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2篇
电工技术   2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6篇
石油天然气   64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超声尿素包合法分离测定重质油中的正构烷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大庆减压馏分油为原料,通过超声尿素包合法准确地分离了其中的正构烷烃和非正构烷烃组分,得到了纯度较高的正构烷烃。采用GC/MS进行了分析验证,测得正构烷烃的碳数范围为C20~C38。研究了活化剂、溶剂、尿素用量、温度、超声时间等因素对正构烷烃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在选定的反应条件下。2g大庆减压馏分油,加入15mL异丙醇,3g尿素,正构烷烃的平均收率为42.51%。该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正构烷烃定量分离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4%。  相似文献   
32.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柴油组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清洁柴油燃料工艺研究,生产控制和产品质量检查的需要,为缩短测定柴油组成的时间,以ASTMD-2425(质谱法)为基础测定方法,考察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校正模型在近经红外长波区光谱测定柴油组成的可行性;比较了不同的光谱处理方法、波长范围对模型质量的影响。所建立的模型的训练集样本中包括直馏柴油、加氢精制柴油、催化裂化柴油和调和的成品柴油,测定指标包括饱和烃、芳烃总量、胶质、单环芳烃、双环芳烃、三环芳烃、链烷烃和环烷烃。对建立的校正模型用验证集样本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模型适用的范围内,校正集和验证集样品的标准偏差符合ASTM D-2425的再现性要求,建立的分析模型已用于柴油加氢催化剂和柴油生产工艺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33.
采用索氏抽提结合固相萃取(SPE)技术对伊朗减压渣油中的钒卟啉化合物进行了分离,并且使用具有超高分辨率的大气压光致电离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APPI FT ICR MS)对伊朗减压渣油中的钒卟啉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SPE分离技术能够实现索氏抽提抽出物中镍卟啉、钒卟啉的有效分离,并使钒卟啉得到富集;乙腈为索氏抽提溶剂时,缺氢数(Z)范围为-28~-46、碳数分布范围为25~55的共10类钒卟啉得到了鉴定;伊朗减压渣油中的钒卟啉以脱氧叶红初卟啉(DPEP)型为主,其次为初卟啉(ETIO)型。采用样品预处理技术与APPI FT ICR MS的结合,有效鉴定了伊朗减压渣油中的钒卟啉。  相似文献   
34.
运用GC-FID/MS和NMR从分子水平表征FCC油浆加氢精制前后焦化蜡油产物的详细组成和结构。对其中121种芳烃单体化合物进行分子识别,基本实现该焦化蜡油中多环芳烃、氢化多环芳烃、噻吩和咔唑以及这些化合物的烷基取代物的定量,并考察了油浆精制前后焦化蜡油的结构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尽管FCC油浆加氢精制前后焦化蜡油产物的烃族组成相近,但化合物组成和结构有较大变化。FCC油浆精制后再焦化,蜡油产物中无取代母核多环芳烃加氢转化及缩合减少,烷基桥链的多芳核结构裂化减少,硫、氮杂原子芳香化合物被较多地脱除,C1和C2取代芳烃、单环芳烃以及环烷芳烃含量增加,说明加氢精制对FCC油浆延迟焦化过程有利,其焦化蜡油产物的组成和结构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5.
C1~C4醇是生产无铅汽油的常用添加物,其含量需严格控制,以满足车用汽油的性能与环保要求。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建立了车用汽油中C1~C4醇类添加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采用全扫描,利用标准物质的质谱谱图与色谱保留时间确定待测醇类化合物的种类;定量分析采用选择离子扫描(SIM),有效降低了汽油本底对测试的干扰,提高了方法的选择性,并结合内标法进行测试,减小了仪器状态波动对定量分析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对质量分数在0.1% ~9.0%范围内的C1~C4醇有良好的线性响应,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5以上,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重复性,加标回收率在91.47% ~104.5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3%,能够用于车用汽油中C1~C4醇的快速、准确分析。  相似文献   
36.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在瓦斯油中饱和烃馏分的烃类测定方法(SH/T 0659)的基础上,建立了测定加氢裂化尾油中正、异构链烷烃总含量及正构链烷烃碳数分布的分析方法,再根据气相色谱-场电离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GC-FI TOFMS)得到样品的链烷烃碳数分布,进而得到异构链烷烃的碳数分布。该技术与现有的烃类组成测定方法相比,能够提供更详细的链烷烃分子组成信息。利用所建方法对转化深度不同的3种加氢裂化尾油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转化深度对其链烷烃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转化程度的加深,加氢裂化尾油中正、异构链烷烃含量均升高,总链烷烃含量增加,正构链烷烃占总链烷烃的比例下降;3种加氢裂化尾油的正构烷烃、异构烷烃以及总链烷烃的碳数均呈正态分布,高转化率时加氢裂化尾油含低碳数正、异构链烷烃较多,而中低转化率时加氢裂化尾油含高碳数正、异构链烷烃较多。  相似文献   
37.
选择正构烷烃、藿烷、烷基苯、多环芳烃4类化合物作为目标指纹化合物,采用GC/MS对其进行结构定性和半定量测定,建立了指纹化合物的表征方法,并考察了石油产品中的指纹化合物在催化裂化反应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催化裂化反应总转化率的提高,反应产物中碳数在17~21之间的正构烷烃以及侧链碳数在14~17之间的烷基苯质量分数逐渐由高于原料中的质量分数转变为低于原料中的质量分数;藿烷类化合物中,17α(H)-22, 29, 30-三降藿烷(Tm)与18α(H)-22, 29, 30-三降藿烷(Ts)之间质量分数的比值(wTm/wTs)随转化率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反应前后多环芳烃质量分数的比值可以反映多环芳烃发生缩合反应的难易程度,反应前后萘和质量分数的比值与转化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8.
采用Ag-SiO2固相萃取法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相对大庆、胜利、辽河、塔河四种催化裂化柴油馏分中烯烃的组成特点进行了分析。烯烃的类型和碳数分布结果表明:胜利、辽河和塔河催化裂化柴油均由单烯烃、环烯烃、双烯烃、三烯或环二烯组成,均呈现单峰分布特点;大庆催化裂化柴油烯烃含量较低,仅检测出单烯烃和环烯烃系列。四种柴油烯烃中以单烯烃含量为最高,可占总脂肪烯的50%以上,但是正构α烯烃含量却都低于5%,说明催化裂化柴油中主要以内烯烃和异构烯烃为主。烯烃的类型和分布与加工过程的反应机理有直接关系,通过分子组成分析,能为油品加工工艺机理的研究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39.
重油是十分复杂的烃类、非烃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弄清其详细的分子组成不仅是分析测试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也是实现石油炼制技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近10年来,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以应用为导向,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I-ICR MS)、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GC/M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GC/MS/MS)、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GC/TOF MS)等多种高分辨质谱仪器,结合固相萃取分离技术、化学衍生技术、化学计量学以及其他仪器分析技术,开发出多种分析方法,不仅能够得到烃类、非烃类化合物按碳数分布或者按沸点分布的信息,而且还能得到重油中某些分子的定性定量数据。这些方法针对性强、重复性好、提供的信息丰富,已经在科研和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也为将来的分子水平石油炼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0.
本文主要研究北京市儿童化妆品备案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当前儿童化妆品备案监管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分析归纳2021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1日北京市儿童化妆品备案数据,针对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