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53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二元水溶液在渗透蒸发膜中的传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二元水溶液在渗透蒸发膜中的传质过程进行了研究,基于Flory Huggins高分子热力学理论和Fujita自由体积理论建立了改进的溶解 扩散模型。在该模型中考虑了组分间相互作用,组分体积分数、温度、膜材料和渗透物特性对传质过程的影响,考察了组分体积分数对相互作用参数的影响,膜材料对水的溶解选择性的影响,原料液组分体积分数、操作温度以及膜厚对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采用2种不同配方制备出苯基含量不同的聚甲基双苯基硅氧烷(PMPhS)膜并用于分离苯-水体系。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2种膜比PDMS膜亲苯疏水性增强。以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原料液温度、流动状况、质量分数、膜下游侧压力对渗透蒸发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原料液温度、流速以及料液浓度的提高,通量和分离因子都增加,随着下游侧压力的升高,通量和分离因子均降低。  相似文献   
23.
采用氨基化氧化石墨烯(NGO)为界面聚合水相单体,制备了超薄复合纳滤膜。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了NGO以及复合纳滤膜的化学组成和形貌。系统考察了水相单体浓度、有机相单体浓度对于制备的超薄复合纳滤膜性能的影响。该超薄复合膜在低压(0.2 MPa)下纯水通量可达27.8 L·m-2·h-1,对小分子染料有较高的截留率(甲基橙截留率74.8%,橙黄钠截留率96.0%,刚果红截留率98.5%,甲基蓝截留率99%),对于无机盐的截留率较低(Na2SO4截留率21.4%,Mg SO4截留率10.7%,Na Cl截留率5.3%,Mg Cl2截留率1.5%),展现出优异的染料/盐分离性能。同时制备的复合纳滤膜展现了较好的长周期稳定性以及抗污染特性。  相似文献   
24.
以生物学为中心的交叉学科 (Bio X)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纳米生物技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纳米生物技术属于纳米材料科学、物理学和生物技术的交叉 ,在化学与生物纳米结构的构建以及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纳米生物技术的 3个主要组成部分 :基于生物矿化原理制备的纳米生物材料、将能量转化为可控运动的生物发动机与纳米机器、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生物芯片与纳米探针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25.
The interfacial compatibility of composite membran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its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separation performance. In this study, poly (ether sulfone) (PES) support layer was first hydrophilically modified with poly(vinyl alcohol) (PVA) via surface segregation during the phase inversion process. Gelatin (GE) was then cast on the PVA-modified PES support layer as the active layer followed by crosslinking to fabricate composite membranes for ethanol dehydration. The enrichment of PVA on the surface of support layer improved interfacial compatibility of the as-prepared GE/PVA-PES composite membrane. The water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data confirmed the surface segregation of PVA with a surface coverage density of -80%. T-peel test showed that the maxima/force to separate the support layer and the active layer was enhanced by 3 times compared with the GE/PES membrane. The effects of PVA content in the support layer, crosslinking of GE active layer and operating parameters on the pervaporative dehydration performance were investigated. The operational stability of the composite membrane was tested by immersing the membrane in ethanol aqueous solution for a period of time. Stable pervaporation performance for dehydration of 90% ethanol solution was obtained for GE/PVA-PES membrane with a separation factor of -60 and a permeation flux of -1910 g.m^-2.h1 without peeling over 28 days immersion.  相似文献   
26.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对苯二胺(p-PDA)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p-MWNTs)的形貌及表面化学状态、HCl掺杂PANI/p-MWNTs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DBSA二次掺杂PANI/p-MWNTs和SPAN/p-MWNTs复合材料溶解在NMP和水中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纯化MWNTs经p-PDA功能化反应后,苯胺基团以3.7%的含量通过酰胺键连接到p-MWNTs表面石墨结构的缺陷点上;p-MWNTs表面的苯胺基团被氧化后引发原位聚合,支配了PANI包覆层内层和p-MWNTs两端PANI大分子的形成;当核-壳结构的DBSA二次掺杂PANI/p-MWNTs复合材料和SPAN/p-MWNTs复合材料分别溶解在NMP和水中时,大部分外层可溶性聚苯胺溶解在溶剂中,包覆层内层的大分子溶胀和缠结在p-MWNTs表面,借助大分子的溶解性和p-MWNTs与大分子间的连接作用,使DBSA二次掺杂PANI/p-MWNTs复合材料和SPAN/p-MWNTs复合材料分别在NMP和水中获得较高的溶解稳定性。  相似文献   
27.
本文简述了膜的分类和膜制备技术的发展概况,并对聚合物膜、无机膜和填充吸附剂的聚合物膜的材料、制作过程及其特点进行了系统的评述,同时指出了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8.
生物催化剂的膜固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膜以其优良的载体性能在生物催化剂的固定化中,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本文就膜固定生物催化剂的方式和方法作了详细的阐述,并扼要地介绍了生物催化剂的膜固定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9.
系统介绍了描述组分在渗透蒸发膜中溶解行为的模型,如亨利定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溶解度参数理论、Flory—Huggins理论、UNIQUAC模型、UNIFAC模型等,包括模型形式、适用范围、应用等。  相似文献   
30.
蛋白质的化学修饰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蛋白质的化学修饰作为改善蛋白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有效手段,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开发.评述了蛋白质化学修饰领域的研究现状与水平,涉及化学修饰剂的种类和选择、化学修饰反应方法与条件以及修饰蛋白在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