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4篇
化学工业   16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6篇
建筑科学   23篇
矿业工程   8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61.
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本理论框架,依托城市的山水形态,"借山引绿",从景观、生态、文化的角度,构建道路整体绿化景观架构,创造整体流动的道路绿色空间景观秩序,构筑登封城市大环境的生态格局和景观环境。同时,将道路绿化作为绿色传媒,利用传统树种、地方植栽,并结合道路休闲功能,塑造道路特定的地域感,体现城市的人文、历史、生活。  相似文献   
62.
本文采用Sol—gel湿化学工艺将四磺化酞菁锌(ZnTSPc)植入到二氧化硅凝胶基质中,制备了均匀掺杂的复合干凝胶。通过对复合干凝胶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表征,表明ZnTSPc同时以单体和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凝胶基质中。对不同掺杂浓度复合干凝胶的光限幅性能进行了测试,证明了ZnTSPc的光限幅效应并讨论了掺杂浓度对复合材料光限幅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采用溶胶 -凝胶湿化学工艺将不同掺杂浓度的四磺酸酞菁镍 (NiTSPc)植入二氧化硅凝胶基质 ,制备了均匀掺杂的复合干凝胶。通过对复合干凝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表征 ,证实了NiTSPc的成功掺杂。发现NiTSPc同时以单体和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凝胶基质中 ,NiTSPc二聚体为面 -面共扼结构。对不同掺杂浓度复合干凝胶的光限幅性能进行了测试 ,并讨论了掺杂浓度和中心金属离子对复合材料光限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复合干凝胶的光限幅性能随着NiTSPc掺杂浓度的提高而增强 ,酞菁分子中重金属离子的引入会大大增强酞菁复合材料的光限幅性能  相似文献   
64.
基于遗传算法的复杂槽型铣刀片槽型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三维复杂槽型铣刀片槽型优化问题,进行了铣削温度和铣削力试验及其有限元分析,以铣刀片耦合场最优为优化目标,建立了槽型参数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求解了固定切削参数和给定约束下的优化槽型参数。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槽型优化后的铣刀片耦合场明显优于其它槽型参数下的铣刀片耦合场,为铣刀片三维复杂槽型的重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5.
复杂槽型铣刀片具有优于平前刀面铣刀片的切削性能。文中针对复杂槽型铣刀片的加工过程,建立了铣削加工的工艺参数优化模型和约束条件,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铣削参数多目标优化算法,并进行了优化实例分析,得到了合理的铣削参数。  相似文献   
66.
目的预测高速内冷铣孔过程中空蚀的发生,并初步揭示高速内冷铣削过程中铣刀空蚀失效机理及已加工工件表面的空蚀损伤机理。方法采用三维数值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建立高速内冷铣削封闭流场的基础上进行数值计算,搭建了高速内冷空蚀试验平台并进行实验,通过粗糙度仪对分段后工件样条的已加工表面进行测定,通过电子显微镜对实验后的分段工件样条已加工表面和铣刀形貌进行分析。结果仿真分析发现用40 mm立铣刀以14500 r/min转速铣削60 mm 50 mm孔时,流场中的含气率达到10%左右,预测了高速内冷铣削过程中空蚀现象的存在,空蚀后楔形发散区的孔壁粗糙度Ra为0.311~0.478 m,楔形收缩区的孔壁粗糙度Ra为0.138~0.317 m。工件已加工表面出现麻点和海绵状为主的空蚀针孔,铣刀侧后面出现蜂窝状和鱼鳞状的空蚀坑。结论仿真分析和实验共同验证了高速内冷铣削过程中空蚀现象的存在,空蚀位置可能出现在内冷铣刀侧后刀面及部分工件已加工表面,且铣刀侧后刀面空蚀程度远超工件已加工表面,为高速内冷切削加工过程中空蚀机理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7.
沉淀剂及表面活性剂对溶剂热法制备ZrO2纳米粉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醇为反应介质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氧化锫纳米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测试技术,考察了制备过程中沉淀剂及表面活性剂种类对产物相组成及结构的影响.XRD结果表明沉淀剂种类对产物相形成的有显著影响.采用NaOH与KOH为沉淀剂,经180℃热处理3 h所制备产物分别为单一四方相及单斜与四方混合相,晶型发育较好;以氨水沉淀剂制备的样品则为无定形相与四方相的混合物.TEM测试结果表明,以NaOH和氨水作为沉淀剂制备的样品较KOH所制备样品具有较好的分散效果.采用KOH作为沉淀剂,改变表面活性剂种类时,产物均由单斜相及少量四方相混合组成.  相似文献   
68.
本文提针对青山电厂12号锅炉排烟温度偏高的问题,通过对现场运行情况和测试数据的分析以及各种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初步找出了排烟温度偏高的原因,并提出了降低排烟温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69.
介绍了某电厂300MW锅炉在运行15000h后,炉膛右侧局部区域水冷壁管子出现大量横向裂纹情况。对此进行了分析,判断水垢是造成这种破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70.
为了准确评价纳米改性材料对沥青黏弹特性的影响,基于流变学理论,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对70号基质沥青与3种纳米改性沥青进行了温度扫描、频率扫描等动态剪切流变试验,从复数剪切模量、相位角、车辙因子和损耗系数等指标评价3种纳米改性沥青的黏弹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及频率下,对比基质沥青,3种纳米改性沥青的黏弹特性良好,抵抗永久变形能力及高温抗车辙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借助多相聚合物Han曲线理论对纳米改性沥青相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改性沥青Han曲线斜率变化规律不同,纳米ZnO改性沥青在纳米掺量为5%(质量分数)时,体系的Han曲线斜率最大,相容性最好;纳米SiO2及TiO2改性沥青在纳米掺量为3%(质量分数)时,体系Han曲线斜率最大,相容性最好;但纳米改性沥青Han曲线斜率均低于基质沥青,说明纳米改性沥青并非均相聚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