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5篇
金属工艺   44篇
机械仪表   3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TiAl合金表面Si-Al-Y共渗层的组织及高温抗氧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1050℃下Si-Al-Y扩散共渗0~4 h在TiAl合金表面制备了Al、Y改性的硅化物抗氧化渗层, 分析了共渗层的结构及相组成, 并对其组织形成机理及高温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050℃共渗4 h所制备的共渗层具有多层结构, 由外向内依次为TiSi2外层、(Ti,X)5Si4及(Ti,X)5Si3(X表示Nb, Cr)中间层、TiAl2和γ-TiAl内层及富Al的过渡层, 其中Y元素主要富集于共渗层的外层和中间层。不同时间共渗的结果表明, Si-Al-Y共渗层的形成是一个在基体表面先沉积Al, 后沉积Si的有序过程。经1000℃高温氧化20 h后共渗层表面形成了由TiO2外层及SiO2·Al2O3次外层组成的致密氧化膜; Y的氧化物主要存在于氧化膜与残余共渗层的界面处, 能够有效地增强膜层的附着力。  相似文献   
32.
磁场在油田污水管道防腐蚀方面的应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磁场水处理现状与应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磁场效应对腐蚀过程的影响规律,讨论了在磁场作用下管道内壁的电化学腐蚀机理以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通过控制磁场强度抑制油田污水管线腐蚀的新设想,探索解决油田污水管线腐蚀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3.
周俊  谢发勤  吴向清  张军 《金属学报》2009,45(4):385-389
采用熔盐净化剂与循环过热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过冷度高达180 K的DZ125高温合金深过冷熔体,研究了合金深过冷凝固的组织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过冷度△T的增大,凝固组织经历3次转变过程:当△T<48 K时,合金的凝固组织为普通树枝晶;当48 K≤△T<85 K时,枝晶因再辉发生熟化和重熔,组织转化为第1类粒状晶;当85 K≤△T<160 K时,再辉所产生的重熔效应大大降低,凝固组织为深过冷树枝晶;当△T≥160 K时,发生枝晶破碎及再结晶,凝固组织转变为第Ⅱ类粒状晶.  相似文献   
34.
通过1050 ℃下Si-Al-Y2O3扩散共渗4 h的方法在TiAl合金表面制备了Y改性的Si-Al共渗层,采用SEM、EDS和XRD分析共渗层的结构及相组成,并对TiAl合金基体及共渗层的常温(20 ℃)及高温(600 ℃)耐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50 ℃下共渗4 h所制备的Si-Al-Y共渗层具有多层复合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TiSi2-外层,(Ti,X)5Si4(X表示元素Nb和Cr)及(Ti,X)5Si3中间层,TiAl2和γ-TiAl内层及富Al的过渡层组成;在常温和600 ℃高温条件下,Si-Al-Y共渗层的耐磨性均明显优于TiAl合金基体,并且Si-Al-Y共渗层具有良好的耐高温磨损性能,在实验温度条件下其磨损机理无明显变化,均为剥层磨损和磨粒磨损;TiAl合金基体在常温下的磨损机理为犁削磨损和磨粒磨损,在600 ℃高温下的磨损机理为犁削磨损、氧化磨损和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35.
采用5kWCO2连续激光器,在DZ125高温合金表面制备了TiN增强Co基复合涂层,并对熔覆层的显微组织、相结构、显微硬度和抗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层主要由y-Co、TiN、TiC、(Cr,w)23C6和Co3Ti组成;激光熔覆层与基体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熔覆层中弥散分布着许多大小不等的TiC、未熔TiN及其它硬质点相,大幅度提高了熔覆层的耐磨性能,耐磨性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36.
TC4钛合金表面镀Cu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硫酸盐镀铜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电镀制备Cu镀层,采用SEM、EDS和STM等方法研究TC4钛合金基体及其镀Cu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分析其磨损率、摩擦系数和磨痕形貌,探讨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TC4钛合金表面镀Cu可以显著地改善和提高其表面耐磨性,Cu镀层的耐磨性明显地优于TC4钛合金基体;TC4钛合金基体的磨痕呈犁沟形貌,磨损机理为剥层磨损和黏着磨损;镀Cu层的磨痕呈现的是附着的塑性变形后铜磨屑形貌,磨损机理为剥层磨损和疲劳磨损。  相似文献   
37.
ZM5镁合金无铬前处理化学镀镍层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优化的Na4P2O7+Na2SO4+NaNO3体系的化学蚀刻无铬前处理化学镀镍工艺,在ZM5镁合金上制备Ni-P镀层。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分析镀层的微观形貌、成分和相结构。通过电化学方法和摩擦磨损试验评价了镀层的耐蚀性和耐磨性。结果表明:无铬前处理工艺制备的镀层中P的质量分数为12.90%。与ASTM标准的含铬前处理工艺得到的镀层的耐蚀性和耐磨性相比,无铬前处理得到的镀层的自腐蚀电位为-0.506V,腐蚀电流密度为2.132×10-6 A/cm2,接近ASTM工艺含铬前处理得到的镀层的耐蚀性能;同时其磨损率为3.056×10-4 mg/s,与ASTM工艺的1.778×10-3 mg/s相比,其抗摩擦磨损性能明显优于含铬前处理的镀层。无铬前处理化学镀镍显著提高了ZM5镁合金的耐蚀性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38.
传统的氰化物镀铜工艺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钛合金无氰镀铜技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采用无氰化物硫酸盐镀铜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铜镀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其镀层形貌、成分、结合力、磨损形貌进行分析,并利用电化学方法和摩擦磨损试验研究其抗蚀性与耐磨性。结果表明:无氰化物镀铜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电镀铜可获得表面均匀致密,结合力良好的镀层;TC4钛合金表面电镀铜后,摩擦因数由0.520降至0.381,可见钛合金表面铜镀层通过减摩作用能有效的改善和提高其耐摩擦磨损性能。TC4钛合金镀铜和未镀铜表面均存在钝化区,两者维钝电流密度分别为1×10-2 A/cm2和4×10-5 A/cm2,均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TC4钛合金镀铜后的表面抗腐蚀性能较基体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9.
采用球盘接触形式,在50 μm和150 μm位移振幅条件下,研究了载荷(60 N、40 N和20 N)对TC21钛合金及其表面微弧氧化(PEO)涂层切向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位移振幅的增大和载荷的减小,TC21钛合金和PEO涂层的微动区域均由部分滑移区向滑移区转变。在部分滑移区,两种材料沿微动方向的磨痕宽度随载荷的减小而减小。虽均未出现明显的材料损失,但TC21钛合金边缘微滑区存在微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其程度随载荷的减小而加重,而微动对PEO涂层只起到了平滑作用。在滑移区,两种材料的磨痕宽度随载荷的减小而增大,且均存在局部磨损。磨损程度随振幅的增大和载荷的减小而加深。其中,PEO涂层的最大磨痕深度小于TC21钛合金,显示出更好的抗微动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40.
以煤化工DN350锁渣阀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锁渣阀在加载时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仿真模拟,并由此预测锁渣阀发生严重磨损的位置;同时,利用SEM、EDS、XRD及显微硬度仪等分析手段对锁渣阀失效件的微观形貌、结构、相组成和硬度进行分析,研究锁渣阀的摩擦磨损失效机制。结果表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锁渣阀应力分布的预测计算结果与实际工件的磨损区域分布基本吻合,DN350锁渣阀失效件的失效机制为化学腐蚀和磨粒磨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