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30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17篇
水利工程   6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方形截面循环流化床出口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27 m(长)×0.27 m(宽)×10 m(高)方形截面循环流化床冷态实验台上,针对三个不同的表观气速(Ug=6.0 m/s,6.8 m/s,7.6 m/s),考察了半弯道光滑出口和T形突变出口两种不同结构对系统颗粒循环流率以及床内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实验得到的系统颗粒循环流率Gs=60 kg/m2s~170 kg/m2s.结果表明:两种出口结构下,系统颗粒最大循环流率都随主床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半弯道光滑出口结构下得到的最大循环流率大,其对应的最大循环流率分别为136kg/m2s,162 kg/m2s和170 kg/m2s;床内颗粒浓度为底部浓顶部稀的分布,T形出口的约束效应使出口附近产生了一个颗粒增浓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2.
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的高速实时数据采集、缓存与处理系统,该系统采用12 bit A/D(AD9224),使用20MSPS采样率进行数据采集,数据采集频率为1M,将采集到的数据送人FPGA进行缓存,并做1024点的FFT变换.该系统实现了对1M正弦信号的采样、缓存及FFT变换,通过Signaltap Ⅱ Logic Analyzer和MATLAB验证了系统结果的正确性.该系统的设计具有很好的实时性、比较高的精度等优点,可以满足高速信号的采集和处理的需要,为从事高速信号采集和处理的相关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3.
流化床密相区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一直是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的热点。基于Eulerian双流体模型,本文建立了流化床内的气固两相流动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流化床密相区两相流动特性、床内气泡的产生运动和爆裂等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模型中,将颗粒相看作是连续介质,建立与气相相同形式的数学模型;采用了离散介质动力理论,引入颗粒温度来描述固相粘性应力,并用气固曳力进行气固两相耦合。模拟得到了气泡产生、运动和爆裂的变化过程,与实验结果相一致。采用不同的曳力模型对流化床稠密两相流动进行了模拟,与Kuipers实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Gidaspow曳力模型描述流化床稠密两相流动特性更准确。  相似文献   
124.
125.
以PTMG-MDI-BDO为基础体系,添加0~0.9%的对位芳纶短纤维,制备了芳纶短纤维增强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通过改变芳纶短纤维的添加量,探究了其对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低温性能、动态性能、热空气老化性能、热水老化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含量的增加能显著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材料动态性能下降,热空气老化和热水老化性能下降;纤维含量对材料耐低温性能和耐磨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6.
基于膨胀孔洞模型和能量分析,提出了适用于幂强化材料的单轴力学性能压入反演方法,并在压入测试中引入数字图像相关技术以确保力学性能的压入反演精度。通过对两种不同服役状态的高温炉管P91材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圆形边界能够对压痕周边的应变梯度进行较好地描述,与膨胀孔洞模型中的球形空腔膨胀假设相吻合;高温炉管P91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满足幂强化假设,3次重复的压入测试结果基本不存在差异,且压入反演结果与常规单轴拉伸测试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压入测试有望应用于高温炉管P91单轴拉伸性能的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127.
为了解雨水入渗对格栅-堆石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利用自主研发的大型直剪仪,针对不同雨水入渗量下的格栅加筋堆石料和无格栅加筋堆石料开展了直剪试验,分析了雨水入渗对格栅加筋堆石料抗剪强度、剪切变形以及格栅加筋系数的影响,同时与无格栅加筋堆石料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雨水入渗量的增加,格栅表面摩擦系数降低,格栅加筋堆石料的抗剪强度呈明显的减小趋势,但对无格栅加筋堆石料抗剪强度的影响较小;当格栅加筋堆石料从干燥到完全饱和状态时,其内摩擦角从53.6°减小至50.4°,粘聚力从41.9 kPa减小至23.2 kPa;由于堆石颗粒受格栅网孔的嵌锁作用,格栅加筋堆石料竖向剪胀变形较加筋前有所减小,且雨水入渗堆竖向剪胀变形的影响较小;格栅加筋系数随着雨水入渗量的增加而减小,在竖向应力为25 kPa时,格栅加筋系数减小幅度较小,且均大于1.0,当竖向应力大于50 kPa后,格栅加筋系数减小至1.0以下。  相似文献   
128.
在基于双能X射线透射技术的废金属分选中,识别效果很大程度上受所选物料特征影响。已有废金属物料识别算法所用特征不够全面且各特征数据间冗余性较大,识别准确度不高。针对该问题,充分考虑特征间冗余性和特征与类别间关联性提出相关性特征选择方法(CFS),在众多物料特征中确定由特征I_(H)、I_(L)、x、T_(ML)和T_(MH)组成的最优特征子集。通过采用不同物料特征组合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并选择最优特征子集下K-最近邻(KNN)作为最优分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相关性特征选择K-最近邻(CFS-KNN)的废有色金属物料识别分类方法与已有分类方法相比用相对较少的特征获得更高的识别准确度(96.13%)。  相似文献   
129.
竹编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历史十分悠久,然而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竹编行业却逐渐处于边缘化状态,将数字化技术与传统竹编工艺相结合,可为竹编实际应用提供新的思路。通过文献调查法对全国竹编进行调研,着重对浙江、福建和云南地区的竹编编织技法和纹样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建立竹编纹样数据库方法。结合家居中竹编应用特点使用Rhino结合Grasshopper插件探索出竹编纹样中最常见的十字编的纹样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并设计出异形曲面的竹编灯具,竹编纹样参数化设计极大提高了竹编产品设计造型的可行性。竹编纹样的数字化及参数化设计不仅可以保护极具地域色彩的竹编纹样,也促进传统竹编纹样在数字化技术背景下创新性应用,从而为传统竹编产业的创新升级提供新方法与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0.
岩浆侵入煤层时发生接触变质作用,导致煤的显微组分、煤级、化学成分、物理化学结构、工艺性质发生改变。不同的构造-热条件下形成不同类型的接触变质产物。为从大分子结构尺度揭示不同类型接触变质煤的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采用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反射率测定、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Raman)等测试方法,并结合地质背景分析,开展山西大同塔山矿区天然焦系列样品和湖南鲁塘矿区煤系石墨系列样品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小型浅成岩体沿断裂侵入煤层后,热作用时间短,热封闭性差,属于高温低压条件,接触变质带窄,发育天然焦-热变煤序列;该系列处于碳化作用阶段,煤大分子结构以化学变化为主,芳构化作用和环聚合作用占主导地位,表现为富碳、去氢、脱氧。侧链和官能团等活性部位缺陷减少,芳香结构单元增长并导致芳层面内缺陷增加,芳香层片并未有序排列。区域性挤压构造背景下侵入的岩株、岩基等酸性、中酸性深成岩体,热量充足,热封闭性好,为高温高压条件,接触变质带宽度可超过1 km,发育石墨-半石墨-无烟煤变质序列;煤系石墨系列的化学成分成熟度高且变化小,大分子结构以物理变化为主,主要发生拼叠作用和秩理化作用。非定向的芳香层片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