/铸铁的钎缝端点上;连接温度越高,钎缝处的最大剪应力越大,连接接头的强度越低。  相似文献   
94.
镁合金AZ31搅拌摩擦焊接头的微观组织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采用搅拌摩擦焊接法焊接了镁合金AZ31, 研究了焊接参数对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焊接接头成形良好, 焊缝没有气孔、裂纹和夹渣, 焊缝区的显微硬度比母材稍有降低, 但降低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95.
Ti/TiAl钎焊接头应力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采用银基钎料钎焊钛台金与TiAl时接头在冷却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连接温度对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钎料与钛合金和TiAl的连接界面处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应力集中,其中钎料与钛台金的连接界面应力相对较大一连接媪度变化时,应力的分布基本没有变化,只是随着连接温度的降低,最大应力的数值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96.
采用交流和直流两种方法对AZ31B镁合金进行了电阻点焊,分析了接头的组织形态。结果显示,焊点熔核中心为细小的等轴晶,结晶后的组织为非平衡凝固产生的远离平衡态的组织,在先共晶α-Mg相上析出β-Mg17Al12离异共晶体;直流点焊中加大电极压力使得焊点热影响区组织形态由等轴晶转换为树枝晶;交流点焊规范的改变不引起焊点组织形态的变化,只是影响析出相的数量。  相似文献   
97.
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产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搅拌摩擦焊接(FSW)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是过程的产热研究。对FSW热过程的良好理解可以预测搅拌摩擦焊接过程的温度分布及接头区域的硬度,从而可以评价FSW接头的性能。掌握FSW温度分布可以更好地计算与FSW过程塑流计算密切相关的粘度和残余应力。目前关于FSW产热作用机制一般都认为主要是轴肩与母材之间的摩擦生热。  相似文献   
98.
Al-Cu-Li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搅拌摩擦焊方法对2mm厚的Al-Cu-Li合金轧制板进行了焊接.接头内形成了焊核区、热机影响区和热影响区.焊核区由细等轴再结晶组织构成;热机影响区内的组织发生较大的弯曲变形,并在热循环的作用下发生了回复反应;热影响区形成了粗大的板条状组织.实验结果表明:在200mm/min的焊接速度下,接头的拉伸强度最高,达到393MPa,断裂形式为韧性和脆性的混合型断裂;在500mm/min的焊接速度下,接头强度为267.7MPa,断裂形式为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99.
本文综述了铜及铜合金与钢连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发展动态。简述了铜钢固相连接和熔化焊接领域国内外研究者已取得的部分研究成果,指出熔钎焊接工艺的发展推动了铜钢熔化焊接的应用。在工程中,须根据实际铜钢结构型式和使用条件来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  相似文献   
100.
对TC4/QAL10-3-1.5直接扩散连接的研究表明:在连接温度T=850℃、连接压力P=8 MPa、保温时间t=30 m in的条件下,能够实现接头的扩散连接,然而在扩散接头的局部有裂纹产生。利用扫描电镜对扩散接头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利用能谱仪对扩散接头的元素扩散距离和浓度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形成了厚度为10μm的扩散接头,元素扩散距离与保温时间之间满足抛物线规律x2=Kp(t-t0);由于Cu与Ti的扩散系数不同,导致发生扩散接头向TC4方向偏移的克肯达尔现象。利用界面孔洞理论解释了裂纹产生的机理,提出了工艺改进的方法,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